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军惨败后,后方只剩女性,志愿军立下铁律:犯作风错误者枪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狂轰乱炸炸包冰包怎么玩 朝鲜军惨败后,后方只剩女性,志愿军立下铁律:犯作风错误者枪毙

朝鲜军惨败后,后方只剩女性,志愿军立下铁律:犯作风错误者枪毙

2023-10-17 19: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朝鲜人民英勇顽强,勤劳朴素,富有民族大义和坚韧的忍耐力,尤其是妇女。”

这是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对朝鲜女性的高度赞扬。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男儿全员走向战场,当时的朝鲜,可谓是“家中无男丁,妻女哭相送”。

留守后方的,只有手无寸铁的朝鲜妇女。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然而,就是这群朴实无华的朝鲜妇女,同样为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志愿军发自真心地对她们肃然起敬,更有着严明的军令:凡在援朝期间,对朝鲜妇女心怀不轨,犯作风问题者,一律枪毙!

朝鲜妇女为何能赢得志愿军的尊重与敬佩呢?中朝人民之间,又有着怎样深厚的友谊?严明的军令之下,是否有人破例呢?

国难当头,女子本强

毫不夸张地说,朝鲜妇女在战争中的壮举,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志愿军战士的死亡率。

如果说朝鲜男儿上战场,是真枪实弹的战争,那么,朝鲜妇女前赴后继地支援前线,亦是一场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作战。

在枪林弹雨的前线阵地上,为志愿军送水送饭,抬送伤员,运输弹药、守护军粮等繁重的体力活,全部由朝鲜妇女组织完成。

头上盘旋着美军的战机,脚下是不知埋在何处的地雷,但是这支由妇女老人组成的支前队伍,总是川流不息。年岁尚小的刚满十岁,年迈的甚至年逾古稀。

在食物极其匮乏的前线,志愿军战士们忍饥挨饿,靠着泥土和雨水充饥解渴,守住了一块块阵地。

可是朝鲜妇女决不允许援朝的战士吃不上饭!她们纷纷将自家的存粮贡献出来,自发地募集粮食,挑来一桶桶水,舀米磨面,做成一袋袋香喷喷的打糕,再组织队伍送到前线阵地。

倒在送饭途中的妇女不计其数,她们是这场战役中当之无愧的无名英雄。

朝鲜妇女有勇有谋,她们早已预料此去凶险,为了确保粮食运到志愿军手中,她们决定:

每运送一麻袋打糕,队伍中至少配集五六名妇女,途中,每人保持安全距离,尽可能在掩护体下行进。

如果前一个人不幸倒下,后面的人立刻补上,护住粮食,扛着袋子,继续前进。

这是一条用血染成的粮食运输线。其中,一名叫做朴孝男的朝鲜妇女,头顶一只装有米饭糕饼的木盆前进,中途不幸被弹片击中,但尚有行动能力。

在同伴的保护下,朴孝男一路艰难爬行,在地上拖出一条长长的血痕,就这样爬到了前线战士们的面前,亲手将食物送上。

饿了几天的志愿军战士,没有为饥饿流过一滴泪,但是看到朴孝男拖行的血迹,被感动得嚎啕大哭,泪汪汪地吃下粮食,补充体力,化悲愤为力量。

回去的时候,她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尚有余力再将伤员顺路抬到后方医院。

途中,若遇美军轰炸,朝鲜妇女无一人四散跑开,而是全部扑在担架上,用身体死死护住受伤战士。

有一名朝鲜老人,人唤“崔大娘”,她的女儿刚刚年满18,正是花一样的年纪,就牺牲在了前线抬担架护的途中。

崔大娘得知后,一声不吭,回家锁上了门,暗自垂泪。再打开门时,只见崔大娘怀里满满当当,揣满了土豆,用绳子系得紧紧的。

这是大娘家中所剩不多的口粮,她全拿给了志愿军战士。随后,大娘来到支前队伍,主动报名,代替女儿参与救援。

如果没有朝鲜妇女的友谊援助,在那个物资匮乏,交通阻塞的战时,光是饿死和病死的志愿军战士,就足以造成巨大的战损,而朝鲜妇女的义举,降低了惨剧发生的比率。

朝鲜妇女不仅在温饱问题上全力支援援朝战士,更能完成力所能及的作战辅助,英姿不输男儿。

在北控制区2500公里的公路线上,防空哨的警戒任务,全部由朝鲜妇女完成。

她们站在公路上,连绵不绝,形成一道靓丽又坚毅的风景线。每当有志愿军运送物资的吉普车驶来,“女战士”小红旗一挥,车辆当即停下等待。

这说明前路刚被炸毁,还有弹坑未填,需等修路结束,方能过关。而搬运石块、推车铲土、挖路平路,这些填弹坑所需要的体力活,也均由妇女组织完成。

可以说,志愿军能铸造这条“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朝鲜妇女同样功不可没。

朝鲜妇女对援朝战士心怀感激,不惜以命相助;而志愿军敬佩朝鲜妇女的品行,那是发自心底的淳朴善良,是深明大义的气魄,令志愿军战士肃然起敬。

中朝两国的友谊,在战火中熠熠生辉。其中,中朝妇女之间的友谊,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中朝妇女,友谊长存

与朝鲜妇女同病相怜的,是紧邻鸭绿江西北岸的我国丹东妇女。

由于美军的狂轰乱炸,美丽的家园被毁于一旦,断垣颓壁之中,埋葬着她们无辜惨死的亲人。

美军的暴行激发了丹东妇女的斗志,妇女群体团结一致,拧成一股劲,决意要以实际行动,支持人民志愿军作战,狠狠打击帝国主义的嚣张行径。

由于医疗资源的匮乏,在市妇联的组织下,有5000多名丹东妇女参加了救护队和防疫队。

其中,一位名叫“冷淑梅”的妇女,被人们亲切地唤作“冷姨”。

冷姨是农户出身,按照规定,凡是农户参与伤员救援的,一人可分得一块耕地,以作鼓励。但冷姨坚决不要耕地,她说:

“都什么时候了,美国人的飞机都炸到家里来了,还管什么地不地的!国家打仗呢,救助伤员是应该的,我这个时候要地,把我冷淑梅当什么人了!”

冷姨被分配在铁路医院,一个人护理100多名伤员,累到直不起腰,就连端尿盆这样的脏活累活也不在话下,顺手还能清洗百余件血衣。

就在支前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时,美帝国主义再次行凶作恶,他们不满足于轰炸,用了更卑劣的手段——细菌战。

美军的飞机盘旋在丹东市的上空,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片,他们从上空向地面投放载有鼠疫、霍乱等病毒的昆虫,罪孽深重,其心可诛。

可以说,这场可怖的防疫战,是由丹东妇女打赢的。当得知消息后,妇女群体没有被吓退,她们组成一支防疫队,穿梭在大街小巷,山野沟壑。

她们全副武装,不惧感染,对昆虫进行地毯式捕捉,撒药消毒,足迹遍布丹东的每一寸土地。

其工作量可想而知,其凶险也不言而喻,但就是这样一支“娘子军”,阻断了传染病蔓延全市的可能性,美军自鸣得意的细菌战,就这样败在了丹东妇女的手里。

丹东妇女更具人道主义精神,她们深知在战争中,女人和小孩是最无辜的受害者,丹东如此,“邻居”朝鲜亦是如此。

同时,她们也对朝鲜妇女援助志愿军的事迹有所耳闻,对此抱着殷切的希望:说不定朝鲜妇女援助的志愿军战士之中,就有自己的丈夫,父亲,儿子,兄弟。

因此,中国妇女必须拿出国际主义精神投桃报李,向朝鲜的妇女儿童伸出援手。

与丹东仅一江之隔的朝鲜新义州市,战火使数万名儿童失去了双亲,沦为孤儿,时常有朝鲜儿童成群结队地跑来丹东避难。

丹东妇女见到这些面黄肌瘦的孩子,心疼得直抹眼泪,自发地将这些孩子领回家收养。

即使在物资匮乏的战时,丹东妈妈们还是把家里最好的吃穿用度全给了朝鲜儿童。

要是有个发烧发热,丹东妈妈们自掏腰包,背着孩子去看病,再衣不解带地守护在侧,直到康复。

在视如己出的精心照顾之下,这帮朝鲜孩子茁壮成长,将丹东妈妈看作亲生母亲,亲切地喊着:“阿妈妮,阿妈妮。”(朝鲜语‘母亲’的意思)

还有一位分娩在即的朝鲜妇女,当美军的飞机轰炸到新义州时,她因行动不便,来不及避难,强撑一口气跑过鸭绿江,来到丹东暂避。

刚刚上岸,双腿一软,便瘫倒在地,预感即将临盆。好在丹东临时医院的医护巡视时发现了她,连忙安排生产手术,帮助朝鲜妇女顺利产子。

产后,医生护士抢着把自己的饭菜留给这名朝鲜产妇补充营养,产妇怀抱着婴儿,用生硬的中文,真诚地感谢道:

“这个孩子,也是你们中国的孩子,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姐妹的恩情!”

