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鹿为何倍受古人喜爱?(附馆藏高清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玉饰纹样 玉鹿为何倍受古人喜爱?(附馆藏高清图)

玉鹿为何倍受古人喜爱?(附馆藏高清图)

2024-01-22 05: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长3.5厘米,宽2.7厘米,厚0.57厘米。青白色,鹿作回首状,口微张,双耳后展;四腿前屈作卧状,前足有斜向孔,无尾。

商代玉鹿造型简单,以片状居多,圆雕较少。最大的长8厘米左右,一般在3~4厘米,常呈短腿直立回首状。琢玉工匠刻意突出鹿角、耳以及眼睛,其他部位则一带而过,仅具其形。鹿角有几种,一种没有角,一种为枝杈形角,另有一种是双角对分,或对称或不对称。眼睛可分为小圆眼、臣字眼、菱形眼、橄榄形眼等,而且大都是由阴线刻划而成。躯体上多无纹饰,有的只有几条阴刻线作为分界线,把躯体和四肢分开。穿孔多在颈部、臀部,可供佩戴,兼具写实夸张之美。

山东滕县前掌大商代墓葬出土玉鹿

高5.4厘米,宽4.3厘米,厚0.5厘米。两面平雕,纹饰相同。两角枝杈突出,作回首状,翘首圆眼,上下颌、鼻、嘴分明;颈间有涡纹,圆臀小尾,后腿略弯。颈间有一穿孔。

山东滕县前掌大商代墓葬出土玉鹿

高5.4厘米,宽4.3厘米,厚0.5厘米。两面平雕,纹饰相同。两角枝杈突出,作回首状,翘首圆眼,上下颌、鼻、嘴分明;颈间有涡纹,圆臀小尾,后腿略弯。颈间有一穿孔。

▌西周【早】·鹿

周代玉鹿也多为片状,光素无纹,仅有几条简洁的轮廓线,一般比商代的略大。有回首、前视、伏卧、站立等各种造型,气宇昂然,姿态优美,刀法爽健,磨制细腻。鹿大耳、大眼,角的枝杈像小树一样直立头顶,有对称和不对称两种,其中不对称的长角相对较多。足粗蹄大,大多是半蹄状,整个躯体显得较肥壮。但其身体与长角相比,常有头重脚轻的感觉。穿孔也多在颈部、臀部。现择其各地出土的玉鹿加以介绍说明。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藏西周早期玉鹿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藏玉鹿,通高4.7厘米,宽4厘米,厚0.1~0.4厘米。青玉,浅冰青色,因局部受沁有灰褐色和灰白色斑块和斑点。鹿呈站立状,头上仰,鹿角似耙状。无穿。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藏西周早期玉鹿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藏玉鹿,通高4.7厘米,宽4厘米,厚0.1~0.4厘米。青玉,浅冰青色,因局部受沁有灰褐色和灰白色斑块和斑点。鹿呈站立状,头上仰,鹿角似耙状。无穿。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西周早期玉鹿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玉鹿,长4厘米,宽3.4厘米,厚0.7厘米。绿色,局部沁色较重。鹿首无角,卧地回首。造型有动感,饰纹较繁复。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西周早期玉鹿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玉鹿,长4厘米,宽3.4厘米,厚0.7厘米。绿色,局部沁色较重。鹿首无角,卧地回首。造型有动感,饰纹较繁复。

▌西周【中】·鹿

陕西宝鸡市博物馆藏西周中期玉鹿

通高9厘米,厚0.4厘米。和田玉,受血沁后现呈灰绿色,间有灰褐斑。鹿体扁平,角枝高耸,臣字眼,体态肥圆,小尾下垂,四肢壮实有力。姿态如在奔跑中倏然止步,昂首前视,大耳抿后,将鹿奔跑的迅疾和受吓后的惊恐表现得淋漓尽致。鹿角根部钻一圆孔,用以悬佩。雕琢纹饰简洁,形态生动逼真,寥寥数笔就突现了鹿的机警性格。

陕西宝鸡市博物馆藏西周中期玉鹿

通高9厘米,厚0.4厘米。和田玉,受血沁后现呈灰绿色,间有灰褐斑。鹿体扁平,角枝高耸,臣字眼,体态肥圆,小尾下垂,四肢壮实有力。姿态如在奔跑中倏然止步,昂首前视,大耳抿后,将鹿奔跑的迅疾和受吓后的惊恐表现得淋漓尽致。鹿角根部钻一圆孔,用以悬佩。雕琢纹饰简洁,形态生动逼真,寥寥数笔就突现了鹿的机警性格。

山西博物院藏西周中期玉鹿

通高4.7厘米,宽4.5厘米,厚0.4厘米。大河口墓地1号墓出土。和田玉,青色,有沁斑。鹿呈站立状,鹿身肥健,后肢微屈,阴线雕出圆目和眼角线,整体造型简练而极富表现力。

