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5G产业稳健发展 四大困境仍需关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物联网信息安全论文题目 我区5G产业稳健发展 四大困境仍需关注

我区5G产业稳健发展 四大困境仍需关注

2023-06-22 00: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年来,我区积极开展5G试点建设,推动5G网络规模部署、应用试点示范,有效带动我区5G产业发展。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区5G累计投资近150亿元,5G相关存续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其中钦州、南宁两地占比高达72.5%。但我区5G产业发展仍存在5G基建资金投入不足、投入回报周期较长、产业链关键环节薄弱、专业复合型人才缺乏等困境,亟需通过创新网络建设模式、推广应用试点示范、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强化专业人才引培等,提升我区5G产业与应用发展的整体水平。

一、我区5G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一)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数字基建稳步推进

组织生态起步稳健。目前,广西5G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已发展超过170家,覆盖全国16个省(区、市),并逐步形成“五横十纵”的产业生态布局,即横向涵盖5G相关领域的设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终端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科研院所,纵向涵盖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冶金、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港口、智慧金融、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媒体应用领域成员单位。联盟通过举办广西5G发展专题讲座、组织成员单位实地观摩5G应用等,有力促进成员间的项目合作;通过承办“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广西区域赛、举办广西5G行业消息应用大赛等赛事,遴选出一批广西5G优秀应用案例。

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22年6月,我区5G基站数由2020年底的2.12万座提升至5.07万座,居西部第四位;5G用户普及率由2020年末的16%提升至28%;5G虚拟专网由2020年末的3个增至超过200个。此外,广西移动与广西广电通过共建共享建设700兆5G基站近7500座,并开展海面超远覆盖研究,实现北部湾海面全覆盖。

(二)市场主体快速增长,产业集聚蔚然成形

通过分析企业工商登记注册信息发现,我区5G相关企业数量增势迅猛、聚集态势明显,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从存续企业数量看,截至2021年末,我区5G相关存续企业数量为5766家,相比2019年翻了超过2番,位居西部省市第三位,排在四川(6746家)、陕西(6239家)之后。

从存续企业增速看,2019—2021年,我区5G相关存续企业数量年均增速位居西部省市第一,达到114.6%。特别是2021年,我区5G相关存续企业增长了3987家,许多企业纷纷在经营范围中增加“5G通信技术服务”等关键词。

    从存续企业布局看,我区5G产业集聚态势凸显。我区5G相关企业的注册登记地集中在钦州市和南宁市,两市5G相关存续企业数量达到4180家,占比高达72.5%,其中钦州市达到2335家,占比为40.5%;柳州、桂林的5G相关企业数均超过200家。其中,2019—2021年,钦州市5G存续企业数量以829.95%的年均增速一骑绝尘,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华为数字小镇等拉动形成5G产业集聚区(图1)。

图1 广西各市5G相关存续企业数量及年均增速

     从新注册企业数量看,我区新注册5G相关企业处于逐年快速上升态势。新注册企业从2020年末的577家到2021年达到4033家,基本呈现指数增长态势(图2)。其中,南宁、钦州在2021年新注册5G相关企业总量上居于引领位置,占比达到81.7%;处于数字经济产业布局“一轴”带的桂林、北海、柳州,新增5G相关企业都超过100家,但三者占比仅为9.6%。

                                             图2 广西新注册5G相关企业数量(单位:家)

(三)科研创新稳健起步,通信企业独占鳌头

     从论文发表情况看,我区5G相关论文数量近三年快速增长。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我区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总数为395篇,主要主题涉及“5G时代、物联网、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其中,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发表文献数最多,为40篇;其他电信运营商也是5G相关论文的主要贡献者。从专利申请情况看,我区5G相关专利近三年才开始涌现。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申请日期在“2016—2021年”且标题中包含“5G”的专利超过1.4万条,其中广西有112条,全国排名第20位,且均为2019年以后申请(图3)。

