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三农之声(第17期)丨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玉米苗期的主要病虫害 安徽三农之声(第17期)丨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安徽三农之声(第17期)丨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2024-02-29 11: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8月20日中午,安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员徐丽娜和安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员胡飞走进安徽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直播间,做客《安徽三农之声》,和全省广大农民一起分享了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一、安徽省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这些年,玉米一直是我们省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全省玉米种植面积1800多万亩,总产达到600多万吨,但玉米的产量与其它玉米的传统种植区比还有很大差距。其中,病虫害的发生便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安徽省的玉米主产区目前主要是宿州、淮北、蚌埠、阜阳、亳州、滁州等6个市,以饲料用的夏玉米为主,目前已陆续进入吐丝授粉至灌浆期,由于近期多地普降大到暴雨,田间湿度大,有些地块积水严重,环境条件非常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因此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或降低因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我省玉米后期病害主要有南方锈病、弯孢霉叶斑病、小斑病等叶部病害;虫害主要包括穗期害虫,如玉米螟、桃蛀螟、棉铃虫、草地贪夜蛾和黏虫等。

二、主要病害发生特点

玉米中后期主要病害包括南方锈病、弯孢叶斑病、小斑病、穗腐病等病害。南方锈病是一种气传病害,在安徽它并不能产生可以抵御逆境的冬孢子,而夏孢子无法越冬,因此在安徽地区它不能完成年度间的循环,我们省南方锈病发生区的病菌是台风从所经过热带地区的玉米南方锈病常发区携带而来,夏孢子的盛发期则在每年的8—10月,遇到合适的温度萌发进入玉米,1 年则有多次再侵染的机会。玉米锈病夏孢子在菌源区的时空分布,小雨天多于晴天,而今年我们省前期雨水较多,又有台风过境,南方锈病应该是后期影响夏玉米的一个主要病害。玉米锈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和叶鞘,病原菌侵染后,在叶片上初生褪绿小斑点,很快发展成为黄褐色突起的疱斑,即病原菌夏孢子堆。严重时也侵染茎干和苞叶,在植株上布满病斑,阻碍光合作用,造成品质下降,产量减少。不同品种间,抗病性的水平也有一个明显差异。玉米南方锈病在自然的条件下发病,其病情发展主要有2个明显的高峰期,最为严重的是灌浆期病情,其次在孕穗末期和齐穗期。

另外一个病害是玉米弯孢叶斑病,这种病害是多种弯孢属真菌引起的,病菌以侵染玉米叶片为主,产生大量直径约1mm的圆形病斑,由于病斑常常密布叶片,一旦发病严重很快就会造成叶片枯死,病菌除侵染叶片外,也能够在茎秆的叶鞘和苞叶上引起点状、褐色的病斑,发病初期叶片上首先出现点状褪绿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逐渐呈现圆形或椭圆形,中央黄白色,边缘无色,褐色或有褪绿晕圈,当病害严重时,病斑聚集相连而致使叶片局部发生大面积坏死,在抗病品种上,病斑较少,多有褐色边缘和褪绿特征;在感病品种上,病斑多,无变色边缘,密布全叶,相连成片,导致叶片枯死。而且,不同玉米品种对弯孢叶班病存在抗性差异。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7~8月高温高湿或多雨的季节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该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发生轻重与降雨多少、时空分布、温度高低、播种早晚、施肥水平关系密切。目前高温、高湿、降雨较多有利于发病,低洼积水田和连作地块发病较重。

玉米小斑病也是夏播玉米区的重要病害,主要在玉米叶片上产生大量小型坏死病斑,导致叶片枯死,甚至引发茎秆倒伏而减产。小斑病菌侵染叶片后,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分散的、水渍状病斑或褪绿斑,随着病害的发展,逐渐形成明显的小型病斑,当田间湿度较大时,在病斑上可见稀疏的霉层。叶片上的典型症状为:病斑受叶脉限制,椭圆形或近长方形,黄褐色,边缘深褐色。有时症状为不典型的点状,或不受叶脉限制的椭圆形。病原菌(属半知菌类丛梗孢目暗色孢科长蠕孢属)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传播发病,条件适宜时,在60-72 h 内可完成一个侵染循环,一个生长季节可有多次再侵染。传播途径为气流传播、雨水传播。玉米小斑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时期均可发生。气温在26-32℃之间、田间湿度较高时,易造成病害流行。小斑病和大斑病常同时出现或混合侵染,危害苞叶、叶片和叶鞘,可造成茎秆断折和果穗腐烂。

