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德意志民族意识发展历程:自宗教改革时期为始,有何特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狂飙突进文学特点 近代德意志民族意识发展历程:自宗教改革时期为始,有何特点?

近代德意志民族意识发展历程:自宗教改革时期为始,有何特点?

2024-07-17 05: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民族意识是在民族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德国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自建立第一帝国以来始终处于分裂状态,邦国林立,各自为政。

而各诸侯为了扩大势力、争取更多利益,不惜连年混战。虽然大家同为德意志人,却又经常兵戎相见。这种动荡不定的历史激流无益于德意志民族的成长与壮大,自然也就谈不上德意志民族意识。

宗教改革时期

1500年前后的德国,各种弊端层出不穷。农民不堪忍受赋税的重负,宗教界许多人士谴责罗马教廷诸多违反教义的行径,各诸侯与罗马教廷关系紧张,广大人民对教会的腐败情况十分不满。

随后由此爆发的宗教改革席卷了整个欧洲,也改变了德国。可以说,宗教改革不仅是一场宗教斗争,同时也是一次带有民族意识的斗争。

中世纪的欧洲,信仰是至高无上的,因此罗马教廷的权力很大。随着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商业化所带来的腐败风气在教会中盛行,各种职位常常是待价而沽的,甚至只要出得起钱连教皇的职位也可进行买卖交易。

教廷还巧立名目运用一切手段大肆敛财,甚至发行一种赎罪券,意思是犯错的人不需要忏悔,只需要购买赎罪券,用金钱来换取心灵的安宁即可。赎罪券的发行在德国引起强烈的反应,因为这一行为已经损害了德意志的民族利益。

德意志人民强烈反对神职人员种种违背教义的行为,他们不希望自己纳税及购买赎罪券的钱全部供罗马教皇享乐,不愿意继续忍受罗马教廷对德国事务的干涉,宗教改革运动就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爆发了。

参与宗教改革的除了市民之外,还有贵族阶级。贵族阶级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宗教改革进一步扩大自己邦国的势力,因此宗教改革是具有民族政治色彩的。

宗教改革运动的爆发并不代表人民对宗教的反对,他们只是希望实现德意志民族能够独立,能够有自己的宗教,从而不受其他人控制。

共同的改革目标加强了德意志民族的民族意识,但是由于地域的限制,没有能在整个德语区流通的一种统一的语言,改革期间的一些文字材料和信息的流通受到了阻滞。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宗教改革运动,马丁·路德决定翻译《圣经》,以便统一德语书面语言。

在西方人的精神发展过程中,《圣经》的翻译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加尔文把《圣经》译成法语,廷德尔和柯文德尔把《圣经》翻译成英语,都是有其标志性意义的。可以说,把《圣经》从拉丁语翻译成民族语言,本身就是民族意识在起作用。

路德翻译《圣经》的这一贡献不仅实现了宗教目的,同时也为德意志人民提供了统一的语言,这种语言可以连接德意志各邦国,也有助于德意志民族文化的形成,这对德意志民族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有了共同的语言之后,人民在交往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对德意志民族的认同,而德意志民族意识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增强。

因此可以说,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以及由他翻译的德语版本的《圣经》为德意志人民统一了语言,促进了德意志民族的发展,更好地维系了德意志人民的民族感情,也强烈地推动了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发展,为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由于宗教改革的爆发,天主教会的权力被削弱,但并没有完全失势。同时这一时期的社会制度仍然是封建专制制度,所以封建阶级依然占上风,而他们的关系和人民也同样是对立的,所以天主教会抓住这一点契机,转而投靠封建阶级,浩浩荡荡地开始了反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的结果是在德国境内爆发的新教与旧教之间的“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于1648年战争结束,随着“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的签订,德意志境内出现了300多个邦国,德意志的分裂进一步加剧。

这一惨痛结果不仅在政治上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从思想上来说也不利于德意志人民民族意识的发展,妨碍了民族文化的建立,并且也为经济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关税壁垒的出现就是其中之一。

启蒙运动时期

启蒙运动于18世纪产生于英国和法国,随后传遍西欧各国,这是一场普遍性的思想运动,核心思想是反对专制制度,让人们脱离蒙昧摆脱宗教解放思想进行理智思考,因此启蒙运动具有反封建反宗教以及批判的性质。

