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成:传承“原汁原味”的宫廷玉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玉石雕刻前景 张铁成:传承“原汁原味”的宫廷玉雕

张铁成:传承“原汁原味”的宫廷玉雕

#张铁成:传承“原汁原味”的宫廷玉雕|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张铁成感叹道:“北京玉器就全国玉器来说,北京玉器的器皿是最经典的,最皇家气势,但是到了现在,甚至要出现失传的局面,其实包括我自己也是偶然间在故宫的一次感受到了宫廷玉雕的魅力,才开始系统的学习宫廷玉雕,我那个时候做这个事情压力很大,第一个你得学,继承下来,像模像样,而不是做完走样还做。扬州的玉器或者是苏州的玉器,可能是谋生,换钱了,但是对北京宫廷玉器传承人没有任何意义,必须原汁原味把北京宫廷玉器继承下来并融入这个时代的东西,这个太难了。”也正是难才造就了今天的张铁成。  

1983年张铁成就读于北京玉器厂技校,1986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玉器厂技术科新产品开发组,而当时同校的30个学生,只剩了五六个学生在这个行业里,在第一线的制作中,张铁成也逐渐发觉自己对玉的感情,觉得玉可以表现自己的人生,随着自己的努力做出的成绩,也让他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张铁成《秋喜图》

进入创新组的张铁成还在研究人物雕刻,同组的器皿创作给了他接触传统宫廷玉雕的机会。“我是比较好学的人,通过这个创新组也有器皿创作的人,他们也在做东西,也有变革,他们做传统玉器的途中我就一直在看,一直在学。到传统玉雕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就是喜欢,我突然发现这个东西你不传就没人在学习,自身可能有点儿责任感,正好有这样一个机会就去学了。”

在玉器厂技术科新产品开发组期间,张铁成跟随郭石林、王跃堂等工艺美术大师学习技术,同时参与制作了北京玉器厂的一些重点产品。1989年制作的玛瑙《火焰山》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创作一等奖;1990年创作的玛瑙《东郭先生》获得北京市青年设计大奖赛一等奖。

张铁成算是现在玉雕行业的壮年一代,虽是京派传承人,但都没有完全拘泥古法,都在有所变革,京派宫廷玉雕也是在不断地创新之中,张铁成认为,玉雕不能光为了造型而造型,为了雕刻而雕刻。

▲张铁成《饕餮纹裂垒》

“技术科新产品开发组就是让我们这些年轻人你创作新产品,中国一切传统都打破,要创新来新的,符号化的东西往上一搁,现在一看不伦不类,经过一两年以后走不动了,还是应该学习中国传统的艺术。后来我就不再为新而新,学了十几年,得到社会的认可,返过来做创新的东西,但那时的创新是自然而然的东西,自然而然看到了就能抓到,量变成质变了。”

“创新应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历史发展每一步都在创新,为什么这个造型发展到今天,从一千年前就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他只是逐渐在每代匠人在理解的基础上丰富,都是在创新,不是完全变革的状态,因为本身社会没有那么大变革情况下,中国的文化脉络是沉不下去,通过这种研究历史的演变每代都是不一样的,都是在创新。”

当然,要成为大师,历程不可谓不艰辛。张铁成说玉雕工艺是“做减法”,不能增添材料,也容不得半点失误。链瓶是玉雕大师不敢轻易触碰的造型之一。链瓶往往要求大料雕琢,且一旦出现失误,整料作废,损失巨大。另外,链瓶的造型对作者的艺术修养要求甚高,否则整体造型难以表现恢宏的气度。2011年张铁成创作的《吊链花篮》获中国玉(石)奖“百花奖”金奖,其作品本身就是“自然创新”的例子。

▲张铁成《吊链花篮》

“雕梁花篮在清朝、民国没有,到解放以后才出现这种花篮的造型,而我的花篮造型又完善了,包括摆放和布局安排都有自己的想法,符合时代审美的创意。这是根据材料的情况,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只是为了这样的东西才去创新的,打破你传统思想的基础上,把你的思想融入。器皿发展几千年就走不动了?不是,第一它很经典了,千锤百炼,想加一点都是很困难的,只能加现在的一种审美思想。”

传统玉雕:为中国而设计

一场奥运让人们记住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奖牌:金镶玉,当时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团队设计,而当时的最终成型者正是张铁成。直到现在,张铁成还觉得压力颇大,一次次的试验终于交给了奥组委一个圆满的答卷,能成功,那就是值得的。

▲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

刚开始,用玉制作奖牌得到奥组委的反对,玉虽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但是奥组委还是希望进行原有的奖牌设计体系,用单一的金银铜制作。协商后,张铁成把每种玉料都制出样品,几十个玉环经过反复调换比对,最后敲定了不同奖牌的玉石搭配方案:金牌选用白玉突出纯洁高贵,银牌更适合青白玉,色彩交相辉映,铜牌选用青玉,显得华贵大方。

