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分,丹麦电影《狩猎》的,5000字影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狩猎的意思是什么 豆瓣9.1分,丹麦电影《狩猎》的,5000字影评

豆瓣9.1分,丹麦电影《狩猎》的,5000字影评

2023-05-13 08: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IMDb链接:

The Hunt (2012) - IMDb

知乎评价地址:

狩猎(电影)

豆瓣评价地址: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6985810/

全文共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论第二部分:剧情介绍第三部分:电影内容详细解析第一部分:总论

电影采用的是典型的古典主义叙事结构,古典主义叙事结构是指铺陈(setup),冲突(confrontation)和解决(resolution)。简而言之,就是电影开场之后,电影中角(jue)色、地点等介绍之后,剧情开始冲突,冲突,再冲突,接着遇到剧情转折点,改变了剧情方向,开始解决故事主要矛盾,电影落幕。

这部电影,铺陈的时间段在:00:00到00:09左右,大致时长9分钟

冲突的时间段在:00:09到01:40:00左右,大致时长91分钟,冲突的转折点在01:20:00左右。

解决的时间段在:01:40:00到01:47:00左右,大致时长7分钟

第二部分:剧情介绍

我们的男主卢卡斯生活在一个悠闲的小地方,在一所小型的幼儿院做护工,虽然已经和老婆离了婚,但是,和自己的儿子关系并不错,而且自己有一群玩得很好的哥们儿。

卢卡斯是一个老好人。比如,把朋友从冷湖水中救出来。比如,深受小孩子们的喜欢。男主的生活,总体来说,简单、平凡。

事情从卢卡斯(男主),的好朋友的小女孩儿说起,小女孩儿的父母经常吵架,而和善的卢卡斯常出现在小女孩儿的面前,所以小女孩儿很是喜欢卢卡斯。也大概是因为,小女孩儿的父母经常吵架,加上自己的想象力丰富的原因,小女孩儿显得比较成熟,就把自己懵懂的爱意通过写情书传达给了卢卡斯,并且嘴对嘴地亲了卢卡斯。当然,卢卡斯马上就制止了小女孩儿的行为。

小女孩表达了自己的心中的不快,但是小女孩并没有撒谎,但是所说的话,却又有严重的误导。

小女孩儿心里面当然就不是滋味了。在放学后,就对着幼儿院院长撒了一个谎,但是这个谎言并不邪恶,也并没有什么城府,就只是为了表达的自己的气愤,而已。但却让院长感觉小女孩儿受到了卢卡斯的猥亵。所以院长就开始疑心重重。

直到此时,事情还并不严重,只是产生了一点小误会,如果有一个人可以和小女孩儿好好聊一聊发生了什么,分析一下小女孩儿在想什么,那么之后的谣言就可以被杀死在摇篮之中了。

但是呢,偏偏,幼儿院院长不找小女孩儿的父母,却找来了一个热心群众。

我把电影中的事件换成另外一件事情,然后把言外之意也加入进去。这段对话就明了多了。

热心群众:你能跟我详细重复,你给院长说的事吗?

院长:快点告诉他,你跟我说的啊,关于那场考试的事情啊?

小女孩儿:我什么都没说

热心群众:那难道是?你平常考试就考地这么好吗?

女孩摇摇头

热心群众:好,试着跟我说吧

院长:你可以说出来啊

热心群众:你是不是真的说,你作弊了

女孩儿摇摇头

热心群众:试着告诉我,你做的事,你可以试着说的

小女孩儿:我想去吃饭

院长:但你必须回答他,别怕,他是好人,他只是想知道发生了什么

热心群众:你是不是在上场考试里面作弊了?是这样吗?

女孩点点头,(言外之意,你就当我作弊好了,放过我吧,我只想去吃饭)

看出来了吗,在小女孩儿否认之前的谎言的情况下,还是要继续追问,似乎他百分百确认,这个小女孩儿受到了猥亵,而且,得不出这个结果,他不会结束提问。

而且,这两个人,用了一些具有暗示性的话来让小女孩儿做选择题,比如,

你必须回答

快点告诉他,你跟我说的啊

那难道是,院长自己编造出来的?

试着跟我说吧

你可以试着说的

但你必须回答他

加上这些带有严肃的以及不耐烦语气,让小女孩儿感到自己犯了错误。当然小女孩儿就心想,你们说什么都是对的,别惩罚我,就好。

所以,这小女孩儿哪是肇事起因啊,这分明是,你们大人们自导自演了一场好戏啊。自己倒是挺觉得自己,火眼金睛的,新闻看多了吧,是不是现实的太平,不能满足你的视听感受啊,是不是想要导演一场旷世的人间悲剧,才满意啊。