三、主要虫害发生特点

玉米螟是我们玉米生产上的一个主要害虫,也是个传统害虫,有些地方也把它叫做玉米钻心虫,它的老熟幼虫大概有2-3厘米长,身体呈现灰褐色或浅红褐色,最显著的特征是有3条纵线,以背线最为明显,呈暗褐色。根据植保站的虫情情报,8月下旬进入三代玉米螟卵盛期,它多会将卵产在玉米叶背的中脉附近,卵呈块状,排列成不规则鱼鳞状。玉米进入打苞期后,幼虫可以取食雄穗,散粉后,幼虫开始向下转移蛀入雄穗柄或继续向下转移至雌穗着生节及其上、下节蛀入茎秆。而此时玉米雌穗已经开始发育,茎节被蛀会明显影响甚至中止雌穗发育,由于空秆,如果遇到风也极易造成植株倒折。到了穗期,初孵幼虫会潜藏取食花丝继而取食雌穗顶部幼嫩籽粒,三龄后部分蛀入穗轴、雌穗柄或茎秆,影响灌浆,降低千粒重,穗折而脱落。

8月下旬第2代桃蛀螟也进入了羽化产卵盛期,桃蛀螟是一种食性很杂的害虫,它除了蛀食玉米、高粱、向日葵等,还吃桃、李、板栗等多种果树,在玉米田,以老熟幼虫在秸秆中结茧越冬,第二年化蛹羽化,在玉米抽雄后,桃蛀螟才进入玉米田产卵,卵多粒散产在玉米穗上部叶片,花丝及周围的苞叶上。桃蛀螟的末龄幼虫体长18-25mm,背部体色多变,浅灰到暗红色,腹面多为淡绿色,每个体节上都有明显的毛片,灰褐至黑褐色,背面毛片较大,第一至八腹节气门以上各具6个,呈2横列,前4后2。幼虫主要蛀食玉米雌穗,初孵幼虫从雌穗上部钻入后,蛀食或啃食籽粒和穗轴,严重时整个果穗被蛀食,造成直接产量损失。钻蛀穗柄常导致果穗瘦小,籽粒不饱满,蛀孔口堆积颗粒状的粪屑,一个果穗上常有多头桃蛀螟为害,也有时与玉米螟混合为害。也可以蛀茎,遇风后常倒折。

棉铃虫从玉米苗期到穗期均可为害,以幼虫取食叶片形成孔洞或缺刻状,有时咬断心叶,造成枯心。叶片上的虫孔和玉米螟为害状相似,但是孔粗大,边缘不整齐,常见粒状粪便,幼虫还可转株为害。穗期棉铃虫孵化后主要集中在玉米果穗顶部花丝上,处在其它位置的一、二龄幼虫,向下或向上爬行,或吐丝下坠,达到果穗后开始从苞叶顶端钻孔蛀入花丝为害,并可将果穗顶端花丝全部咬断,造成“戴帽”现象,导致玉米授粉不良而是部分籽粒不育,果穗向一侧弯曲,穗这龄期的增大和玉米果穗的发育,幼虫逐步向下移动蛀食籽粒。棉铃虫的幼虫,体色变化大,黑色、绿色、绿色褐斑、绿色黄斑、红色红斑、灰褐色、红色、黄色等,与其他常见穗部害虫比价,它最大的特点是体表布满褐色和灰色长而尖的小刺,腹部一、二、五节各有2个特别明显的毛瘤。