山西博物院藏西周中期玉鹿

通高4.7厘米,宽4.5厘米,厚0.4厘米。大河口墓地1号墓出土。和田玉,青色,有沁斑。鹿呈站立状,鹿身肥健,后肢微屈,阴线雕出圆目和眼角线,整体造型简练而极富表现力。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藏西周中期玉鹿

通高4.3厘米,身长4.9厘米,厚0.1~0.5厘米。青玉,浅冰青色,因局部受沁,有灰褐色、灰白色斑块和斑点。鹿呈回首伏卧状。双面以阴刻线勾勒出鹿的口、眼、胸、腹等部位,圆眼,头上小角。无穿孔。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藏西周中期玉鹿

通高4.3厘米,身长4.9厘米,厚0.1~0.5厘米。青玉,浅冰青色,因局部受沁,有灰褐色、灰白色斑块和斑点。鹿呈回首伏卧状。双面以阴刻线勾勒出鹿的口、眼、胸、腹等部位,圆眼,头上小角。无穿孔。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西周中期玉鹿

通高8.8厘米,长7.2厘米,厚0.4厘米。青玉,青褐色。鹿呈站立状,鹿身硕健,后肢微屈,头顶两角分枝耸起,形成一圆孔。阴线雕出圆目和眼角线,目平视前方,鼻、口微张,作嘶鸣状。耳大伸直,并碾琢出耳窝。鹿背、腹、臀部均切边去棱,琢磨成弧形,有圆雕之效果。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西周中期玉鹿

通高8.8厘米,长7.2厘米,厚0.4厘米。青玉,青褐色。鹿呈站立状,鹿身硕健,后肢微屈,头顶两角分枝耸起,形成一圆孔。阴线雕出圆目和眼角线,目平视前方,鼻、口微张,作嘶鸣状。耳大伸直,并碾琢出耳窝。鹿背、腹、臀部均切边去棱,琢磨成弧形,有圆雕之效果。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西周中期玉鹿

通高4厘米,长3.9厘米,宽1.1厘米。青玉,深灰色。圆雕,雌性幼鹿形象。呈站立回首状,无角,头顶两大耳耸起。鹿身健美,充满了稚气和活力。两目透穿为圆孔。小尾翘起,臀部有一较大圆孔,前后蹄足亦各钻一穿孔。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西周中期玉鹿

通高4厘米,长3.9厘米,宽1.1厘米。青玉,深灰色。圆雕,雌性幼鹿形象。呈站立回首状,无角,头顶两大耳耸起。鹿身健美,充满了稚气和活力。两目透穿为圆孔。小尾翘起,臀部有一较大圆孔,前后蹄足亦各钻一穿孔。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西周中期玉鹿

高5. 5厘米,宽4.6厘米。黄褐色,扁平体。鹿作站立状,首略昂,眼观前方。闭口,大耳后张,角分长短两枝。身躯丰腴,凸胸,拱背,短尾。前肢挺直,后肢稍屈,似正欲发力起跑。短角上一分枝卷曲成孔,可穿系佩挂。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西周中期玉鹿

高5. 5厘米,宽4.6厘米。黄褐色,扁平体。鹿作站立状,首略昂,眼观前方。闭口,大耳后张,角分长短两枝。身躯丰腴,凸胸,拱背,短尾。前肢挺直,后肢稍屈,似正欲发力起跑。短角上一分枝卷曲成孔,可穿系佩挂。

▌西周【晚】·鹿

河南博物院藏玉鹿

高8.5厘米,身长4.5厘米,厚0.4厘米。青玉,全部受沁,呈棕褐色与浅土黄色。玉质细腻,微透明。翘首,张口,睁眼,竖耳,耸角,短尾,粗腿,鼻部有一穿孔。作奔跑状。正背面纹饰相同。

河南博物院藏玉鹿

高8.5厘米,身长4.5厘米,厚0.4厘米。青玉,全部受沁,呈棕褐色与浅土黄色。玉质细腻,微透明。翘首,张口,睁眼,竖耳,耸角,短尾,粗腿,鼻部有一穿孔。作奔跑状。正背面纹饰相同。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藏玉鹿

高5.1厘米,厚0.5厘米。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呈棕黄色,微透明。角部略残,回首而立。腿、头部有阴线轮廓线,头部有一圆穿。形象逼真,神态自然。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藏玉鹿

高5.1厘米,厚0.5厘米。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呈棕黄色,微透明。角部略残,回首而立。腿、头部有阴线轮廓线,头部有一圆穿。形象逼真,神态自然。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藏玉鹿

通高6厘米,身长5.6厘米,厚0.1~0.4厘米。青玉,深冰青色,局部受沁有灰白色斑点。鹿呈奔跑状,前腿跃起,后蹄着地。双面以阴刻线勾勒出鹿的口、眼、耳、胸、腹、尾、蹄等部位,线条流畅。臣字眼,叶形耳,大角,短尾。无穿孔。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藏玉鹿

