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影子、黄雀、木马:军统令人脊背发凉的四个潜伏计划,还有一批特务没挖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牧马是什么东西 渗透、影子、黄雀、木马:军统令人脊背发凉的四个潜伏计划,还有一批特务没挖出?

渗透、影子、黄雀、木马:军统令人脊背发凉的四个潜伏计划,还有一批特务没挖出?

2024-07-16 00: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齐公子齐思远的“渗透计划”,戴笠亲自掌控的“影子计划”,“佛龛”李涯制定的“黄雀计划”,李伯涵策划的“木马计划”,这四个极为阴险歹毒的潜伏计划,都能找到历史原型,这四者之间还互相关联:李涯就是戴笠派往延安的“影子”之一,历史上的吴敬中也曾参与“影子计划”,他的老朋友沈醉在回忆录中说,吴敬中在当军统西北区区长期间,也曾有计划地往延安派遣特务。

很多谍战剧中的主要人物都有历史原型,但吴敬中不需要找历史原型——他是“本色出演”,在电视剧中不过就是把名字中间的“景”改成了“敬”而已。

沈醉在《军统内幕·军统对陕甘宁边区的罪恶活动》中回忆(本文黑体字均出自沈醉回忆录):“军统设在兰州的西北区,先后区长程一鸣、吴景中、霍立人,和我私交都很好。当时该区的主要任务也是针对边区进行特务活动,当时派遣特务混进边区去搞情报活动,并不很困难,只是想搞破坏和发展组织则很不容易,派去的特务中有几个去搞破坏活动时被边区政府逮捕。”

破坏的形式有很多,投毒、爆破、暗杀,只是沈醉那种行动派特务常搞的小打小闹,真正破坏性极大的,戴笠、吴敬中、霍立人制定的渗透木马、影子黄雀计划。

这四个潜伏计划,没完全看过《渗透》、《风筝》、《潜伏》、《黎明之前》这四部谍战剧的读者,对这种杀人于无形的潜伏计划了解不是很多,所以咱们先把这四个计划的共同特点简要介绍一下。

这四个潜伏计划的构想如出一辙,那就是派遣一些从未公开活动过的特务,经过民用技能训练后,潜入我方工厂矿山,还有一些专门学习马列著作,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要像影子韩冰一样,表现得十分积极且出色。

戴笠是老牌特工,从黄埔军校时期开始,他就是老蒋埋在学生中间的“坐探”和“包打听”。成为军统局的实际掌控者之后,戴笠的触角更是无处不在,尤其是往延安派遣特务,他更是煞费苦心。

沈醉回忆:“戴笠在主持军统局业务会上经常说:‘对付共产党的最有效办法,是叫共产党(的叛徒)去对付共产党。’所以军统中用了不少叛徒从事反共的罪恶活动,搜集和整理‘怎样打入边区去’的材料不少,在训练班内便成了一门重要课程。”

这些潜伏的渗透木马、影子黄雀,在取得完全信任后,才开始进行不动声色的拉拢、腐蚀、分化,用戴笠的话来说就是十二个字:“只蛰伏,不启用,待战事,见奇效。”

戴笠进一步跟沈醉解释:“派遣潜伏人员,说难就难,说不难就不难。说难是检查不严而清查历史严,不易立足;易是凡不急于求成,准备长期埋伏,有取信于人的证明,去后极力伪装进步,不马上活动,还是容易取得信任的。”

戴笠这种歹毒策略,还真成功过,沈醉认识好几个潜入延安的特务,但是有一个他却不肯说名字,只说那人姓秦,另外两个分别叫沈之岳和赖国民,还有一个叫程慕颐的更为阴险:“他抗战前曾打入过设在上海的江苏省一个地委组织,后来将这个组织破坏了。”

沈醉回忆录中还有一个名叫袁某良(也不知是沈醉忘了中间那个字,还是故意隐瞒)的军统临澧特训班学员,估计已经混到了韩冰的位置,他是顶替别人名字去到延安,在抗大学习的,以后因病离开了。

另一个叫徐佛观的潜伏特务,离开延安后专门写了一本小册子,内容是谈延安方面的情况。沈醉曾请他吃饭,在吃饭前后,徐佛观专门用一些编造的材料来诽谤和挖苦延安的领导人,沈醉等人听得津津有味。