                                                    图3 5G相关专利按省份分布

(四)应用领域全面开花,典型案例不断涌现

在5G产业发展利好政策及重大赛事推动下,我区涌现出一批“5G+”融合应用典型案例。

5G+智慧工厂领域,“广西钢铁集团5G+智慧钢铁项目”打造了全国首个5G焊缝“云眼”质检平台等,推动工艺过程、产线管控、生产经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柳工5G智能遥控工业互联网平台千万级商用项目”通过5G定制网络实时操控无人驾驶装载机或挖掘机,有效降低安全风险、提升工作效率。

5G+智慧交通领域,“钦州港5G+智慧港口项目”打造5G智慧港口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满足港口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要求,助力广西港口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智慧化升级与变革。“沙吴高速智慧交通一体化示范项目”依托5G、V2X、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车路协同,助力广西智慧交通建设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为中国智慧高速建设提供样板和经验。

5G+智慧教育领域,“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5G定制网项目”打造5G+智慧BIM系统,实现师生异地互动教学,奠定了5G技术赋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基础。“广西警察学院5G+警察教育训练平台项目”建设了5G+虚拟仿真实验室,利用VR眼镜、VR枪械、智能手环等终端,通过5G网络全方位实时汇聚训练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大幅降低警察教育成本。

5G+智慧医疗领域,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率先在区内开通5G远程门诊业务,通过5G远程问诊,恭城瑶乡群众看病远、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重庆、广西联合完成全球首台跨省“5G远程聚焦超声消融手术”,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高清手术动态音视频,为手术圆满成功提供有力支撑。

5G+乡村振兴领域,“5G+智慧监控系统”通过5G+高清监控摄像头实时监控彩椒大棚实况,提升彩椒示范基地治安防控效能,推动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5G网络直播推动农村电商销售、民宿旅游等产业发展,带动农家乐、民宿等产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二、广西5G产业发展面临四大困境

(一)5G基站建设资金投入有待强化

5G技术本身需要高密集组网、大规模天线部署等,导致5G基站建设资金需求量巨大。然而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我区用于支持5G新基建的资金比较有限,融资主体比较单一,主要为政府和运营商投资。此外,我区5G基站建设还存在居民抵制、运营电费过高等问题,导致通信运营商面临较大运营成本压力。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如何推动5G基站节能降耗,成为我区运营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5G基建投入回报周期较长

5G基建投入回报周期与5G应用推广速度密切相关,我区由于5G应用推广较慢,导致5G投入面临较长的回报期。行业应用方面,我区真正能规模化推广复制的5G行业典型应用还比较有限。一方面,部分企业对数据安全、通信费用等有疑虑,存在“不会用、不敢用、用不起”顾虑。另一方面,行业精品应用缺乏,在2021年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上,我区近300个参赛项目仅9个获得全国奖项,获奖比例远低于发达省市。消费级应用方面,目前除了5G消息,5G相关的消费级精品应用严重缺乏,同时消费者对5G仍然持观望态度,用着低档位5G套餐却关掉5G网络的现象十分普遍,给5G投入回报带来较大压力。

(三)5G产业链发展关键环节薄弱

我区5G相关企业规模不大、经营业务集中在产业链下游等,导致产业链整体韧性不足。一是我区5G相关企业以中小型规模为主。以注册资本数据反映企业规模,我区各市5G相关中小型企业数量占比均超过90%;对于5G相关企业,2021年,我区注册资本大于1000万元的企业占存续企业总量的比重仅为4.46%,比重在西部省市排名垫底。二是我区5G上游元器件面临“卡脖子”危机。我区5G终端设备制造企业所需的一些关键零部件如高端数据通信芯片、高端CPU/FPGA、射频前端器件等严重依赖进口,国产化率较低,面临卡脖子、断供等风险。三是我区5G相关企业集中在产业链下游。基于企业经营范围对5G相关企业进行产业链上中下游划分,分析结果显示,我区5G相关企业经营业务多分布在5G产业链的下游。具体来看,5G产业链上游产品布局有限,关键环节的射频元器件领域我区鲜有企业涉足;5G产业链中游研发内生动力不足,基站和网络设备研发、生产的本土企业数量少,发展基础薄弱;5G产业链下游企业占比较高,我区各市下游企业数量占当地5G相关企业的比重均超过73%,同时受限于5G网络覆盖、改造成本等影响,大部分5G试点的应用推广还较缓慢。

