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沧桑的紫竹院公园:从名不副实到名至实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玉泉山泉水到紫竹苑 历经沧桑的紫竹院公园:从名不副实到名至实归

历经沧桑的紫竹院公园:从名不副实到名至实归

2024-07-04 00: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紫竹院行宫大门(禅院的西面)

紫竹院行宫位于紫竹院公园西北。明万历五年(1577年),慈圣皇太后在广源闸西侧兴建万寿寺的同时,修建紫竹院为万寿寺的下院。

乾隆年间,在此地仿江南苏州城外水乡修建了“芦花渡”,并且重修了广源闸河港南山坡上的明朝庙宇,赐名“紫竹禅院”,还在禅院西侧修建了一座行宫,即紫竹院行宫。

光绪重修为“福荫紫竹院”,紫竹院公园因此得名。

▲乾隆年间,赐名“紫竹禅院”

紫竹院公园的历史变迁

紫竹院公园始建于1953年,有蜀南竹海的竹园别致,又有兔耳岭的灵石草甸景观。全园占地47.35公顷,其中水面约占三分之一。南长河、双紫渠穿园而过,形成三湖两岛一堤一河一渠的基本格局。

它是一座幽篁百出,翠竿累万,以竹造景,以竹取胜的自然式山水园。

▲紫竹院公园导览图

紫竹院一带,昔日曾有多处优美景观。曾是高梁河的发源地,是燕京的重要水源之一。

金代大定二十七年(1159年)以后,以往上游开挖河道,增辟水源,此地就成了一个蓄水湖。流经园内的南长河,是元代修建的通惠河上游河道,在高梁河上游筑人工河(即今长河),蓄引玉泉山水为湖;广源闸则是通惠河上游的头闸。

▲《元代通惠河二十四闸位置示意图》局部

▲早年的长河水道

明代,为使帝后龙舟不受广源闸所阻直驶西郊,就在南长河的南岸开凿一条河汊子,以利大船往来,紫竹院园址就是当时绕行御舟的河汊子“别港”。

清乾隆年间,仿照苏州城葑门外朝天桥港汊,“芦苇深处”的水乡风光,在这大片河滩上垒砌太湖石,遍种芦苇,取名芦花渡,俗称“小苏州芦花荡”。

乾隆修建芦花荡时,改“别港”龙王庙为“紫竹禅院”作为内务府官员和太监的办事处。

▲广源闸

▲广源闸吐水兽

明代万历五年(1577年),在湖北岸兴建紫竹院庙宇,为万寿寺的下院。清代这一带设有行宫和码头,皇室人员乘船去颐和园经过这里。

清乾隆年间在此仿修具有江南水乡风光的芦花渡,俗名“小苏州芦花荡”,还将南岸明代所修万寿寺下院,更名为“紫竹禅院”。

▲紫竹院水道

▲紫竹院码头

另在寺西侧修行宫,原有匾为“福荫紫竹院”。紫竹院由此得名。光绪年间重修。

1900年遭“八国联军”洗劫,辛亥革命后上述景观基本荒废。1924年6月,清室为了讨好京畿卫戍司令王怀庆,作为私产相赠。后来因政权更替,连年战争,行宫中的寺庙、房屋、陈设都荡然无存。

从1952年起,大规模的建园工程开始动工,使紫竹院面貌一新,初具规模。1958年再次修建,栽种花木,深挖湖塘。80年代,北京市人民政府按照宁静、幽深、朴实、优雅的园林特色重新规划,拨款重修,疏河浚湖,植树造林,设亭架桥,修葺庙宇行宫,至1987年“筠石苑”等景区建成,始成现有格局。

以竹取胜的自然式山水园

▲竹深似海,名副其实的“紫竹林”

▲竹子局部特写

▲竹叶上的雨水

▲竹子开花,引来小鸟驻足

紫竹院公园湖水中的鸭子

此时此刻的紫竹院公园里,千竿新竹,桃红李白,柳影婆娑,十里竹勃勃生机,一片青翠无限风光.。

逢夏,老竹新篁,绿荫可人,舒枝密叶,清风翠微,为海淀的夏添了一抹不一样的风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