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老子说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物极必反有下一句吗 如何理解老子说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如何理解老子说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2024-07-09 13: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如何理解老子说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刘小播

|

2023-09-30 20:32:06

0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哲学入门专栏,上一期我们介绍了道家思想中作为本体论意义上的“道”,道是万物的本原与初始,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下万物都是从无到有,从一到多的过程。这里的“无”不是没有,而是无限,这里的“一”不是数量,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的道,这就是道家思想关于宇宙发生论,万物产生的核心思想。

在道家思想中,“道”不仅仅作为万物的本原与初始,道也是万物内在的规律和法则,今天我们通过“反、柔、弱、无”这几个关键字来认识,作为万物内在规律和法则的“道”。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意思是说,在天地存在以前,就有一个东西浑然而成。它无形、无体、无声;既看不见,又听不到,摸不着。它不生不灭,独立长存,而永不改变;周行天下,不觉倦怠,而无所不在。世上一切的事物,莫不靠它才能生生不息,它是万物的根源。这样玄妙的东西,我实在不知道它的名字是什么,不得已只好叫它“道”。如果要勉强给它起个名字的话,也只能称它为“大”。

大到没有极限,便不会消逝;没有消逝,才称得上远;虽然远,却能自远而返。这里的“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这是万物演化的规律,老子在第41篇中也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里的“反”也有“循环往复”、“物极必反”的意思。

“反者道之动”,这句话有两层意思,首先,它表示任何事物发展到一个极端,就会向另外一个极端发展,可以简单理解成“物极必反”。因为,道家思想隐喻是大自然,一年四季,冬去春来,大自然的基本规律是循环往复的。

而这句话其实还有一个意思,“反者道之动”,也暗示事物内在,一直都有向反方向运动变化的力量和趋势。正反的力量是同时存在的,就像老子的“福祸相依”的道理一样。这个思想其实相较于物极必反更加重要。它告诉我们,在顺境中潜藏着灾难,在灾难中潜藏着希望,事物并不是到了一个极端,突然转向另外一个极端,而是在向一个极端的过程中,就在不断积蓄向反方向转化的力量。正如在寒冬中,春天的种子已经开始萌芽一样。王弼在《老子指略》中说:“存者不以存为存,以其不忘亡也。安者不以安为安,以其不忘危也。” 真正的安全,是不忘记危险,真正的存在,是不忘记它会消失。

正是明白了“福祸相依,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我们才需要居安思危,这是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特征。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这种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成功地克服所遭遇的很多困难,贡献很大。由于相信这个理论,我们即使在繁荣昌盛时也保持谨慎,即使在极端困难时也满怀希望。

正是因为我们坚信,事情不会永远好下去,也不会永远坏下去,总是会迎来转机。这是一种强大的心理武器,或者说精神力量。它让我们可以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在黑暗中看到曙光,这是让中华民族如此顽强的精神力量。我们常说“三十几河东,三十年河西”,“天欲令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还有很多成语典故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比如:绝处逢生、苦尽甘来、否极泰来、置之死地而后生等等。

其次,“弱者道之用”是什么意思?王弼注解说“柔弱同通,不可穷极”,在道家思想里面,柔和弱是通用的,这里意思是说,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而且是无所不及的。道看起来是微妙柔弱,但实际上是无处不在的,在《庄子》里面,东郭子问庄子,道究竟在什么地方,庄子说:道无所不在,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尿溺。道存在于任何事物中,但是道的存在是非常微妙和柔弱的,在《道德经》中老子经常用:婴儿和水来隐喻“道”。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那些看起来坚强的东西,实际上很柔弱,那些看起来很柔弱的,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就像婴儿一样,看起来柔弱,却是一个生命的开始。就像水一样,可以无孔不入,而又不可或缺。

老子在道家思想中,柔、弱都是道的一种表现。同时,“弱者道之用”,也体现了中国哲学中的“体和用”的思想,体表示本体,用表示功用,柔、弱、无都是道的表象。老子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有以无为用。在《道德经》第十一章中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车轮、器皿和房屋,之所以表现出“有用”,正是因为其内在的无。道是无形、无色、无相的存在,但是却是事物表现出“有”的基础和前提,这是道家思想中“体和用、无和有”的辩证思想。

好了,今天我们通过“反、柔、弱、无”几个关键词来认识了什么是道。道是事物循环往复运动变化的规律,道是反、是弱、是柔、也是无,无是有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我们用两期内容认识了作为万物本原的道,和作为万物规律的道。那我们应该如何遵道而行呢?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到:

0

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