(四)5G专业复合型人才缺乏

    我区5G相关人才缺乏,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问题表现较为突出。一方面,广西相对于周边省份对人才的内生吸引力不足,引进人才困难。大湾区的“虹吸效应”加上广西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导致广西对5G人才吸引力明显不足。2021年1—10月的招聘数据显示,广西5G相关企业招聘5G岗位的投岗比在全国排名靠后,仅为1.1,远远低于海南的41;我区5G相关企业所提供5G岗位的平均招聘薪酬为6090元,低于内蒙古(7750元)和全国平均水平(6541元),我区对5G人才的吸引力亟需增强(图4)。另一方面,广西5G复合型人才留住难。在5G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我区相对于周边省份,仅有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每年培养人才数量满足不了广西市场需求。同时5G相关专业毕业生出于薪资待遇、发展前景等考虑,多会选择到粤港澳大湾区就业,人才“留不住”问题十分突出。

                                             图4  2021年1—10月5G企业招聘5G相关岗位的投岗比

注:数据来自58同城。

三、对策建议

(一)创新网络建设模式,推动基站节能降耗

推动各类公共基础设施有序开放共享,增强基站科学选址能力,促进通信基础设施全面发展。拉动民间资本投资参与5G接入网建设,减轻运营商建设负担。支持运营商与工业互联网企业等共同建设差异化行业虚拟专网,满足不同行业差异化需求。推动政府、运营商、设备供应商等共通破解5G基站节能降耗降成本难题:政府提供土地、电力等保障,推动基站电价补贴方式改革;运营商积极引入清洁能源,推动基站绿色节能发展;设备供应商研发和提供能耗比更高的先进设备等。

(二)推广行业应用示范,培育消费级应用需求

行业应用方面,扩大行业应用试点,带动5G服务支出。鼓励区内企事业单位参与全国性的5G垂直行业应用创新大赛,不断打造新应用场景。扩大车联网、车路协同试点范围,以及5G与工业互联网、智慧矿山、智慧港口、智慧教育等融合应用试点范围。鼓励企业与东盟国家联合开展5G试点示范项目。消费级应用方面,加大5G消费内容供给,推动5G交互应用创新,培育发展对5G有刚性需求的新零售、虚拟现实、高清视频等应用,推动举办5G消费级应用创意大赛,促进5G与VR/AR、赛事直播、游戏娱乐、元宇宙等内容消费应用融合。推进5G消息全面商用,支持通过5G消息提供服务、内容消费等。

(三)推动产业强链补链,提升研发创新水平

通过开展重大项目招商、技术合作、产业链协同等方式引进国内外5G重点企业,特别是5G产业链上游元器件制造、下游终端制造企业等。强化龙头企业的资源聚集效应,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孵化培养一批成长质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专精特新5G企业。发挥广西5G产业联盟的纽带作用,搭建5G应用相关创新中心、孵化器、实验室、投融资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平台,支持引进建设5G产品测试中心,探索建立5G产业常态化监测机制,促进资金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贯通发展。

(四)加强专业人才引进,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

多渠道引进国内外高层次5G人才,梳理国内开设5G通信专业的院校目录,通过锚定院校专业、定向招聘等方式,大力引进一批高水平专家人才和创新团队。推进组建广西5G相关人才专家库,发展“飞地”办公模式。推动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5G实训,组建5G研发平台,提升原创性技术研发能力。整合政产学研资源,培养复合型人才,建设和提升5G融合应用创新实验室的研发能力与成果转化水平。

   (执笔人:蔡耀君、杨武松、赵钦、高明娟)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