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如何急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猝死病人的抢救原则 猝死如何急救

猝死如何急救

2024-07-01 17: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生命是美好的,她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应该特别珍爱生命;而生命又是以健康作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必须非常重视健康。只有健康,我们才能充满活力地生活;只有健康,我们才能更长久地从事我们所热爱的事业。

要健康地生活,就必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心肌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等疾病每年夺去1200万人的生命。这些疾病虽然都是瞬间发生的,但是它们共同的病理基 础动脉硬化却不是一天形成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的脂肪就会逐渐在血管内膜下沉积,使血管变硬、管腔变细,就象水管结满 水垢一样。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处在中年的人们应该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注意合理的饮食结构,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胆固 醇含量高的食物;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好心态,少生气,别发怒;切忌暴饮暴食和酗酒;吸烟在任何时候都是对健康有害的,它可以使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性增加,戒 烟是应该提倡的;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治疗,以减缓动脉硬化的发生。除此之外,定期的健康体检是必不可少的。

面对突然发生的不测,人们往往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他平时挺注意锻炼的,出事时他正在锻炼。而且刚体检完,一切都正常,怎么会就突然死了呢?目前大多数体检都 是检查肝功能、血脂、血糖、腹部B超、胸部透视、心电图等。这些检查可以查出一些疾病状态,但对可能发生心脑血管病的潜在危险不能预测。就普通心电图而 言,对冠心病诊断的阳性率也仅30%左右。所以就是体检正常也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需重点保护的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科学家在体检上应该“吃小灶”,增加一 些检查项目,如血小板聚集率、动态心电图等,以增加疾病和危险因素的检出率,早期进行干预治疗,最大限度的减少悲剧的发生。

一般说来,在突然发生严重心脑血管病之前,身体都会有一些反常表现,如一过性的胸闷、心前区疼痛、头晕、头痛、耳鸣等,或心率不明原因的加快或减慢,这些都 可能是发病的预兆。如果此时到医院就诊或检查,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特别是这些症状如果发生在运动中,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应该就地休息,请人去叫医 生,或送医院检查、治疗。万万不能硬撑着继续坚持锻炼。可惜的是我们许多优秀的知识分子过于“忘我”。 他们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却没有自我保护意识;他们具有渊博的知识,却恰恰忽略了自我保健方面的知识;他们在科研工作中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却偏偏对自己身 体出现的一些反常现象不很在乎,从而失去了就诊的最佳时机。

24小时内发生的意料之外的死亡,医学上称为“猝死”。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占猝死的70%以上。公众的急救知识和心肺复苏术的普及率直接影响到呼吸、心跳 骤停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据统计,呼吸、心跳骤停病人4分钟内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可能有一半的病人可以救活;4~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仅10%的病人可能救 活;超过6分钟后仅4% 的病人可能存活;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几无存活可能。在病人倒地后第一目击者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病人是否意识丧失,是否心跳骤停,并在专业医务人员到 达之前进行正确有效的、持续的胸外按压。

国外许多非医学专业的人员专门接受过有关的正规训练,所以由路人作为第一目击者首先进行抢救而使病人存活的例子屡见不鲜。但国内情况则不同,多数第一目击者 不知所措,而使最宝贵的抢救时机在最初的几分钟内失去。病人送达医院后往往因为呼吸、心跳停止时间过长抢救无效死亡。所以,医疗单位和新闻媒体都有责任和 义务普及有关知识。如果家里有心脏病人,家里应该备一些急救药品和氧气,家属应该学习一些急救知识。一旦家人心脏病发作,应该马上吸氧,舌下含服急救药如 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迅速拨打120。当我们身边有人突然倒地时,我们应该伸出援救之手,帮助他们维持基本的心肺功能,同时拨打 120。

生命可能在瞬间失去,也有可能在瞬间被我们拽住。愿悲剧不在重演,我们能少一点遗憾,多一点欣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