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事上磨炼的狂狷君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曾国藩:事上磨炼的狂狷君子

曾国藩:事上磨炼的狂狷君子

2024-07-11 04: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首先看其狷者人格特质的一面。在曾国藩身边的同僚、同学等人看来,以及后来的人们评价来看,曾国藩无疑表现出儒家传统认可的“狷者”形象,湘军将领郭嵩焘在其日记中写道:

尽古今人才,只有狂狷两途。曾文正公(国藩),狷者类也。吾辈守之,仕不必求进,禄不必求丰,苟得行其志焉斯可矣。万钟之禄,不以为泰;不得行其志而退,终身泊然。其有不足,舌耕笔耨,取给一身而无所歉。

郭嵩焘认为曾国藩是狷者型人格,有着非常鲜明的“狷者”特质。郭嵩焘的说法确有一定道理。对于儒家士大夫来说,所谓狷者总是体现出性情淡泊、言语谦谨、举止收敛、有所不为的一系列特征,郭嵩焘所说的“狷者”正是如此。尽管曾国藩位高权重,但是人们会发现他时时刻刻保持着对言语过高、行为无羁、胆大妄为的狂傲者的不满,并且处处表现出对性情平和、谦谨收敛、恬谈无为的狷者的欣赏。在曾国藩获得位高权重的地位后,他对狂傲之气更是表现出特别的警惕,他反复告诫家人:

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余生平颇病执拗,德之傲也;不甚多言,而笔下亦略近乎嚣讼。……凡傲之凌物,不必定以言语加人,有以神气凌之者矣,有以面色凌之者矣。……只因傲之一字,百无一成,故谆谆教诸弟以为戒也。

今吾谨述此语告诫两弟,总以除傲字为第一义。

曾国藩对傲人凌物的狂者之态十分警惕,同时亦坚决反对说大话、务虚名的狂态,他总是反复对亲人、下属提出“实”的要求:

实者,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曾国藩以此“实”要求自己、亲人、僚属,充分体现出他对狂傲的警诫,这正是一种狷者的人生态度。事实上,曾国藩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种种人生哲学、人格修炼方面,包括谦谨、敬恕、坚忍、厚道、安详、平实、静一、恬淡等等,均是其狷者人生态度的体现。譬如,谦谨的态度是为了防止狂傲,所以曾国藩提出:“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

在曾国藩的人格修炼要求中,谦谨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其狷者人格特质的集中体现,故而龙梦生为《曾文正公学案》作序说:“惟其谦谨也,故尝以事理无尽,不敢以才智自矜。其接物也,则小心翼翼,无一人之敢慢,其赴公也,则兢兢业业,恐一事之或忽。”曾国藩的谦谨习性,是他长期人格修炼的结果。他在研习理学时,就受当时的理学家唐鉴等人内省修身的影响,每天通过日记的形式自我反省。他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入手,甚至对每一种思想念头均不放过。这种通过日记对自己严格反省的例子在这一时期到处都是。譬如,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八日记中记载:

“灯后,何子贞来,急欲谈诗,闻誉,心忡忡,几不自恃,何可鄙一至于是!此岂复得为载道之器乎?凡喜誉恶毁之心,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心也,于此关打不破,则一切学问才智,适是以欺世盗名为已矣。谨记于此,使良友皆知吾症根所在。”“昨夜,梦人得利,甚觉艳羡,醒后痛自惩责,谓好利之心至形诸梦寐,何以卑鄙若此!方欲痛自湔洗,而本日闻言尚怦然欲动,真可谓下流矣!”

他对自己的一切言行要求是何等的苛刻严厉!这对他狷者人格的形成确是起了很大作用。曾国藩对自己的利欲之心的反省与遏制,并由此走向淡泊、无为的狷者人生态度。他认为“欲求行慊于心,不外‘清、慎、勤’三字”,他解释说:“‘清’字曰名利两淡,寡欲清心,一介不苟,鬼伏神钦;‘慎’字曰战战兢兢,死而后已,行有不得,反求诸已。”曾国藩这种“恬淡安泊,无他妄念”的人生态度,正深刻反映出他精神气质中作为“狷者”的一面。显然,他作为“狷者”的君子人格完全是从事上磨炼而来。

但是,我们还可以看到曾国藩所具有的狂者的人格特质。尽管曾国藩会在公众眼里留下狷者的鲜明形象,但并不能掩饰其狂者的精神气质。我们知道,狂者的精神气质一般会体现其志向高远、意志强横、冲破流俗等各个方面,而曾国藩在这些方面表现出其鲜明的狂者人格特质。龙梦孙在谈到曾国藩的精神气质时,固然肯定了其“谦虚”的狷者气,同时也强调其“强毅”的狂者精神。他说:“惟其强毅也,故困知勉行,力追前哲;特立独行,自拔流俗;虽极人世艰苦之境,而曾不少易其心;虽遇千挫百折之阻,亦不足以夺其志,真者必信,不信,而不为古人所欺。”应该说,前面所述曾国藩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谦谨、敬恕、淡泊的狷者态度,他之所以严于律已以至达到苛刻的地步,恰恰是因为他具有极高的志向与宏大的抱负。他这样表达自己的志向: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