源于英法两国思想家的启蒙思想如约翰·洛克的主权在民,伏尔泰的天赋人权以及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等都对德国的思想家产生了巨大的启发作用,但是德国的启蒙运动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及特点,并没有完全复制英法两国的发展历程。

这一时期涌现了大批的哲学家,其中激进派的代表有埃德尔曼和巴尔德特。巴尔德特认为封建制度的存留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弊端,只有农民和市民才是民族财富和力量的源泉,这体现了他的资产主义共和学说。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温和派的思想家,他们虽然也主张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但最终还是妥协于封建专制制度。

由于17、18世纪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传入德国的不仅是其具有代表性的启蒙思想,还包括法国社会的其他文化传统,如文字、饮食、家具等。

而德国各阶层人民对这一切则是不加甄别地全然接受,并纷纷效仿,甚至连统治阶层也放弃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似乎能用法语交流,能够享用法式餐点已经成为身份及地位的象征。

虽然宗教改革时期路德已经统一了德语,但由于人们对法语的盲目崇拜,德语已经被视为下等人的语言。启蒙思想的传入本应具有积极促进德意志民族发展的作用,但是却成为一场愈演愈烈的文化入侵,阻碍了民族统一的实现。

面对这一情况,一批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知识分子奋起反抗。这一时期的德意志启蒙思想家一方面努力学习法语并积极吸收法国先进的启蒙思想,另一方面出于对民族统一的追求又积极地致力于统一德意志民族的语言。

18世纪初,一批启蒙思想家为了增强人民的民族意识创办了一系列期刊,用来抵制德意志人民对法国文化的盲目崇拜,鼓励人民使用德意志的语言,希望以此恢复德意志民族的文化,实现民族的统一。

克里斯提安·托马西乌斯是德国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也是第一个在德意志大学中用德语讲课的德意志人,同时他也主张出版德语科学杂志,显示了这一时期启蒙思想家的民族意识。

启蒙运动后期代表人物莱辛强调民族意识,为争取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为民族文学打下坚实基础。

其中,最著名的《汉堡剧评》一书严厉批判了某些作家放弃本民族文学,对法国戏剧顶礼膜拜的行为,德意志民族意识在启蒙运动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因此德国的启蒙运动不止是一场思想运动,同时也是一场带有民族性质的运动,是德意志民族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狂飙突进运动时期

Sturm und Drang是德国一部文学巨作的名字,德语本来的意思是“风暴和冲击”,我国学者将其翻译为狂飙突进,这是继启蒙运动之后在德国爆发的一次文学运动。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核心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民主主义思想,该思想旨在推翻专制统治,使人民不受他人支配,获得真正自由,并享有更多权益。启蒙运动具有反封建的性质,此时的法国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已经处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

而德国启蒙运动的发展相对滞后,此时仍处于专制统治之下,诸侯肆意横行,而农民却没有自由,民不聊生。

面对这种情况,德国大批知识分子清楚地知道只依靠启蒙运动宣传的理性思想不足以改变专制制度,因此只能求助于卢梭的民主主义思想,但是这一时期的德国政治条件尚未成熟,所以这些知识分子只能通过文学作品将民族意识及民族感情表达出来。

从这一角度来说,狂飙突进运动仅仅是一场文学运动,如果说启蒙运动宣传的是理性思想,那么狂飙突进运动时期则是理性思想和感性思想相结合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赫尔德对狂飙突进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赫尔德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作家,其研究领域涉及神学、美学、哲学等,他的许多思想都称为德意志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此外,赫尔德提倡的民族意识及人文主义思想成为狂飙突进运动抵抗专制统治的理论依据,对狂飙突进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除了赫尔德之外,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还有歌德和席勒,狂飙突进运动时期正是他们从青年时期向成熟时期的过渡。这一时期的作品也反映了两人对于封建制度的不满以及对资产阶级国家的向往。

综上所述,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的诗人及作家继承并发扬了启蒙运动的传统,他们要求振兴德意志民族意识并把德意志民族视作统一的整体,同时他们反对生活的异化,要求根据习俗创造有独特风格和内容的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