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文物“不正经”图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玉兔捣药文物 昌平文物“不正经”图鉴

昌平文物“不正经”图鉴

#昌平文物“不正经”图鉴|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让我们走进昌平博物馆、明十三陵博物馆来看看昌平那些有“梗”、有趣、有历史的“不正经”文物↓↓↓1️⃣ 明代残陶蒺(jí)藜(lí)弹 这位“刺头”是明代爆炸性火器,外形似植物蒺藜的果实,粗瓷土烧制,弹核为圆形,内空,有一圆口,用于填充火药,并兼具燃烧和杀伤两种功能。2️⃣ 商代陶甗(yǎn) 这个“别致”的“萝卜”其实是古代蒸锅,张营遗址中出土,容量为 9.82 升。细砂红褐陶的质地,使其在特定的年代成为兼具美观与实用的日常器具。3️⃣  辽代男/女陶俑(复制) 这对“乖巧宝宝”可是昌平博物馆的大明星!出土于陈庄辽墓,完整保存了辽代契丹族的人物形象、服饰穿戴及发饰挽髻带,让我们能目睹那个时期人物的精神面貌和风俗习惯。4️⃣  汉代残陶狗 小狗的可爱被保存了千年!1978年,在水屯村附近征集到了一组汉代随葬陶器,其中不乏陶厨俑、陶狗、陶磨、陶耳杯等,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5️⃣  汉代陶厨俑 这两位憨厚的“大厨”为水屯村出土的汉代随葬陶器。头戴布冠,身着左衽宽体衫、双手放于俎案,案上放置一条状物,陶俑一手扶案一手作切削状,下肢盘作。6️⃣  清代玉配饰 明清以后,民间用玉习俗逐渐盛行,玉佩成为风靡一时的“潮流单品”。清代以后,各式玉配件、玉头饰、玉扳指、玉山子大量出现,以玉养人,成为时尚。7️⃣  清代粉彩人物纹双耳瓶 外表粉嫩易碎,却承载了沧桑厚重的历史。清中后期及民国时期,粉彩瓷器大量出现在民间。其特点为立体感突出,色彩丰富,以淡雅柔丽名重一时。8️⃣  金环镶宝玉兔耳坠 这只勤劳可爱的小白兔出自孝靖后棺内。圆形金耳环,下系白玉耳坠。玉兔竖耳,两前肢抱玉杵,下有臼,作捣药状。现馆藏于明十三陵博物馆。欢迎大家在空闲时走进昌平的博物馆发现有趣的历史文物呀~策划:王青蓝、王佳宁制图:穆鹤林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