留住珍稀淮王鱼 做好水产新地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王鱼图片 留住珍稀淮王鱼 做好水产新地标

留住珍稀淮王鱼 做好水产新地标

2024-07-05 13: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俗话说,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凤台,宛若淮河岸边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里有山,有水,更有独特鱼种。

  凤台淮王鱼,学名长吻鮠,地方俗称肥王鱼、回王。安徽省二级保护动物,有水中活化石之称,是仅产于淮河中游凤台峡山口的名贵鱼种。淮王鱼不仅反映了古代的江淮文化,其滋味更是鲜香浓郁,堪称凤台地标农产品。     峡山口,地理位置独特,为千里淮河第一峡,上游淮水受峡山口峭石阻挡,迂回冲刷而下,水流湍急,淮王鱼就生活在这里。不过,随着淮河污染日趋严重,加上过度捕捞,野生淮王鱼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濒临灭绝。面对淮王鱼的生存危机,刘集镇山口村村民詹可和走上了拯救淮王鱼之路,并成立了峡山口淮王鱼研究所,潜心养殖淮王鱼。     1996年,第一批适宜淮王鱼生存的鱼塘建好后,詹可和就投放了第一批鱼苗。这些鱼苗得来不易,极其珍贵,都是詹可和长年累月收集而来。每逢夏季,鱼儿活跃,他都会蹲守在峡山口附近自己收集;遇到渔民打鱼,他都会去看看问问有没有淮王鱼,每得到一个小鱼苗都认真呵护饲养起来。

    淮王鱼人工繁育研究组的成立,为保护淮王鱼打开了新篇章。2001年,淮王鱼种鱼培育、催产、孵化等技术难关相继被攻克,历时5年之后,淮王鱼鱼苗被成功繁育出来,其专用饲料配方也被研制开发出来,拯救淮王鱼走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詹可和终于可以放下心来,这些年没有白忙活。     淮王鱼,不仅是鱼中珍品,食用价值高。关于它的名称由来也充满着浓郁的江淮文化,所以,由古至今,淮王鱼才会长盛不衰。詹可和成功的饲养了淮王鱼,才让很多人有幸在听说这种鱼的同时,见到或者品尝到了真正的淮王鱼。      “淮王鱼我养25年了,最值得骄傲的就是近两年,不管是池塘养殖、网箱养殖,还是大水面养殖,技术基本上都掌握了。”詹可和骄傲地说到。

    在詹可和等人的努力下,在各个渔业部门的支持下,我县对淮王鱼进行淮河增殖放流。这两年淮王鱼在淮河里面的资源逐渐恢复。     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水产高级工程师刘义霞告诉记者,凤台淮王鱼的养殖技术应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山口的詹可和父子利用自己的农田和别人更换了滩涂地,进行开挖改造鱼塘,来探索性进行淮王鱼养殖。后来这个技术逐渐引起了省市县各个部门的高度重视。在2002年的时候,上海水产大学王武教授带着他的研究生住在这里进行淮王鱼的人工繁殖,拉开了淮王鱼人工繁殖的序幕。多年来,在省市县技术部门的支持下,在淮南市建成了鮠科鱼类繁殖场,又在我县城北湖渔场进行了淮王鱼人工繁殖的开发研究,这几年淮王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已经解决了。在詹可和的淮王鱼研究所和城北湖渔场,已经开展了淮王鱼的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淮王鱼大水面的人工增殖放流,正在逐步展开。自2012年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成以来,在市农委、市渔政处的组织下,对淮河进行鮠科鱼类增殖放流数量逐年增加。2012年放流长吻鮠2万尾,到2019年增加到20万尾,2020年计划增殖放流长吻鮠大规格鱼种20万尾左右。县农业农村局计划增殖放流长吻鮠2万尾。

    为更好地保护野生淮王鱼的种质资源,2017年,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执法大队对县内淮河流域的渔民、渔船进行建档立卡,243艘渔船户452人实施退捕安置和补偿,共投入中央财政资金1936万元,县财政配套1597万元。并于2020年1月1日实行淮河全线禁捕。

    2020年,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执法大队争取省财政资金10万元在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增殖放流淮王鱼、黄颡、鲢、鳙、草等各类鱼种50万尾。

    淮河野生淮王鱼是不允许随意捕捞、食用的。但是,人工养殖的淮王鱼可以食用。目前,我县人工养殖淮王鱼产量逐年增加,相信不久的将来,人工养殖淮王鱼会走上更多人的餐桌。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