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年早逝的王小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王小波的随笔作品 英年早逝的王小波

英年早逝的王小波

#英年早逝的王小波|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是一篇书评,我在读《王小波全集》,想推荐给所有的人读一读,关于王小波和他的作品,我稍后来说。

前些时候一位学佛的师兄惠我几本书,有一本叫《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是一篇一篇的小故事,故事都不长,作者围绕身边以及民间的传闻讲述因果。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人的心灵都会蒙满尘垢,精神充满油腻,灵魂的沼泽,都有某种程度的沦陷。敬因果,以孝、善、仁、爱、美做一瓶“心灵清洁剂”,时时清扫,远离油腻,做一个尽可能干干净净的人。闲时翻阅,推荐度4。

第二本是高晓松的《鱼羊野史》第二卷,我把这套集子作为科普类读物,里面经常会有很多我不知道的知识点,对于缺乏知识的我来说,开卷有益。闲时翻阅,推荐度5。这套书我在读第一本的时候已经分享过读后感:它是一套历史故事类书,共6册,作者高晓松,是《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节目的未删减全收录,一部很有意思的书。它按时间排开,从一年的1月1日开始,讲述在历史上发生在这一天的一些历史事件,语言几乎口语化。恰如其名,它是一部野史,作者信口随谈,他自己的定位是“无门无类,凡举政治、军事、科技、文艺、体育甚至天文地理古董迷信,杂七杂八,信马由缰,点到即止。”书中更多涉及书、电影、音乐、绘画、战争、政治、科技等,读来津津有味,对偏爱历史的我很对胃口,故事的长度也恰到好处,“点到为止”,读到不想读时就切换到另一个。

说一说王小波:在我看来,王小波身上最珍贵的东西是他一生对自由的追求,对美好的追求,他追求精神人格的独立,一直追求艺术文学的极致。我总是叹息他的英年早逝,我也难以想象,如果小波还在,该有多好。

我从《鱼羊野史》重新了解王小波,找来他的《沉默的大多数》,读完后辗转又读他的其他作品,发现里面有很多重复的文章。于是买来这套《王小波全集》,共十卷,黑色封面,放在桌上一排,有种祭拜的感觉。

以前读过他的《黄金时代》,还郑重其事地写了一篇书评,我得承认,我没读懂。我认为,读懂王小波,一定要先读他的杂文,读了他的《沉默的大多数》和《我的精神家园》,才算了解了王小波,再读他的小说才有上下文。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小说家,有必要让读者了解自己,那就是写随笔、杂文,你看村上春树也是这样,时不时地要出一本随笔集。

在读《沉默的大多数》和《我的精神家园》这些杂文的时候,我都会看一眼写作时间,基本都集中在1995-1997年,有很多就在他去世前几个月。现在我们知道小波是1997年4月死于心脏病,我在想,他在写那些文章的时候知不知道他死期将至。如果他知道他大限不远,他还能那么从容地写下这些文字不能。我猜想他是不知道的,否则怎么会在文章里看不到一点征兆。但他的作品会流传下去,在时代背景下,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作为一种特立独行的存在,会影响一代一代的思想。

说到王小波的文章,就不得不提到他的黑色幽默,他在文章里解释了什么叫黑色幽默:“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多的障碍,真他妈的有意思,这种逻辑就叫做黑色幽默。我觉得黑色幽默是我的气质,是天生的。我小说里的人也总是在笑,从来就不哭,我以为这样比较有趣。”这种黑色幽默十分得有积极乐观的意义,也是作为特立独行的代表,也就是说,用幽默的方式表达悲凉的境遇更加有趣,代表你虽然无奈处于悲凉但蔑视它。王小波的想象力似乎没有边界,他的杂文将道理讲得彻底,我总觉得他总是能用貌似很扯不上关系的事情做比喻,最后还十分契合,这十分让人佩服。

王小波全集里有一本书信集,名字叫《爱你就像爱生命》,其中大部分是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书,也有一部分写给挚友刘晓阳,还有少量写给其他人。通过这些书信,我知道了王小波原来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他对爱情痴迷又真诚,十分坦诚。他写给李银河的情书,每一封都是一首诗,比如,下面这些文字:

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

你想知道我对你的爱情是什么吗?就是从心底里喜欢你,觉得你的一举一动都很亲切,不高兴你比喜欢我更喜欢别人 。你要是喜欢别人我会哭,但是还是喜欢你 。

你是非常可爱的人,真应该遇到最好的人,我也真希望我就是。

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

我现在不坏了,我有了良心。我的良心就是你。

祝你今天愉快,你明天的愉快留着我明天再祝。

你真好,我真爱你。可惜我不是诗人,说不出更动听的话了!

告诉你,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还有在我安静的时候,你就从我内心深处浮现,就好像阿芙罗蒂从浪花里浮现一样。

我的勇气和你的勇气加起来,对付这个世界总够了吧?去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一个人是不敢的,有了你,我就敢 。

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向着永恒开战的时候,你是我的军旗。

把这些话说给爱的人听,她会很开心吧。

王小波:著名学者、作家。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1984年至1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时代三部曲》、电影文学剧本《东宫西宫》及数十万字的杂文随笔文字。

At 2018.02.02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