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GEAR LAB:红双喜狂飙龙 5、3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狂飙3搭配 TTGEAR LAB:红双喜狂飙龙 5、3

TTGEAR LAB:红双喜狂飙龙 5、3

2023-12-14 19: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by Table Tennis Gear LaboratoryDHS Hurricane Long 5 & 3 – Overview & Lab Test

https://ttgearlab.com/2019/02/18/dhs-hurricane-long-5-3-overview-lab-test/

封面1. 介绍

『狂飙龙』(『Hurricane Long』)系列是红双喜(DHS,Double Happiness)当前底板系列中最高端的型号。系列中『龙』(『long』)是世界上最棒的选手——马龙的名。

图 1 『狂飙龙 5』的盒子

每次马龙更换底板,『狂飙龙』系列就会发布新型号。他现在的底板,即红双喜当前的顶级型号,是『狂飙龙 5』。而他之前的底板中有『狂飙龙 3』。

『狂飙龙 5』是纤维底板,而『狂飙龙 3』是七木底板。两者都适合顶级选手或者技术熟练的业余选手——主要技术是上旋球。

图 2『狂飙龙 5』(左)和『狂飙龙 3』(右)

图 2 展示了『狂飙龙 5』和『狂飙龙 3』。这两只底板的图案几乎是一样的——淡蓝手柄带黄色月牙,黑色透明标牌上有金字,底板表面没有任何丝印。图 2 板上的图案并不是印在底板表面而是在塑料膜上。职业选手会喜欢底板表面啥都不印。

图 3『狂飙龙』系列手柄尾部的透明标牌

在手柄底部,有塑料透明标牌里面印着马龙的照片。『狂飙龙 5』(左)的照片与『狂飙龙 3』(右)不一样。(很遗憾这些透明标牌看起来很廉价。但可能没人在意)

图 4 手柄的反面

手柄反面有个图案。画着个龙头。因为马龙(『马』是姓)中的名『龙』在中文里的意思是『dragon』。这个图案看起来不错,有别于底部的透明标牌。

接下来我们一瞥夹板的结构。

图 5『狂飙龙 5』的夹板结构

上图是『狂飙龙 5』的夹板结构。黄芳碳(ALC)置于五木结构的第二层(= 中间层)和芯层之间。面材是林巴。第二层和芯层是阿尤斯。整体厚度大约 5.8mm。这种结构非常类似蝴蝶 InnerForce Layer ALC。因此如果对『狂飙龙 5』和『InnerForce Layer ALC』一起测试性能会比较有趣。

图 6『狂飙龙 3』的夹板结构

上图是『狂飙龙 3 』的夹板结构。有趣的是,如果我们将红色的木层看作纤维,结构看起来就跟『狂飙龙 5』相似了,即这个七木结构相当于在五木结构的第二层和芯层之间另外塞了薄薄的红色木层。面材是林巴,其他各层都是阿尤斯。整体厚度为 6.4mm。比大约 7.0mm 厚的斯帝卡『CL CR』薄多了,『CL CR』基本适合击打,虽然很多在用『CL CR』选手打法风格不是快攻(= 主要击打 + 防守)而是上旋进攻。为做比较,我选了『CL CC』而不是『CL CR』,因为『CL CC』薄一点,也比『CL CR』软一些。跟『狂飙龙 3』一样,『CL CC』也是针对最新的上旋打法。

接下来,我们检测『狂飙龙 5』和『狂飙龙 3』的特性,并与一些其他底板做比较。

2. 要做比较的底板

与『狂飙龙 5』和『狂飙龙 3』做比较的底板如下:

斯帝卡 AC(Allround Classic)——性能指标的参考

蝴蝶 InnerForce Layer ALC

斯帝卡碳 45

斯帝卡 CL CC

蝴蝶科贝尔

『AC』是传统全能型(all-round)底板的代表。而且是 TTGear Lab 性能指标的参考底板。『AC』所有指标都为 1.0。

『InnerForce Layer ALC』具有跟『狂飙龙 5』类似的结构。『InnerForce Layer ALC』的纤维是『Arylate Carbon』,跟『狂飙龙 5』的纤维差不多。两只底板的结构中,『Arylate Carbon』都置于第二层(= 中间层)下面。我们可以称这种结构为『内置纤维结构』。请参考『Butterfly InnerForce Layer ALC – Overview & Lab Test』,去寻找关于『InnerForce Layer ALC』更详细的信息。也请参考『Characteristics of four known ‘Inner Fiber’ blades – Comparison』,一瞥『内置纤维』底板的整体特性。『InnerForce Layer ALC』的厚度大约 5.8~5.9mm。与『狂飙龙 5』厚度相同。这两只底板现在都有很多顶级选手选择。如果通过观测性能指标,找出两只底板之间的异同,会很有意义。

『碳 45』现在也是为顶级选手选择的重要底板之一。它不是『内置纤维』底板,因为它的纤维是直接置于面材之下。斯帝卡『Carbonado』系列的纤维是『Textreme』——本质上是一种编织碳纤维但比普通碳纤维做出来平整很多。『Textreme』的平整性减少了在嵌入夹板时环氧树脂胶水的用量。成果就是与传统碳纤维相比有更高的能量传递效率和软得多的手感。斯帝卡给『Carbonado』系列用了三种『Textreme』。这三种中,最低密度(= 最软的)的一种用在了『碳 45』上。而且『碳 45』的纤维角度不是『纵横的』而是『从竖直方向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45°』。这使得『碳 45』的手感更软了。因此我们可以拿『碳 45』跟『狂飙龙 5』或者『InnerForce Layer ALC』这些『内置纤维』结构的底板做比较。

『CL CC』是『CL 类型』结构的传统七夹底板。但是,『CL CC』的厚度有意地从『CL CR』或『CL』削减了。削减了的厚度使得『CL CC』慢了也软了。这使得『CL CC』适合最新的上旋打法。因为『狂飙龙 3』也是一只适合最新上旋打法而速度略降的七夹底板,观测『CL CC』跟『狂飙龙 3』的异同是有意义的。

『科贝尔』是攻击型五木底板的代表。实际上,很多『内置纤维』底板或七木底板的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改善『科贝尔』的速度,从而渡过乒乓球环境的改变。因此将科贝尔纳入比较是有意义的。

 

比较将按性能指标来。有关四个性能指标的细节,请参考『Background』部分的以下文章:

Performance indices : the way to evaluate blade by measurement

https://ttgearlab.com/2017/02/06/performance-indices-the-way-to-evaluatie-blade-by-measurement/

The example of comparison by performance indices

https://ttgearlab.com/2017/02/06/the-example-of-the-comparison-by-performance-indices/

3. 按性能指标比较图 7 弹性指标比较

图 7 展示了弹性指标比较图。

Ep(主要弹性指标)与底板的反弹速度直接相关。一般来说,五木底板的 Ep 范围在 1.0 到 2.0。1.5 附近可以认为是『攻击型』五木底板的 Ep 标准值。Ec(中心弹性指标)与选手非常大力击球时的额外『反冲力』有关。一般而言,五木底板的 Ec 比 Ep 低。这使得大多数五木底板的手感甚至比其真实的柔韧度更软一些。

『狂飙龙 5』的 Ep 和 Ec 分别为 1.64 和 1.24。而『狂飙龙 3』的 Ep 和 Ec 分别为 1.56 和 1.34。『狂飙龙 5』的 Ep 跟 Ec 间的差距比『狂飙龙 3』要大。与『狂飙龙 3』比较,『狂飙龙 5』提供了更高的主要弹性和更低的中心弹性。但是,两者本质上的差别不是很明显。

我们知道『狂飙龙 5』的结构与『InnerForce Layer ALC』相似。『狂飙龙 5』的主要弹性指标——Ep 与『InnerForce Layer ALC』差别不大。但『狂飙龙 5』的中心弹性指标——Ec 比『InnerForce Layer ALC』小得多。在图中,两只底板的形状很不一样。

