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大”的金华两头乌在“长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猪猪基地 “养不大”的金华两头乌在“长大”

“养不大”的金华两头乌在“长大”

2023-11-08 00: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临近年底,金华婺城区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拉出了一份营收报表:自8月1日开园以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累计接待游客25万余人次,产生经营性收入1600余万元。

  更大的一份“营收报表”是:牧场直接为周边3个村增加土地流转收入1300万元,为9个村引流15万人次――牧场成为助力共同富裕的“细胞单位”。

  两头乌即金华猪,是中国四大名猪之一。但是,这张金华的“金名片”由盛到衰,猪种一度濒临灭绝,产业几乎陷入绝境。“两头乌养不大”的困惑一直萦绕在金华人心头。

  现如今两头乌成了游客口中的“熊猫猪猪”、成了村民口中的“摇钱猪”,“养不大”的金华两头乌在共富路上正以另一种方式“长大”。

  “走不出”金华的世界名猪

  两头乌是实至名归的世界名猪,距今已有1600多年养殖历史,是中欧农产品地理标志互认协定中我国唯一入选的猪肉类畜种。作为地方猪种,两头乌因其后腿皮薄骨细、肉质硬实,是制作金华火腿的上佳原料。

  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起,受外来猪种的猛烈冲击,金华两头乌产业几乎陷入绝境。究其原因,普通猪6个月就可以养到120公斤左右出栏,但两头乌一年也才养到65公斤左右。效益面前,两头乌养殖量很快断崖式下降。

  该市畜牧农机发展中心畜牧产业科科长於秀娣和两头乌打了几十年交道。她说:“除了养殖周期长,两头乌每到秋冬季节就容易得哮喘病,这有点像人类的感冒,很难根治。如果规模化群养,一旦发病传染,养殖场就容易蒙受损失。”

  因为保种困难,两头乌成了“中华熊猫猪”,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成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地方畜禽品种之一。

  於秀娣说,生猪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长期存在,盛行的是那些生长周期短、生长快的猪种,而传统优质土猪虽然品质口感更好,但因为生长周期是目前主流猪种的一倍,反而被市场和养殖户抛弃。所以,“两头乌养不大”就成了许多金华人的心中之痛。

  朋友圈刷屏的“熊猫猪猪”

  牧场投资方――浙江美保龙种猪育种有限公司的老本行是养猪,每年提供精品种猪和商品猪4万多头。

  前些年,美保龙建了一座欧式庄园般的养殖场,鸟语花香,难觅臭味。有人惊叹之余提了个“金点子”:既然能把洋猪养得这么好,何不做做两头乌的文章?

  历时两年打磨,一个总占地1200亩、一期投资1.8亿元、按4A级景区标准建设的“欢乐王国”横空出世:

  两头乌博物馆,这里有有趣新奇的沉浸式交互体验,看看猪猪的月子中心,拍拍猪猪的小屁股,多方位探索两头乌文化和猪体奥秘;

  熊猫猪猪主题餐厅,这里充满童趣,猪肉均来自牧场源头直供,以此制作“东坡肉”“博士菜”“蜜汁火方”等经典菜品;

  熊猫猪猪室内亲子乐园,这里以熊猫猪猪IP为主题打造,汇聚网红蹦床、高空滑梯、绳网攀爬、猪猪海洋池等众多游乐项目;

  5G智慧猪舍,这里是整个牧场的科技核心,先进智能养殖设备为熊猫猪猪提供了冬有地暖、夏有空调的优质成长环境,游客捧上一杯“猪舍咖啡”,漫步豪华参观长廊,见证两头乌从怀孕、哺乳、保育到育肥的养殖全过程,给人带来一种全新、震撼的参观体验……

  奔向共同富裕的“金钱小猪”

  “今天又卖掉了200多碗面,销量比以前翻了一番,现在周末忙得像打仗一样!”在婺城区白龙桥镇古方村口开牛杂面馆的徐娅媛捶了捶背。她的面馆地处前往牧场必经之地,车程三分钟。小时候,徐娅媛家里也养两头乌,现在卖牛杂面,又和这只小猪结了缘。“没想到,‘熊猫猪猪’给面馆带来这么大客流量!”

  “以后牧场游客也要往我那里带!”一旁的廖江乐趁机“打广告”,他在距离牧场1.5公里的白龙桥镇新昌桥村打造民宿和木雕研学馆,开业在即。

  熊猫猪猪走红,新昌桥村抢先“蹭流量”。今年,村里新增游客近10万人次,促进村民增收360余万元。眼下,金华酸茶、昌桥织造、婺州剪纸等一批新店又要上马。

  眼下,金华市有两头乌猪保种场3家、规模养殖场24家。根据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循环化、数字化、基地化的“六化”引领,未来,金华市要建成一批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的现代化牧场――而熊猫猪猪牧场的5G智慧猪舍,就是一个推广方向。

  “两头乌、熊猫猪,我看干脆叫金钱猪、摇钱猪”,村民们感慨地说。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