不怕蠢人不干实事儿,就怕蠢人当家做主,手拿实权。看见这种人,你就真的毫无办法。

接着,那个院长就真的采用了他得到的结果。并且,事情经过口口相传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先是,幼儿院教职工知道了这件事,再是小女孩儿的父母知道了这件事,然后是在家长会上,所有的家长都知道了这件事,接着是卢卡斯的好哥儿们知道了这件事,最后,自己的女朋友也知道了这件事。此时,所有人都知道了。

卢卡斯去找女孩儿的父亲,想要制止事情的扩散,但是并不被理解。尽管小女孩儿再次说,并没有那样的事情发生,但是她的母亲还是认定,事情已经发生了。

令人奇怪的是,幼儿院其他孩子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也遭遇了同样的事情。

并且,让人绝望的是,小女孩儿自己被迫相信了自己被猥亵了。因为此时,小女孩儿的记忆已经被迫重构了。

这里的重构性记忆的意思是说,人们对图像声音的记忆,并不像一台数码相机,完完本本记录下来整个事件,相反,我们经常对零零碎碎的记忆进行整合,改造和扭曲。所以有理由怀疑小女孩儿的记忆是被重构了。

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卢卡斯就要被众人推下深渊了。但是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自称是受害者的孩子们,形容了卢卡斯家里的地下室中,墙纸和沙发的颜色,但是,当警察搜查卢卡斯住处的时候,发现,并没有地下室。也就是说,受害者的证词有可能都是杜撰的。

接着,法官因为扣留的证据不足,卢卡斯被释放了。法官不认为卢卡斯犯了罪,但是这并不能消除,人们的厌恶和怀疑。因为紧接着,卢卡斯的小狗,就被人暗地里杀死了。

终于,这件事彻底激怒了卢卡斯。卢卡斯开始用行动做反击。

接着,小女孩儿的父亲希奥拿着食物,在夜里走到了卢卡斯的家里,给卢卡斯谢罪,然后两人重归于好。

一年后,卢卡斯一家重新地回到了人群中。儿子马库斯,拿到了狩猎证,大家聚在一起做庆祝,但是,画面中并没有出现那位院长的朋友。

在电影的结尾,有人差一点杀死了卢卡斯,说明还是有人认为,卢卡斯并不是无罪的。

第三部分:电影内容详细解析

这部电影,有一些显而易见的视觉元素,

比如说,暗黑色的构图,来暗示事情开始走向冲突,来暗示小女孩儿可能在撒谎。

肢体的动作来吸引注意力,加强并助推剧情,

给卢卡斯带来高大形象的白杆,

卢卡斯受冤时候的形单影只

下雨的时候,卢卡斯埋狗的尸体。悲伤的事情要有悲伤的自然环境。如果这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观众可能不会被带入到悲伤的氛围当中。

暗杀卢卡斯的人,一定要是阻挡光线的黑影,决不能是一种暧昧的光晕。

等等,这些都有显而易见的作用。

在电影31分钟的时候,这三个人的对话,直接导致了这场悲剧。用流行的话说,这叫做“引爆点”。一个思想,一个产品,可以在短时间内大范围传播,而它引爆的那一刻,就是一个引爆点。

而这个引爆点的主谋就是那个热心群众,这个热心群众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用恰当的语气,做了一件非常不恰当的事情,导致事情病毒式地传播。如果,在其他的时候,或者其他的地点,或者其他的语气,都有可能引爆不了。

15分钟20秒的画面里,为什么院长不怀疑小女孩儿在说谎,不仅仅是因为,小女孩儿处在黑色阴影中的氛围,和对“小孩子不会说谎”观念的认同,也是因为在这当中小女孩儿的语言很是巧妙。在小女孩的话语中,院长完全找不到,小女孩儿说谎的依据。

这里有一个心理学现象,就是当你想要说服一个人的时候,最好不要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功利性,而要让他找不到,你说服他的原因,或者让他觉察到,说服你,对我没有好处。

就像是,当你要向一位顾客推销商品的时候,要尽可能地表现出,我是在提供服务,并不十分在乎能不能把产品卖出去。虽然,你心里完全不是这样想的。

所以,有趣的是,当并不试图影响我们的时候,影响我们的可能性却增加了。

为什么大家会认为,小孩子是不会说谎呢?原因是什么呢?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我们都是认知吝啬者。就是说我们总会尽力保存自己的认知能量,试图采用,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策略,忽略掉一些信息,或者过分地利用一些信息,来减轻我们的认知负担。也就是说,当一些结论被偶然性地传播之后,我们总是选择相信,而不是费心力和行动去验证结论,而且当是这些结论和自己没有多少关系的时候,我们越不会去验证。在某些方面这个策略很有效,可以让自己用有限的知识去处理很多的信息,但是这个策略会,可能导致严重的错误和偏见。

记忆是一个重构的过程,记忆并不能完完全全客观地展示出来,反而有时候会出现虚假的记忆,在有的时候,这种记忆可能会导致悲剧。比如,存在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

