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外卖员高考623分走红,曾被985大学劝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王威为什么退学 26岁外卖员高考623分走红,曾被985大学劝退

26岁外卖员高考623分走红,曾被985大学劝退

2023-03-14 09: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 | 小树妈妈

  来源 | 成长树

  今年高考的人群里,一个来自湖北襄阳的外卖小哥,格外引人注目。

  这个外卖小哥名叫王威,今年 26 岁,高考考出了 623 分的好成绩,超出一本线 113,超出湖北本科线足有 226 分。

  

  让人赞叹的是,王威前一天查出高考成绩,第二天又继续淡定送外卖。

  王威说:不觉得辛苦,只想努力挣生活费学费,之后会把精力集中在学业上。

  

  王威的踏实和清醒,被网友称为励志典型。可事实上,王威的身份,并不简单。

  正面、勤奋的他,其实在 2013 年曾考上过大学,但因为贪玩、迷茫,最终被退学。

  经历了社会的毒打后,王威意识到——没有学历,寸步难行;没有知识,步履维艰。

  

  他这才重新回校,发奋苦读,有了今天的好成绩。

  王威有一句自我评价很中肯,他说:我的故事就像一枚硬币,正反两面都有。

  他希望,人们也要以他的「昨天」引以为戒。

  

  确实,这几年,像王威一样,被退学,被劝退的大学生研究生已经不是个例。

  今天的父母们,在教育孩子上,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孩子小时候,呕心沥血,帮他们冲刺过小升初,闯过淘汰率高过 50% 的中考,再熬过高考,好不容易把孩子送进了大学,还要提防孩子被退学。

  王威的「浪子回头」很励志,但同时也警醒我们:

  养育一个成才的孩子,任重而道远,这个过程,绝不能只用成绩来衡量。

  

  别经历社会毒打后

  才知读书可贵

  王威第一次考入大学,是 2013 年,当时,他以 590 分的成绩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学习食品工程与科学专业。

  可一进大学,王威就失去了目标,他迷茫,不知道前途在哪,每天打游戏混沌度日。

  大四那年,因为挂科严重,学校下发了退学通知书,王威黯然离校。

  

  从农门跳出来的王威,本没有什么靠山,辍学后的他,做过培训老师,当过搬运工、电话客服,也干过外卖员。

  吃过了谋生的苦,也经历了生活的毒打,王威终于认清了一条社会规则,那就是——这个时代,读书依然是最好走的路。

  王威决定重考大学时,有人觉得,这是他对学历有执念。

  可王威说:「学历对于我这种寒门子弟来说非常重要。我身材不高大,长相又不英俊,一个优秀的人所具有的那些条件、优势我都不具备。」

  在确定人生目标后,王威开始行动。但对于一个已经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重考大学谈何容易?

  最初,他半工半读,利用送外卖的间隙学习。

  

  意识到这种零散时间学习效果不好后,王威在 25 岁时,也就是 2020 年 9 月份,回校专心复读。

  复读后,王威也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势,他知道只要把数学赶上来,成绩就能很快提高。

  果真,在百日誓师时,王威就稳定在了班级第一名。今年高考,王威一鸣惊人,考出了比第一次还要好很多的好成绩。

  王威的经历,足够警醒,也足够励志。可奋斗的意义,努力的价值,在踏上社会 5、6 年后才被唤起,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遗憾。

  就像王威说的:人生如果能倒着走的话,可能每个人都能走的很好。可人生不可以倒着走,希望我以反面教材的例子,让大家引以为戒。

  

  一个孩子的青少年时代,没有多少时间,能经得起像王威这样的大错和大转弯。

  孩子的人生路不能倒着走,但为人父母的我们,可以帮孩子把关。

  书到用时方恨少,学富五车不为多,孩子小时候,一定要让他们知道:

  读书时没受的苦,生活会一点点,加倍还给你。而年轻时轻易放弃的读书机会,换来的,可能是一世的底层和卑微。

  

  让孩子失足的

  往往不是成绩

  澎湃新闻曾对王威做过一次专访,我印象极其深刻的,是王威对自己的剖析,他说:

