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现象详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狼中有哪些一词多义 文言文现象详解

文言文现象详解

#文言文现象详解|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言文常见五大现象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4、古今异义

5、特殊句式

关注gzh:深度文言文

1通假字

通假字通假指的是古书上音同、音近、互相通用和假借的现象。

例:

①项为之:〔强(jiāng)〕通"僵",僵硬的意思。(《童趣》)

②不亦乎:〔说(yuè)〕"悦"的古字,愉快。(《论语十二章》)

2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指的是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的词类。

本义就是最初造字是本来表示的意义。“素”的本义是“白色”,“采”的本义是“摘取”,“兵”的本义是“兵器”,“财”的本义是“财务。

引申义就是围绕本义而引申出来的意义。如“朝”本义是“早晨”,由于古代臣子在早晨拜见帝王,便引申为“朝见、朝拜”;由“朝见”又引申为朝见的处所“朝廷”;由一个接一个的帝王踞于朝廷而再指时间,又引申为“朝代”。(朝:早晨→朝见→朝拜→朝廷→朝代)

比喻义指就汉字(词)的原有的某义因比喻而产生的意义。如“心腹”喻“亲信”,“手足”喻“兄弟咽喉”喻“要害之处”,“荆棘”喻困难险阻。

3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副词+名词

而走,不之地,但二月草已,八月苗已枯。《采草药》

②名词+名词(或代词)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

③能愿动词+名词

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是表示可能、必要、必然、意愿、估价等意义的动词。例如:表示可能:能、能够、会、可、可能、可以、得以。表示意愿:愿意、乐意、情愿、肯、要、愿、要想、敢、敢于、乐于。表示必要:应、应该、应当。表示估价:值得、便于、难于、难以、易于。

假舟楫者,非能也。《劝学》

④所+名词

置人所鱼腹中。《陈涉起义》

⑤名词+补语

于土者,若知其职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⑥名词+而+动词

2、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主语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表示的人或物。可翻译成:主语使(让)宾语成为(为)(名词)

先破秦入咸阳者之《鸿门宴》

3、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这个名词表示的人或物。可翻译成:主语认为宾语是(名词)或主语把宾语当成(名词)。

吾从而之。《师说》

4、名词作状语

名词+动词

翻译时,在名词之前加上介词,组成介词短语去修饰动词作状语。表对人、对物的态度,表动作行为的工具,表处所,表动作行为经常如此,表发展变化,表趋向。

坐于前。《狼》

5、动词活用为名词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动词充当句子的主语或宾语,这时,动词就活用作名词。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焉。《曹刿论战》

6、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发出动词的动作。简言之,就是“主语使宾语动”。

卒廷见相如,礼毕而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7、动词的为动用法

动词的为动用法,是指为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

庐陵文天祥自其诗。(《后序》)

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如果带上宾语,就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翻译成:主语使(让)宾语(形容词)

必先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形容词表示的性质状态。可翻译成:主语认为宾语(形容词)

渔人甚之。(《桃花源记》)

10、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4古今异义

词义扩大

词义扩大,指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古义被包括在今义之中。词义的扩大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

臣之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亲戚"原是父亲兄弟等亲属,现指有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的人。

词义缩小

词义缩小,指今义的范围小于古义,今义被包括在古义之中。词义的缩小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当今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词义缩小

词义缩小,指今义的范围小于古义,今义被包括在古义之中。词义的缩小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当今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感情色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当今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名称说法改变

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目不识丁"已改用"眼睛"一词;"寡不敌众"中的"寡"已改用"少"字。

词义弱化

如,"狠",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当今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当今表示埋怨、责备。

词义强化

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如今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古褒今贬

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

古贬今褒

如,"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如《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而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

名称说法改变

如"市"古义:买。例:"愿为市鞍马"。

如"谢"古义:道歉(也有谢罪,告诫的解释)。

改音变意

如"臭"古义:臭味。例:朱门酒肉臭。

如"臭"古义:香味。例:左佩刀,右备容臭(xiu 四声)。

今意只保留第一种读音和意向。

5特殊句式

可看之前已发的文章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