中朝妇女之间的互帮互助,很快被传为佳话,传到了志愿军总部。志愿军本就敬佩朝鲜妇女,听说两国妇女同志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自是欣慰。

然而,正是出于对朝鲜妇女的敬佩,出于对两国人民之间友谊的保护,志愿军高层下了一条严明的军令,违者就地枪毙!

法外开恩,修成正果

当时,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们,不过十八九岁,大一点的不过二十出头,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

随着战况愈演愈烈,朝鲜人民军的伤亡也在不断攀升,“十室九户无男丁”在朝成为了普遍现象。

而志愿军的到来,给这片土地重新带来了生机。军人出身的小伙子本就气宇轩昂,加之朝鲜妇女对志愿军有着一种心理上的“英雄崇拜”。

日子久了,很多朝鲜女孩和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之间,难免互生情愫。

然而,感情归感情,纪律归纪律,中国军人向来军纪严明,绝不纵容作风问题。

因此,志愿军高层未雨绸缪,针对这个“隐患”,下达了严明的军令:凡是在朝犯作风问题者,一律枪毙!

高层领导甚至专门为此召开了大会,站在台上训话道:

“我告诉你们,你们是来打仗的,不是来搞对象的!要是谁管不住自己,不管你是谁,有什么功劳,统统拉出去枪毙。人家的父兄在前线作战,我们的战士把人家姑娘搞到手了,传出去,志愿军的脸都要被丢尽了。再说了,仗总有打完的一天,到时候,你们拍拍屁股走了,人家姑娘怎么办?是男子汉大丈夫能做出来的事吗?”

在铁律面前,纵使不舍,志愿军战士们也只得婉拒了朝鲜女孩的美意。与其放纵一己私情,不如拿起武器,帮她们驱逐外敌。

然而,还真有一名志愿军战士,为了娶到心爱的朝鲜姑娘,冒着违反纪律被处置的风险,在志愿军即将全部撤朝之际,向组织申请留在朝鲜。

这名战士名叫王兴复,在他之前,从未有战士敢开此先河。这一开口,生死难料,究竟是法不容情,还是法外开恩,还未可知。

入朝作战时,王兴复年满19,被编入志愿军第4兵站,主要负责战场后方的物资运输工作。

1953年,抗美援朝获得胜利,部队即将班师回国。但是,志愿军是分批陆续回国的,作为不可或缺的补给兵站,必然被安排在最后撤离。

因此,王兴复原定于1958年随最后一批志愿军部队回国,也就是说,他在朝鲜又生活了5年时光。

在这五年里,王兴复爱上了朝鲜姑娘吴玉实。但碍于严明的军纪,王兴复只能将爱意藏在心里,直到1958年即将回国之际,他才表明心意。

而在朝夕相处中,吴玉实早就对王兴复芳心暗许,坚定地回答道:“我喜欢你,我愿意和你结婚!”

剧照(图源网络)

王兴复身为军人,不能对不起纪律;但他身为男子汉,也不能对不起一个善良淳朴的朝鲜女孩,于是鼓足勇气,向组织争取留下。

此事惊动了志愿军领导机关和朝鲜政府,而吴玉实的父母将王兴复看成半个儿子,又在一旁拼命说情,极力撮合这段姻缘。

志愿军高层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予以批准。

一是看在二老的面子,吴玉实的哥哥是人民军战士,牺牲于战场,二老没了儿子,将王兴复看作儿子,为了中朝人民的友谊,这才法外开恩。

二是因为王兴复并未在作战期间谈恋爱,而是在战后和姑娘产生了感情。

出于人道主义关怀,脱离了战场,王兴复只是个想讨老婆的平凡小伙,无需苛责。

于是,一段异国之恋修成正果。但还是要注意影响,因此这段婚事在当时不宜张扬,鲜为人知。

晚年的王兴复与吴玉实

战争是残酷的,志愿军和人民军是伟大的,而背后的两国妇女,更是展现了不输男儿的风骨和魄力。

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向中朝妇女群体致敬,愿中朝人民的友谊万古长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