相反,『碳 45』的 Ep 跟 Ec 间的关系非常类似『狂飙龙 5』,虽然『碳 45』的值比『狂飙龙 5』高一级。虽然『碳 45』比『狂飙龙 5』速度快一个级别,我们还是会很快注意到两只底板在实际使用中的相似性。

『CL CC』比传统七木底板如『CL CR』慢一点。这是因为『CL CC』是为最新上旋打法风格优化过的。然而,它仍然比同为适合最新上旋打法的七木底板『狂飙龙 3』快一些。实际使用中,我们不可能感觉到『CL CC』和『狂飙龙 3』有什么相似,主要是因为 Ec 有很明显 的差别(1.61 vs. 1.34)。实际上,我们能很容易地把自己的『科贝尔』替换成『狂飙龙 3』,因为『狂飙龙 3』的整体特性不是七木底板的那种,而是典型五木底板的那种。

检查 Ec/Ep 也是了解底板弹性趋势的简单方法。

图 8 表现了 Ec/Ep 与 Ep 间的关系。

图 8 Ec/Ep vs. Ep

Ec/Ep 表示了底板弹性的『趋势』。通常同时检查 Ec/Ep 与 Ep,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底板的响应。

在图中,比较的所有底板(除了参考底板的值都定为 1.0)都在 Ec/Ep < 1.0 的范围内,即『持球』范围。

我们会注意到四只底板——『狂飙龙 5』、『狂飙龙 3』、『科贝尔』和『InnerForce Layer ALC』——位于 Ep = 1.6 的竖线附近。然而,这四只底板在『持球』水平上表现出了一定的变动。『InnerForce Layer ALC』位于『中度持球』区域跟『深度持球』区域的边界上。『持球』水平最极端的是『狂飙龙 5』。『科贝尔』和『狂飙龙 3』位于『InnerForce Layer ALC』和『狂飙龙 5』之间。很容易预计到『InnerForce Layer ALC』跟『狂飙龙 5』彼此在实际使用中会明显有差异。

『CL CC』和『碳 45』位于 Ep = 1.8 的竖线附近。这两只底板可以认为比之前的四只底板(位于 Ep = 1.6 的竖线附近)速度要快一个级别。有意思的是,『CL CC』接近『InnerForce Layer ALC』,而『碳 45』接近『狂飙龙 5』。『CL CC』和『InnerForce Layer ALC』的『持球』水平非常中庸。然而,『碳 45』和『狂飙龙 5』的『持球』水平是极端的。如果我们要将自己的『CL CC』替换成一只『内置纤维』底板却没有很多时间来适应,『InnerForce Layer ALC』会是比『狂飙龙 5』更好的选择。如果前一只底板是传统结构的七木底板如『CL CC』,换成『狂飙龙 5』会需要更多时间来适应。

『碳 45』和『狂飙龙 5』结构上不相似。『碳 45』是『外置纤维』结构的纤维板,而『狂飙龙 5』是『内置纤维』结构的纤维板。甚至纤维材料也不一样。『碳 45』的纤维是纯碳纤维,虽然编织方式很独特,而『狂飙龙 5』是 ALC——碳纤维跟芳基纤维混编。但是,尽管如此两者彼此还是非常相似。『极度持球』是个可以形容这两者特性的词。最近几年,很多顶级选手选择了『碳 45』或『狂飙龙 5』。可能就跟这两只板的『极度持球』有关。

 

接下来,我们比较振动指标。图 9 展现了振动指标的比较图。

图 9 振动指标比较

振动指标跟手感有关。Vp 指示了主要手感——会传播到使用者的手掌。而 VI 是拍肩处的手感,由使用者的食指或中指感受。

『狂飙龙 5』和『狂飙龙 3』的 Vp 分别为 1.06 和 1.11。这表示在主要手感上,『狂飙龙 3』比『狂飙龙 5』硬一点。『狂飙龙 5』和『狂飙龙 3』的 VI 分别为 1.27 和 1.25。我们能注意到『狂飙龙 5』的 Vp 跟 VI 间的差距明显比『狂飙龙 3』大。