从2019年,我国的玉米又多了一个新的害虫,那就是草地贪夜蛾。草地贪夜蛾,也称秋黏虫,是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一种蛾,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跨境迁飞性害虫之一,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19年1月11日在我国云南省江城县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2019年全国发生为害的有27个省(包括台湾省),1500多个县,见虫面积1500多万亩,实际危害面积246万亩。2020年全国24个省1326个县(市、区)发生。2019年5月17日在我省黄山市黄山区仙源镇洋家村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2019年全省16市89个县(区)在玉米上发生面积9.95万亩次(防治后),小麦上发生3000多亩。2020年4月6日,在安庆市望江县长岭镇南台村监测点首次诱测到草地贪夜蛾成虫;5月14日,在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长罗村春玉米田首次查到草地贪夜蛾一龄幼虫,全年全省16市80县(市、区)发生,累计发生面积4.65万亩,其中玉米田发生面积4.25万亩,小麦田发生面积0.4万亩。今年4月27日歙县首次诱到草地贪夜蛾成虫,5月21日绩溪县首次查见幼虫。草地贪夜蛾也是一种鳞翅目害虫,所以也是以幼虫取食玉米各部分组织进行为害,它幼虫的一个最明显的识别特征就是腹末节有排列成正方形的4个黑色毛瘤,头部呈黑、棕或者橙色,具白色或黄色倒 “Y”型斑。在玉米上,草地贪夜蛾幼虫从苗期到穗期都可为害。1-3龄幼虫通常在夜间出来为害,多隐藏在叶片背面取食,取食后剩下叶表皮、形成半透明薄膜状“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力扩散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继续为害。4-6龄幼虫对玉米的为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也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严重时可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此外,高龄幼虫还会蛀食玉米雄穗和果穗。而且与玉米螟、桃蛀螟相比,它的趋嫩性更为明显,所以在这个时期它对夏玉米的为害主要集中在未抽出的雄穗、幼嫩的穗苞中,被害后直接影响玉米的散粉或者雌穗发育。在在抽雄期,幼虫为害部位由心叶转到雄穗,幼虫会在未完全抽出的雄穗上聚集为害,此时雄穗由最上面两片叶片包裹,幼虫隐蔽环境较好,单个雄穗上幼虫数量可达到几十头,高龄幼虫也可同时存在多头。低龄幼虫会造成颖花被害,高龄幼虫会直接咬断雄穗侧枝和主轴。雄穗抽出散粉后,失去隐蔽环境,幼虫转移。雌穗吐丝后,幼虫会为害花丝,将花丝部分或全部咬断,并随花丝通道进入穗尖,取食籽粒,也可直接蛀穿苞叶取食籽粒。

四、病虫害防治办法及注意事项

农业措施:排除田间积水、清除病残体后,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大范围推广,也成为多数病害不断发生的原因之一。秸秆还田会造成一些病菌在土壤中残留,成为了来年病害侵染的来源,从而造成病害的发生。因此,在玉米收获以后,要及时清理田间含有病原菌的玉米植株,可以通过阳光暴晒和机械深耕的方法来降低田间病原菌的数量。

药剂防治:可以使用三唑类杀菌剂,如丙环唑、烯唑醇、戊唑醇、氟硅唑等,与其它杀菌剂如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羟胺、多菌灵等复配使用,对于玉米各种叶斑病、锈病防效很好,并可延缓叶片早衰;如有顶腐病、细菌性叶斑病,可以用三唑类杀菌剂加上杀细菌剂,如噻枯唑、中生菌素或铜制剂等。在玉米收获前15天左右用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在雌穗花丝上喷雾防治穗腐病

玉米害虫:理化诱控:在成虫发生高峰期,使用杀虫灯、性诱剂、食诱剂诱杀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等成虫。随着作物生长,注意调节诱捕器高度,及时清理诱捕器、更换诱芯,以达到最佳的诱杀效果。

生物防治:在害虫卵期可应用人工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昆虫控害技术,选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喷施或撒施,持续控制害虫种群数量。

化学防治:依照防治标准,实行达标防治,选准对路农药,科学规范施用。针对不同防治对象,选用高效、对路农药,科学规范施用,提高防治效果,注意各种不同作用机制药剂的交替轮换使用。防治时,可选用自走式高杆作物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并将杀虫剂、杀菌剂混合使用,减少劳动强度,提高防治效率,要用足水量。

防治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等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甲维·虫酰肼、茚虫威、虱螨脲、虫螨腈等。防治蚜虫可选用噻虫嗪、吡虫啉、吡蚜酮等。

玉米穗腐病的病害发生也会随着玉米螟、棉铃虫、蓟马等害虫的危害发生产生不同的变化,虫害严重病害就加剧。因为这些害虫的取食方式会对玉米穗表面造成一定数量的伤口,这样就为病原菌的侵染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所以,为了降低玉米穗腐病的发生机率,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应提前做好防治玉米果穗虫害的工作。

及时收获干燥:玉米成熟后要及时收获晾晒,有条件的地方采用烘干塔进行干燥处理,以防籽粒霉变及真菌毒素超标。

注意田间卫生:收获时如进行秸秆还田,应充分粉碎,并进行深翻。

(来源:农民服务台)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