读书立志,须从困勉之功,志大人之学。

由于曾国藩所确立的人生目标十分高远,故而常常不可掩饰地表现出一种豪迈、气盛的狂者气象。他十分推崇那种“秉刚直之性”的人格精神,他认为,既然确立了“民胞物与之量”的伟大志向,确立了“内圣外王之业”的雄伟抱负,就必须要有“自立自强”以及刚毅、强横的进取之心和狂者之志去实现。所以,他反复强调:

自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

至于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

由于曾国藩对“自强”、“明强”的强调,推崇一种“倔强之气”的豪杰精神,并且一生均“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这样,在曾国藩的精神气质中,就具有了志向高远、顽强进取的狂者精神。他率先倡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工企业、派出留学生赴美国学习等行为,均表现出他特立独行、自拔流俗的狂者精神。同样,他作为“狂者”的君子人格也是从事上磨炼而来。

为了说明曾国藩的狂狷型君子人格是从事上磨炼而来,我们进一步考察他如何将狷者气质与狂者精神结合起来。事实上,许多人均看到了曾国藩的狂狷型精神气质的特点,曾国藩也表达了对自己这种狂狷特质的描述。他一方面要求自己、家人、部下养成一种狷者的“谦退”而不为的气质,另一方面又鼓励自己、家人、部下努力拥有狂者的“强矫”与进取精神,那么,这两种精神气质是否有矛盾呢?曾国藩十分善于将狂、狷的形式与内容分别开来,他提出:

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

“进取”、“强矫”是狂者的心理气质的形式特征,而“无为”、“谦退”则是狷者的心理气质的形式特征,如果二者分别而对不同的目标和内容,那么狂、狷的态度就均是合理的。事实上,曾国藩所肯定的狷者气质,主要是针对个人名利而言的,他所提出的谦谨、坚忍、恬谈,以及各种内省修炼,均是要求在个人面对毁誉、得失的名利关头要取狷者态度,而在面对家国大业、人格理想时,则要具有明强、刚毅、独立不惧的狂者精神。

另外,曾国藩的狂狷型人格,亦体现在心理气质的形式方面。一般而言,狂者型的气质特征往往体现为倔强、倨傲、偏激,同时具有外向的特点;而狷者型的气质特征则往往表现为柔弱、谦和、淡泊,同时具有内向的特点,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气质心理及形式特征。我们所说的曾国藩具有狂狷型人格,亦是从其气质类型与心理形式而言的。我们在曾国藩的日记、书信中,屡屡发现他对自己的性格气质有一些论说与评价,包括“天性褊激”、“本性倔强”、“性素倔直”之类的说法,可见,就曾国藩的“本性”或“天性”而言,他更倾向发展出一个狂者气质的类型,那为什么他的同僚和后人大多认为他是一个“狷者”的人格类型呢?这种狷者的人格,形象主要是他后天养成和塑造的。由于曾国藩身处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也由于他深受理学内省文化的熏陶,从而使他学会以狷者的态度去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完成重大的人生事业。曾国藩自己反复讲到自己在面对各种复杂情境时的修身体验,他说:

余生平颇病执拗,德之傲也;不甚多言,而笔下亦略近乎嚣讼。静中默省愆尤,我之处处获戾,其源不外乎此二者。

余自经咸丰八年一番磨炼,始知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之训诫,始知自己本领平常之至。昔年之倔强,不免客气用事。近岁思于畏慎二字之中养出一种刚气来,惜或作或辍,均做不到。

我们看到,曾国藩的气质本属执拗、倔强的狂者类型,但是,由于他能够在复杂、颠沛的政治生活历经磨炼,特别是他掌握了理学的心性修炼、反省内求的修身工夫,故而能够养成克已、畏慎、谦和、平淡的狷者气质。就是说,他在处理同一种事情时,会同时体现出狷者与狂者的双重气质特征。譬如,在同治元年九月,湘军在与太平军激战并处于非常艰难之时,湘军不仅是军事上遭到太平军的猛烈攻击而处危机之中,又因急缺粮饷而士气低落。在这种内外交困之时,江南巡抚沈葆桢竟因本位的考虑而截留了本应给湘军的粮饷,这对湘军而言确是雪上加霜。曾国藩本是一个具有刚倔、强悍气质的人,他很难容忍这件事情,但他在《日记》中描述了自己狂狷合一的复杂态度:

日内因江西藩司有意掣肘,心为忿恚。然细思古人办事,掣肘之处,拂逆之端,世世有之。人人不免恶其拂逆,而必欲顺从,设法以诛锄异己者,权臣之行径也;听其拂逆而动心忍性,委曲求全,且以无敌国外患而亡为虑者,圣贤之用心也。吾正可借人之拂逆以磨砺我之德性,其庶几乎!

曾国藩在极为忿恚时,却通过自我反省而采用了“动心忍性、委曲求全”的态度,这无疑是狷者的精神气质。但是,曾国藩又将这种“动心忍性、委曲求全”视为一种借以“磨砺我之德性”的积极进取机会,这恰恰是倔强、进取的狂者精神的充分表现。曾国藩的这一狂狷气质,特别鲜明地体现在他的“咬牙立志之诀”中:

困心横虑,正是磨炼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不料被申夫看破。

曾国藩奉行“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的格言,既是一种“一味忍耐”而“有所不为”的狷者气质,更是一种“咬牙立志”而积极进取的狂者精神!

(文章为朱汉民教授为第二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提供的学术论文。朱汉民教授在阳明学术研讨环节,均表达了文章中的相应观点。在此感谢天地文化基金会对论坛学术研讨专场的特别支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