  高中时,时间比较紧凑,学习也有人督促,很有存在感,可一到大学就没了方向,我也就破罐破摔了。

  像王威这样,进入大学后,就把曾经来之不易的「优秀」丢弃的孩子,并不少。

  网上曾流传着一张各高校退学率排行榜:

  

  即便名校,每年也会淘汰一部分不认真对待学习的孩子。

  北大教授徐凯文,在一次演讲中曾提到一个数据:

  30.4% 的北大新生都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40.4% 的学生认为,人活着没有意义。

  这些数据,都指向孩子一种病态的心理状态——空心病,即没有生存压力,也没有外界督促的孩子,很难找到努力的意义。

  像王威这种,荒废学业退学的还算好,更有极端的孩子,在价值观缺失后,感到生命虚无,甚至会放弃生命。

  这些孩子里,只有少数能像王威一样,重新考入大学,延续还不错的前途。大多数孩子,从此藉藉无名,过上了并不顺畅的谋生生活。

  知乎一个备注「底层劳动者」的人说:

  他当年就是因为学不进去,挂科太多,从大学退学的。

  退学 3 年换了五份工作,而能找到的工作,大多不需要什么技能,工资也只有本地平均工资的一半。现在他年龄渐大,没学历没技能,竞争优势越来越小,逐渐感觉人生没什么出路。

  

  这些孩子的真实遭遇让我们看到:教育有始末之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孩子小时候,一定要早点树立目标,让他们认清追求和奋斗的意义,这样孩子才不至于走到一个阶段,就茫然慌乱,陷入「颓」和「丧」。

  否则,当孩子奋斗多年的成果付之一炬时,人生可怕的虚无,才真正开始。

  

  幸运的孩子

  身上都有「魔力」

  很多媒体在报道王威的事件时,都聚焦在他多么励志上,我倒觉得,重新树立奋斗的目标,也是王威心理自建的一个过程。

  26 岁去重新读大学,在别人看来,难免会有年龄焦虑。

  但王威很清醒,他说:如果你把它当做一种障碍,哪怕别人不介意,你自己也会介意。但是如果你足够自信,自己不当障碍,即便别人介意,你也能克服它。

  不是所有孩子,都像王威一样幸运,能在心理上自我重建,从哪里跌倒,再从哪里爬起来。

  他让我们看到,一个孩子能否逆风翻盘,至少有两点因素:

  1. 品质的培养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肯尼思·金斯伯格博士研究发现:

  决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并不是我们给幼年的孩子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能否帮助孩子培养一系列的重要性格特质。

  像自信心、适应力、心理弹性,自我控制、好奇心、责任等品质,会影响孩子一生。

  一个孩子,如果只能赢,却很难面对失败,挑战就无从谈起,也很难在人生路上有所建树。

  孩子幼年时,父母一定要有这种认知——孩子知识的学习和品格的培养,同样重要。

  2. 给孩子的人生规划,一定要目标长远

  金斯伯格博士有一句话,也很触动,他说:

  我们必须停止用孩子十八岁时的成就来定义成功,比如说像爬藤,进好的大学,这种思维会毁了孩子在他们二三十、四五十岁成功的能力。

  孩子的抗挫力,深层次里,是他们怎样定义自己的一生。

  

  如果我们在潜意识,给孩子种下了太过苛刻完美的人生目标,他们就会在时间的紧迫感下,被剥夺力量,生出匮乏感。

  但如果我们把孩子的人生定义为马拉松,用长远的眼光帮孩子规划人生,面对一时的失误,孩子就有心力,也有能量停下来从新筹划,从容地克服了。

  

  王威的故事,是励志的,但我却希望,孩子们的路,多一些顺畅,少一些王威似的坎坷。

  人生悠远漫长,但也禁不起跌太多跟头。

  早点帮孩子树立人生目标,用长远的眼光规划孩子一生,让他们追求成绩的同时,也不忘心性的历练,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有心力去接纳自己,坦然应对困境。

  这样的人生路,才能少一些坎坷,多一些从容。

  树妈说:

  前两天看到这个外卖小哥的新闻,觉得他励志的同时,也有些唏嘘。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未雨绸缪。小时候早点帮孩子挖掘人生目标,同时也不忘好品质的培养,孩子才能走得多些顺畅,少些磕绊。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