在1986年7月4日晚上,亨尼斯被指控对凯瑟琳、卡拉和艾伦·伊斯特布恩三人犯有谋杀罪,而只有3岁和5岁的艾伦和卡拉,身上被刺10余刀。有目击者称,亨尼斯出现在犯罪现场,而且有还有人称,亨尼斯使用了一张从受害人那里偷来的银行卡,并且在银行门口看见了他。尽管亨尼斯有当晚的不在场证明,但是法官还是判定了他的死刑,并且按照正常情况下,他是没有翻案希望了。

然而,一场意外发生了,一个法官,因为案件的一个技术性问题,要求对案件进行重审,而这个技术性问题本身和目击者所提供的证言,没有关系。这时,亨尼斯的上诉律师发现,目击者的证词经不起推敲,那个认定在犯罪现场,看到过亨尼斯的人,所提供的证词中,亨尼斯的身高是6尺多,然而亨尼斯本身的身高要比6尺高很多。而且,那个声称在银行门口看见过亨利斯的人,在第1次和警察接触的时候,实际上他说的是,他没有看见过任何人。

也就是说,他们两个的记忆都是虚构的,而这些虚构的记忆差一点错杀了一个人。

虽然,事情沉冤昭雪,但是这时候,亨尼斯已经在死刑的牢房里度过了800多天。

那个在银行门口声称看到过康尼斯的人,有可能是因为被进行了引导性提问,导致了自己的记忆被重构。

引导性提问,不仅可以影响对时间的判断,而且可以影响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的记忆。在一项研究里面。有这样的一个有意思的实验,实验者让被试观看一段,车辆相撞交通事故的影片。

然后向他们提问,

第1种提问方式是,汽车相撞的时候速度有多快,

而第2种提问方式是,汽车相碰的时候速度有多快,

第2种提问方式只改变了一个词语,把相撞改成了相碰。结果是,被问到相碰的人,比被问到相撞的人,回答的速度明显要慢。

而且,一周之后,被问到相撞的人,更有可能错误地声称,汽车被撞碎了玻璃。

在日常的生活中,这种记忆重构现象,实际上经常发生。我们强烈地倾向于,改写个人经历,经常将记忆,情感和信念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

当你开心时,你的记忆就会被重构成快乐的,相反则记忆相反。

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国外有一项关于童年虚假记忆的研究,他们发现有成千上万的成年人,自称回忆起了童年的,骇人听闻的事情,其中包括家庭虐待等等暴力的事情。而且,对自己的家庭成员,在法院进行了指控,然而事实并不像他们所说的那样,他们缺乏证据,或者,证据是错误的,最后他们又撤销了指控。

当然,其中是有可能真的存在糟糕的记忆。许多研究认知科学的人,对人类记忆系统的研究,都表明,大多数像这样的记忆报告,都是不真实的。而且,当他们被要求重复那段记忆的时候,表现出来悲伤状态,远低于浓厚的兴趣。

因此一些研究者,对一些具有暗示性的书进行了批评,因为这些书进行了,不正当的暗示。比如说存在这些话语:

我们家总是有很多秘密

我不确定自己是否受到过虐待,但是一听到有关虐待的话题时自己就毛骨悚然,而且感觉很熟悉

我可能经常受到侮辱

我们再看看曾经在自媒体上疯狂上演的文章题目:

买买买,上帝送给女人的止痛药

我们对父母正在使用冷暴力

想想都可怕,我骗了自己20多年

说来惭愧,我买名牌包包全是被逼的

凌晨2点我翻了老公的手机

我亲眼看见男人和女人在海边玩火

成长就是失去,熟悉的一切

我们在22岁,都,难逃这场大难

成年人一年总有365天是抑郁的

不要小看这些文章,仔细想想自己的经历,它真的有可能重构你的记忆。

有这样一段真实的描述,

我处在生活低谷的时候,我的职业生涯,恋情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那时候我看到了一本书,当我看到那些,童年受到虐待的描述,那些糟糕的家庭的特征的时候。

我心里面获得了一种奇怪的解脱感,接着自己好像就是一个侦探,许多童年时代的事情开始涌现出来,接着对自己的父亲感到很愤怒,认为他伤害了我。

而现在,我明白了,这种解脱来自于,假如将我的不幸归咎于小时候的可怕事情,那么我就不需要对自己现在的失败负责。

不希望,经过我这样的一通东拉西扯,而降低了大家对儿童的保护意识。我看到过这样的一段的文章。(具体细节记不清了,大致是这样的描述)

是说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情,一个小孩子,说他遇到了鬼,孩子的母亲对他说,这些鬼都是假的,世界上不存在鬼,但是他的父亲却仔细的询问他,鬼长什么样子啊,等等信息。然后,他得到的一个关键信息是,孩子常常在放学的时候,在背后能看见鬼。

然后,小孩子的父亲,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后发现,原来有个人一直在跟踪孩子,而当转过头去看的时候,那个人就躲了起来,很显然,他是想对孩子下手。

如果,孩子的父亲也把孩子的话当做笑话来听,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