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实体、副现象主义、物理主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物理因果封闭原则 重新定义实体、副现象主义、物理主义

重新定义实体、副现象主义、物理主义

2024-02-22 05: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阅读笔记第155/365天

今日阅读《用得上的哲学》

    ——破解日常难题的99种思考方法

作者:徐英瑾

第三章:心灵哲学:谁在思考?

47、斯宾诺莎:实体只有一个

1)斯宾诺莎重新定义了“实体”的概念。

斯宾诺莎解决心灵因果性问题的思路是重新解释实体这个概念。斯宾诺莎认为“实体”是那个能够仅仅依赖自己而得到定义,并且成为它自己的东西。一句话,“实体”要行走江湖,就只靠自己,不靠爹妈,不靠朋友。

斯宾诺莎认为整个宇宙就是一个超级实体,而这个实体又有两个基本的属性:一个是物质性的,另外一个是精神性的。这样一来,身、心就一体了。斯宾诺莎的这个理论就可以被说成是身心一体论。

2)如何妙用斯宾诺莎的观点?

斯宾诺莎的身心一体论的一个衍生性表达方式是一个人也好,一个社会组织也罢,其精神性会必然的转化为物质层面上的一些显现形式,而不会与其物质表现绝缘。

在生活中如何妙用此原理:

看一个公司的价值观,不要只是光看他嘴上说什么。一个公司的价值观其实就弥漫在整个公司的物质存在当中。可以通过看看他们是如何对待工人,是否给工人提供了足够的劳动保护,工人的劳动环境如何?等等。

这条用原理也可以用于对人品的判断,看一个人的精神本质是什么,不能光听其言词,而要从其在物质世界中的行为来入手。所有的外部行为表现都与其内在精神相关联。

我想到:

1)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言行不一是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的问题。因为说说很容易,真要做到却并不容易。所以许多人在年初立的flag到了年底全部倒下。我们大人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不要总玩手机,但事实上我们大人自己却一直在玩手机。其实只要家长能把手机放下,孩子自然也不会认为手机是一个很好玩的东西。所以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做到什么,请先自己做到什么。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2)知行合一,一生的追求。

知道了并去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我们往往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一生的原因。因为我们把所学的东西只停留在了知道,而不是把它变成自己生活的日常中本能的行为。努力将学到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是做到知行合一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其实我们只需要将一个我们认可的理念做到知行合一就能拥有不错的人生。

40、副现象主义

1)什么是副现象主义?

在心灵因果性问题上,副现象主义指的是:我们的诸多主观的心理感受与心理活动,并不具有独立的因果效力——相反,它们是一个更庞大的因果系统(特别是关于人类的神经活动的因果系统)的附带性现象。

副现象主义一方面它承认了心灵事件是存在的,另一方面它又使得我们不必去承认,这些心灵活动是具有独立因果效力的。这样就不会破坏物理世界的因果封闭性原则。

2)副现象主义理论不符合进化的节俭性原则。

副现象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生活所有的情感和感受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都是那些神经活动。

按照演化论的思想,我们人类身上大多数器官之所以存在,都是被自然选择所决定的,以便使得我们适应外部的生存环境。而我们都知道,人类大脑消耗的能量在身体当中的比重是相当大的。人类大脑之所以被自然选择所选中,是因为人类的大脑越复杂,它就能产生越复杂的行为,使得我们的人体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中的各种挑战。如果我们的主观意识活动是个不起任何独立因果作用的副产品,那么就不符合进化过程的节俭性了。

3)副现象主义的局部合理性及其运用。

副现象主义具有局部的合理性,它至少指出了:物理学意义上的因果封闭性原则是需要被尊重的。同时,它也强调了物质和精神之间的联系机制,这种联系机制就是把精神产品看成是物质产品的附属物,即要从物质的角度看精神,而不能倒过来,从精神的角度看物质,因此这种学说已经是某种准唯物主义的立场了。

这一思路稍加引申后,可以指导我们合理的评价一个个体或者社会组织的伦理水平。

日常在日常生活中评价一个个体或社会组织的伦理水平,不能只看重他们说了什么,更要注重他们做了什么。所以用唯物主义更不太容易被世人所骗。

49、物理主义:精神活动的存在是依赖于特定的物质事件而存在的。

1)随附性:精神活动对于基层物质活动的依赖。

“物理”在哲学领域是个很宽泛的应用,它不仅是指物理学,也包括各种自然科学,比如化学,生物学。“物理主义”就是说自然科学的描述对象构成了我们整个世界的基础,若抛弃自然科学所描述的那些事情,别的任何事情都不是真正存在的。

精神活动的存在,是依赖于特定的物质事件而存在的。这种精神世界对物质事件的依赖性,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随附性”。其意思是:有一些高阶层的属性乃是依赖于低阶层的属性而存在的——如果低阶层的属性崩塌了,高阶层的属性也就不存在了。

一般而言,所谓“低阶层的属性”就是比较微观的事物所体现出来的属性(如微观物理学所描绘的描述的现象),而“高阶层的属性”就是比较宏观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属性(如经典牛顿力学所描述的现象)。

在讨论身体和心灵之间关系的时候,高阶层事件即“我看到了一朵花”“这朵花看起来好鲜艳”这些能够被主观地意识到的心灵事件;低阶层事件即诸如“光线是如何刺激我的视网膜的”“我的视觉皮层是怎么样来处理这些信息的”之类的无法被我主观意识到的神经科学与光学事件。

站在随附式物理主义立场上,所谓的灵魂活动都被看成是高阶层事件,而所谓的神经活动和背后的更深刻的那些物理学活动都是低阶层事件。

随附式物理主义认为,高阶层的事件是无法脱离低阶层的事件而存在的。同样,如果你观察到某种高阶层的性质改变了,那么,这就意味着:与之相关的某种低阶层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2)两种随附式物理主义。

随附式物理主义有两个不同的版本:一个叫“个例的物理主义”;一个叫“类型的物理主义”。

那么,什么叫“个例”,什么叫“类型”?假设,有人在黑板上写了三个“曹操”,这到底是写了一个符号还是三个呢?就“个例”而言是三个(因为有三个符号);就“类型”而言就只有一个(因为三个符号是属于同一个类型的)。

个例与类型的区分在于随附式物理主义的精密化表述,即高阶层事件对于低阶层事件的依附关系,究竟是个例之间的依附关系还是类型之间的依附关系?通俗的说,个例物理主义主张心灵事件与物理事件的配对关系本身也是特殊的;而类型性物理主义,则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批处理”的方式来处理这两类事件之间的配对关系。

3)读心术可能存在吗?

个例物理主义和类型物理主义的分岐决定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读心术是否成立。

读心术就是根据对于你的大脑活动的生理指标,来判断出你在想啥。此类技术的哲学基础是类型物理主义,即认为每一类词语与一类大脑活动的样态之间是有对应关系的。

但个例的物理主义却不这么认为。个例的物理主义觉得你即使能够监测我的大脑的所有活动,但特定神经活动和特定心灵活动之间的特定关系是很难被彻底规律化的,所以读心术所能达到的成功将会是非常有限的。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