通高6厘米,身长5.6厘米,厚0.1~0.4厘米。青玉,深冰青色,局部受沁有灰白色斑点。鹿呈奔跑状,前腿跃起,后蹄着地。双面以阴刻线勾勒出鹿的口、眼、耳、胸、腹、尾、蹄等部位,线条流畅。臣字眼,叶形耳,大角,短尾。无穿孔。

鹿头形玉饰 商代晚期

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2号墓出土。

西周玉鹿,双角不对称,角分枝很长,超过身体,用夸张手法美化鹿角。头部除了大角外,还有大耳、大眼睛、挺胸、丰臀腿部粗壮,足型为牛蹄足。造型比例失当,头重脚轻。

鹿形玉佩 西周早期

现藏于宝鸡市青铜博物馆,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1号墓出土。

东周秦汉以鹿琢玉的题材较为少见。玉鹿更加写实,身躯细瘦、长腿,鹿身出现飞翼装饰,并有飞跃奔跑造型。

人物抚鹿纹玉佩 唐代

现藏于无锡市博物馆,江苏省无锡市南郊邓湾里顾林夫妇合葬墓出土。

唐代玉鹿,形态多为静态卧鹿,以写实为主,头顶上有稚骨如蘑菇状,腿部弯曲度较大,深刀斜凹突出阳纹鹿腿,背部至腹底有上下通天穿,鹿体丰满,头部雕工是减地浅雕,没有刀工,眼眶突出斜凹,眼珠阳纹凸出。

玉鹿 宋代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宋代玉鹿的雕法有两种:第一种的特点是头部细长,有的上唇略往上翘。或为长角,或为蘑菇状,俗称珍珠盘,阴刻三角形眼。鹿肩与脖子间有较深的凹槽断开,一些鹿的肩部或后肢前上部饰有近似火焰的纹饰,小短尾,后肢的上肢粗大,下段细瘦,尤其近腿弯处更瘦,近足处却略粗;蹄部琢制简练,侧面近似三角形,其上有一道阴刻线,有些鹿的上中还衔有灵芝或蔓草。

秋山饰炉顶 金代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辽金玉鹿受宋代文化的影响较大,有着鲜明的时代风格和民族特色。女真人时尚狩猎,有春日捕鹅、秋天猎鹿的习俗,称为春水秋山玉,玉器上出现了山林熊鹿的题材。有鹿者画面多为在秋山玉器中体现,山岩林中的鹿,辅以芝草,鹿与树木相互掩映,具有强烈的现实生活意境和淳朴浓郁的北国情调。

鹤鹿纹玉帽顶 元代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元代玉鹿以站立状为多,一般和松树、猴、蝙蝠、寿桃、灵芝等共同组成寓意吉祥的构图,突出主要部位,有的玉鹿身体四周用短直阴刻线表示毛发,这是元代动物的重要特点,此风延至明代中晚期。

鹿纹玉饰 明代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明代玉鹿使用沙地碾磨的工艺来表现,鹿身上有“米”形纹饰,线条既粗且宽,甚草率。玉鹿体态细瘦,颈、腿瘦长,立体感差。鹿在器物中往往不是主题纹饰,常与其它纹样共同组织构图,常以半浮雕形式出现。

锁形玉佩 清代晚期

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云南省昆明市刘家山出土。

清代少有单独以鹿为题材的器物,常与其他动物组成含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如鹿又具有长寿的涵意,所以把鹿和鹤连在一起雕成玉佩,寓意鹤鹿同春。

松鹤龟鹿纹玉佩 宋代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出土。

卧鹿形玉嵌饰 宋代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北京师范大学工地清代黑舍里氏墓出土。

玉卧鹿 宋代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抚鹿玉童子 宋代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衔芝玉鹿 宋代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卧鹿 宋代

现藏于北京颐和园。

玉带钩 南宋

现藏于广汉市文物管理所, 四川省广汉市和兴乡联合村出土。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鹿纹玉帽顶 辽金时期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虎鹿纹玉饰 辽金时期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双鹿形玉佩 金代

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省绥滨县奥里米城北墓葬出土。

双鹿纹玉带环 金元时期

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双鹿纹玉饰 金元时期

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鹿纹玉帽顶 金元时期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鹿纹玉佩 金元时期

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鹿形玉饰 元代

现藏于成都博物馆,四川省成都市利民巷元代窖藏出土。

双鹿玉山子 明代

现藏于灵璧县文物管理所,安徽省灵璧县高楼公社窖藏出土。

嵌玉鎏金银饰 明代

现藏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卢湾区打浦桥明氏家族墓出土。

双鹿纹玉带板 明代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双鹿纹玉带板 明代

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人物鹿纹玉炉顶 明代

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鹤鹿纹玉笔架 明代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寿星鹿鹤纹玉摆件 明代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鹿纹带銙 明代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鹿纹带銙 明代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玉器鉴定专家 同行转载请声明版权!

服务与合作

商务合作请联系15201921803(微信guwanyuansu)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