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不顺时,读读王阳明的《泛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王守仁的人生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不顺时,读读王阳明的《泛海》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不顺时,读读王阳明的《泛海》

2024-07-15 09: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自己如波涛般起伏的人生,但我心光明,有勇气挑战任何突如其来。

赏析: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孝宗唯一的儿子,两岁时就被立为太子,他天资聪颖,悟性极高,读书过目不忘,如果不是被他身边的宦官带坏,他应该会是一位贤明君主,而王守仁也就不会被流放蛮荒。

可是,历史没有重来,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王守仁这位颇受明孝宗青睐的兵部主事,因为上疏为给事中戴铣求情,触怒了祸乱朝政的宦官刘瑾,被杖责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站驿丞。

本以为这就是对王守仁的最高惩罚了,谁知,这位骄横不可一世,妒才既能的太监头子并不想放过他,沿途派人追杀他,幸好王守仁机智,假装跳水逃过一劫,并搭上了一艘前往福建的商船。

祸不单行,岂料这艘货船途中又遇上大风暴,一时间,海面上风起云涌,巨浪滔天,船只几欲倾覆,可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守仁依旧稳坐船中,心无波澜,还写下一首意态潇洒的小诗。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此诗的前两句写面对恶劣天气状况的坦然心态,也是他坚毅无畏品质的体现。

“险夷”即是指旅途的崎岖或平坦,也是暗喻人生境遇的艰难或顺遂,“不滞”即不必放在心上,不必耿耿于怀的意思。

风雨人生,世事无常,谁能保证自己能一直平安顺遂呢? 宠辱不惊,去留随意,人生重要的事,就是要拥有坦荡的心胸。

福祸相依,从容方能无畏,邪不压正,像乌云遮不住太阳一样,朝中那些奸佞的权宦又能得意多久呢?总有云开雾散时。

宦途坎坷,旅途艰难,去国离京,贬谪之人忧谗畏讥,自会感极而悲者矣,可彼时的王守仁不然:心若不动,风又如何?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后两句写风雨之中的思绪万千,以及对狂风巨浪的蔑视和不屑一顾之情。

虽处惊涛骇浪之中,可诗人却泰然自若,他甚至想象自己手持锡杖,驾着天风,在如水的月光下飞越“海涛三万里”。

虽是逆水行舟,他却能够站在时空的高度,把艰难踩在脚底,有如此心态的人,人生还有什么是不可逾越和战胜的呢?

诗人把这险象环生的旅途,写得如此富有诗意,可见其心胸之宽广,心地之光明,“飞锡”即锡杖,是和尚的禅杖。

朱熹水口行舟遇风,作“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之句,青山无恙,绿树长青,我心依旧,甚是洒脱坦荡。

虽然同是作于逃难途中,可相比于朱熹的波澜不惊,王守仁此诗中的后两句更为豪放洒脱,那是诗人强烈的自信使然。

写在后面: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功业有成。

志存高远,见解独到,少年时的王守仁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立志做圣贤之人,并努力学习兵法,时刻准备为国尽忠。

学而优则仕,他的仕进之路并不顺遂,二十岁中举人,二十二岁进士考试失利,二十五岁再次落第,二十八岁终及第。

他得到了明孝宗的垂青,被委以要职,官至兵部主事,孝宗故去后,武宗即位,宦官擅政,正值的朝臣们遭到打击报复。

王守仁也不列外,流放龙场历尽九死一生,四年后刘瑾被除方得被召回朝,官职屡次升迁,因参与平定宁王叛乱被封爵。

他是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富有成就的文学家和明代书法大家,他继承“心即是理”的哲学思想,并且强调知行合一。

“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这是王阳明的哲学观,不被外界的事物所左右,能保持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心底无私天地宽。因为他心地豁达,开朗通透,所以他从不畏惧浮云蔽日,也不依赖他人的光亮,因为自己就是太阳和月亮!

顺境时不张扬,逆境时不颓废,得意是不骄纵,失意时不悲戚,以坦然的心态面对荣辱得失,唯心明眼亮,才不会迷失自我。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洒脱,豁达,自信,坚守,无畏,这就是王阳明这首《泛海》所给予我们的启示。

参考资料:

《王文成公全书》

《传习录》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