直到1942年,那些潜伏特务也没抓干净,沈醉那一年去西安,见到了跟他不错的梁干乔,梁干乔告诉沈醉:军统每年总有几十名特务经由他的地区潜往延安,有的是他设法找到关系,主要是通过当时有些去边区做生意的商人,一同伪装商人混进边区去了解一点情况,他自己也专门有一个向边区搜集情报的单位。

特务无孔不入,渗透计划、影子计划、木马计划、黄雀计划只是冰山一角,沈醉的回忆录也有些避重就轻语焉不详,我们看电视剧和史料,也只知道李涯(历史原型应该是保密局天津站最后一任公开身份的站长李俊才)的黄雀计划算是彻底破产了——不是因余则成拿到了详细名单,而是他自知潜伏不下去,而带着四个“黄雀小组”直接投诚了。

李俊才曾任天津警备司令部稽查处长,身份根本就藏不住,所以只好缴械投诚,还有多少从未公开露面的特务没有投诚,他也不知道。

在电视剧里,李涯的“黄雀计划”、李伯涵的“木马计划”和齐公子的“渗透计划”都破产了,但是老谋深算的戴笠,搞的那个“影子计划”,却不那么容易破获,他埋下的影子真真假假,忽而金蝉脱壳,忽而李代桃僵,忽而瞒天过海,有时候还会用上反间计、空城计、苦肉计、美人计、连环计,毒计百出,防不胜防。

我们把沈醉回忆录与电视剧《风筝》对照起来看,就会发现很多人名是比较相似的,比如曾墨怡与程慕颐、袁某良与袁农。

戴笠的影子计划,没有写入潜伏名单的,不止韩冰一个,地位比韩冰更高的江万朝也不在其中,所以韩冰和江万朝谁是真影子,那得看谁最先暴露:暴露者就会被当做假影子抛弃,没暴露的如果不是一个,那么就都可能成为真影子。

据沈醉回忆,军统派往延安的影子特务不是七十三个也不是八十四个,而是几百上千个:“当时各检查所扣捕去延安的爱国进步分子,几年间多达数千人。这些人去延安时,都带了介绍信或原来在什么学校读书或什么单位工作等种种证件,这些人被扣捕后,军统将这些可以混进去的证件没收下来,交由伪装的特务冒名顶替混进去。”

戴笠根本就没限定这些潜伏特务的蛰伏时间:“时间不计较,一两年乃至十年都行,只要能立下足,一步一步伸进去,将来一定能作出成绩。”

如果潜伏一两年就开始行动,是很容易被抓到的,但是他们要潜伏十年甚至二三十年,那就像一滴水汇入河流,时间长了,根本就分不清你我,比如影子韩冰,就表现得几乎无可挑剔,甚至有时候她都忘了自己是个军统特务。

前面咱们说过,有一个在抗大学习的姓袁的军统特务,一直也没暴露,所以才逃过惩罚,这就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那个比韩冰还积极的袁农。

通读过沈醉回忆录并看过未删减原版《风筝》的读者,一定会发现《风筝》中的很多台词,都是沈醉回忆录的原话,这样对照之下,我们就可以怀疑袁农是《风筝》留下的伏笔:他是不是比韩冰潜伏更深、也更真的影子?

袁农的反常之举层出不穷,两只手都数不过来,其中最令人生疑的,是以他冲动而又迟钝的性格和能力,怎能在重庆潜伏那么长时间而没被军统特务发现、抓捕?

看到中间我们就会发现,军统早就掌握了袁农的藏身地点,只不过是不想抓或不肯抓、不能抓而已。

袁农被捕后毫发无伤从大屠杀中幸存,这已经值得怀疑,提着绝密文件去招待所私会有嫌疑的韩冰,而且还喝得烂醉如泥,这根本就不是一个老情工会犯的低级错误。

袁农与假影子江万朝、“真影子”韩冰的关系,都说不清道不明却好得过分,这可能就是电视剧和史料埋下的伏笔和留下的悬念:韩冰一定是真影子吗?戴笠埋下的“影子小队”,会很容易被照出原形吗?

《风筝》中有大段台词不可引用或被删减,《渗透》的齐公子和《黎明之前》的李伯涵,也都说了一些令人细思极恐的话,那些话都隐隐约约地暗指渗透无孔不入,木马不止一匹,影子和黄雀,也没那么容易捉干净。

艺术来源于生活,谍战剧情能从史料中找到原型,我们细看史料和电视剧,也会产生很多联想:在您看来,像韩冰那样潜伏极深的影子,是不是不止一个?《风筝》里的那个袁农,是不是也有嫌疑?这些问题细想起来,会不会让人脊背发凉?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