在图中,『InnerForce Layer ALC』表现出了 Vp 跟 VI 间相对较小的差距,在跟『狂飙龙 5』和『狂飙龙 3』比较时。某些选手可能会觉得『InnerForce Layer ALC』有些接近『狂飙龙 3』。但几乎不可能有选手会觉得『InnerForce Layer ALC』跟『狂飙龙 5』相似。

『科贝尔』和『碳 45』看起来类似『狂飙龙 5』。我们也可以认为『科贝尔』接近『狂飙龙 3』。

『CL CC』的 Vp 为 1.20。是此番比较中最高的值。这表示它是此番比较中最硬的底板。『CL CC』的 VI 为 1.24。与此番比较中的其他底板(除了参考底板)没有多大差异。『CL CC』在图中的整体趋势非常独特。这可能是『传统』七夹中『七木』底板的独特手感。

从振动指标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狂飙龙 5』跟『狂飙龙 3』都提供了类似攻击型五木底板如『科贝尔』的手感。

检查 VI/Vp 对比较手感趋势而言是个简单的方法。图 10 表现了 VI/Vp ~ Vp 间的关系,简单比较下。

图 10 Vl/Vp vs. Vp

在 VI/Vp 图中,所有底板除了『AC』(所有值都定为 1.0)都位于 VI/Vp > 1.0 的范围内,即『在指尖(或食指)处相对更清晰,而在手掌处相对更软』的范围内。

位置最高的底板是『狂飙龙 5』。『狂飙龙 5』在图中靠近『碳 45』和『科贝尔』。这三只底板在食指处给予了明显更清晰的相对手感。『狂飙龙 3』位于低一级的地方。

我们也可以认为此番比较中的所有底板(除了参考底板)都位于一条近似直线上,这条线从左上走到右下。『狂飙龙 5』在左上一端,而『CL CC』在右下一端。『狂飙龙 3』正好位于两者之间。在这条线上,『InnerForce Layer ALC』离『狂飙龙 5』很远,反而很偏向『CL CC』。

虽然『狂飙龙 5』的结构与『InnerForce Layer ALC』相似,但手感上有明显差异。『狂飙龙 5』很接近典型的攻击型五木底板『科贝尔』。

同样,『狂飙龙 3』也更偏向『科贝尔』而不是『CL CC』。它的手感与典型的攻击型五木底板科贝尔没有太大差别。与传统结构的七木底板『CL CC』不像。

4. 总结

比较结果总结如下:

『狂飙龙 5』或『狂飙龙 3』的主弹性靠近攻击型五木底板如『科贝尔』。『InnerForce Layer ALC』也表现出了类似的主弹性水平。然而在 Ec/Ep 的趋势上差异明显。『狂飙龙 5』跟『狂飙龙 3』在使用者非常大力击球时都持球很深。这两者都具有『深度持球』的极端趋势,而『InnerForce Layer ALC』的『持球』水平有些中庸.

『狂飙龙 5』跟『狂飙龙 3 』都很软,在食指处相对更清晰。尤其是『狂飙龙 5』在食指处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相对更清晰的手感

虽然结构近乎一致,但『狂飙龙 5』跟『InnerForce Layer ALC』不像。但跟『碳 45』比较像,虽然结构非常不一样。也很接近五木底板『科贝尔』

从各个角度,『狂飙龙 3』也非常靠近『科贝尔』——一款五木底板。与『CL CC』不像。整体特性处于『狂飙龙 5』跟『InnerForce Layer ALC』之间

『狂飙龙 5』和『狂飙龙 3』都保持了攻击型五木底板如蝴蝶『科贝尔』的整体特性。对需要增强底板的力量,但不想放弃攻击型五木底板的典型手感的选手,两者都是很好的选择。在两者中做选择取决于『持球』的程度。如果选手偏好持球更深一些,『狂飙龙 5』会是更好的选择。但如果选手只需要中度持球水平,『狂飙龙 3』会是更好的选择。

图 11

版权完全归原博主所有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