在奖牌的制作中,除了解决胶的凝固问题,还有奖牌中玉的稳定性。“把奖牌侧面和中间开了一个凹槽,主要的缓冲作用是靠这个,当时奥组委是要对这些奖牌进行耐摔等各种各样的测试的,包括1.5-2米的高度进行测试,为了保证奖牌的耐摔性,地面测试包括石头和木地板,那个时候奥组委的测试人员只要来北京,都会要求进行策划,并且会有一些“突然袭击”的要求,作为我们制作的人来讲,只能一点点的克服奥组委的要求”张铁成说。而通过这次的奖牌制作,也是把中国传统的玉文化传递给国际,不仅仅是奥运会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中国玉文化对外传播的一次重要机遇。

这个突然打开的新局面,让张铁成找到一份新的追求,更是看到了一份属于玉雕的光明前景。“以前谁也不懂玉器,觉得玉器跟身边很远,通过奥运奖牌和徽宝制作以后,奥运的推广,国家这么推崇玉器,让玉器大发展起来了。”

奥运奖牌的制作同时也让张铁成在行业内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好评,2010年,张铁成参与到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内部装饰陈设玉器的修复工作,这件外界却知之甚少的大事是张铁成正在着手的乾隆花园修复工作。这个项目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 2009年启动,为期15年。乾隆花园位于故宫东北部,是太上皇宫宁寿宫的一部分,于乾隆六十大寿庆典后修建,由于是乾隆亲自指挥营造,故十分奢华。由于花园从未对外开放,所以外界知之甚少。

▲乾隆花园修复工程

张铁成介绍,乾隆花园的装饰装潢,是各建筑中工艺种类最多、难度最大的一项,集合了木雕、玉雕镶嵌、竹丝镶嵌、雕漆镶嵌、珐琅镶嵌、銮铜镶嵌、螺钿镶嵌、织绣镶嵌、书画镶嵌和贴裱等工艺,名贵材料也涉及到玉石、孔雀石、青金石、珊瑚、象牙、玳瑁、玛瑙、螺钿等。

▲张铁成《九龙浴佛》

在修复中张铁成还是秉承着“修旧如旧”的做法,但同时也让观众看到在21世纪里修复的痕迹,清代在后期已经没落,材料也大部分都是化石或者特别简单的玉器,如今也是破烂不堪。“现在到我们这个时代就得重修更好,证明国运昌盛,这是历史发展过程,我们现在有这个能力,思想,境界去修,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使当年的艺术胜景展现在世人面前,能够流传下去。”

在此次针对可移动文物的修复过程中,张铁成很是感慨“宫廷玉雕当前的市场情形并不好,没有多少购买者,但是如果大家都不做的话,这门技艺就会消失,那以后人也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几千年的历史的宫廷玉雕了。”

新式传承:打破“师傅带徒弟”的旧式方法

我们所知,玉雕与景泰蓝、牙雕、花丝镶嵌、雕漆、金漆镶嵌、宫毯、京绣并称“燕京八绝”,但令人担心的是,由于市场的扩大,玉雕需求也开始多样化,然而真正传统的玉雕工艺却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玉雕行业的传承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点。

而北京服装学院在2014年的专业硕士学位人才培养研讨会上的创举,则是成为院校和行业共同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举措。包括张铁成内在的多位工艺美术大师受聘与北京服装学院,与校内教授采取共同教学的方法,培养设计与制作双发展的人才。当时张铁成作为新聘的兼职导师代表,在大会上表示,要将自己的知识和工艺无私地传授给学生,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尽一份力量;同时向校内导师学习授课经验,更好地培养艺术创作的接班人。

▲张铁成《花开富贵团扇》

在张铁成眼里,时代变了,现在学院的学生和徒弟不一样,两者各有各的优势,可能学徒的优势在于手艺功夫强,院校学生在于创新比较突出,如何把这两个优势结合,这不仅仅是当下院校和行业合作的原因,同时也是关系到玉雕行业能否得到有效传承的问题。

直到现在,张铁成也从来没有离开过身边的那台砂轮机,即使他已经成为第三代传承人中的佼佼者,而其中也相信让他多了一份坚实的基础和继续前行的勇气。作为秉承京派玉雕艺术的传人,为担负起当代玉雕发展的重任,他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添加时代的审美,使古老的玉雕工艺焕发出新的光彩。通过师傅的打磨,让手里的玉在精雕细刻之下,亦赋予它本身的艺术文化价值,一件好的作品更是一种玉雕精神,一种玉雕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幸福收藏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推动国家文化艺术繁荣兴盛”为己任,一心为客户奉献顶级艺术精品。幸福收藏浩瀚巨献《雷金强老师——猛犸象牙精品》火爆抢藏中,欢迎来电咨询交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