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这对父女俩吗,曾连续40年在同一个地方合影,如今怎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父女感情的诗句 还记得这对父女俩吗,曾连续40年在同一个地方合影,如今怎样?

还记得这对父女俩吗,曾连续40年在同一个地方合影,如今怎样?

#还记得这对父女俩吗,曾连续40年在同一个地方合影,如今怎样?|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四十年不变的承诺

不久前,网友们在互联网上看到一位网友,他连续在社交平台上po了四十张的照片,照片上的人物永远是一男一女,背景永远是影塔湖,变幻的是越来越衰老的男子和越来越亭亭玉立的女子。

后来经证实,原来这是一对父女之间的合影,从1980年到2020年,整整四十年,从不间断。

原来当年这对父女在这里拍照之后,突发奇想互相约定以后的每年都要到这里再“打卡”一张合影,当做留念。两人真的做到了,不管父亲是在多远的地方工作,也不管女儿是在多远的地方求学,每年两人总会空出一天时间,完成最初的约定。

四十年过去了,如今这对父女的现状又是如何呢?据悉照片里的父亲华允庆与妻子只有这一个独生女儿,妻子早已去世,女儿现在也定居日本,因此只有他一个人常居国内。但是他很享受现在的生活状态,没事就约上三五好友四处旅行,如果思念女儿就去日本住上一段时间,也是十分惬意。

华允庆的晚年生活其实是中国万千老人生活的一个缩影,他尤其代表着那些只有一个孩子的“空巢老人”的状态,现代人生活压力大,赡养老人有时候会显得力不从心,往往只能在金钱上满足父母,在感情上可能就会有些许不足,当我们面对这些不足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办法尽量弥补呢?

如何孝敬父母

年幼的我们总是期盼着快快长大,脱离父母的怀抱飞向蓝天,等我们真的长大后,才知道世界的残酷,但是只要我们一想回家,父母总是在后面敞开怀抱迎接着我们。

有句歌词说的好,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回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只求平平安安。这句朴实无华的歌词恰恰反映了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

当他们年纪大了的时候,只有陪伴才是对他们最大的爱意。

但是可能因为工作上的原因,我们做不到经常回家。那么平时多联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作为父母生命的延续,理应让他们看到我们如今的工作生活。

手写书信,手机电话,电脑视频,但凡能够联系到父母的方式,我们都应该尝试经常与父母沟通,时刻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让他们能够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如果再有条件一点,可以与父母商量,将他们接到身边一起居住,共享天伦之乐。

纪念的方式

纪念的方式有很多种,照片只是其中之一。曾经有幸刷到一部影片,它叫《纪念的意义》,当时完全就被里面蒂莫西小天使的笑容给暖到了。

蒂莫西短暂的一生中,他将所有的美好都奉献给了他的亲人,教练和他心爱的那个女孩。这部影片除了蒂莫西给我印象特别深之外,中西方的纪念文化的不同也让我印象深刻。

西方更强调纪念生命力,他们会过各种纪念日,会给各种物品起各种特殊的名字,以此来纪念,在此同时他们不仅不会忘记过去的人和事,反而更加注重生活前进的发展,这就是属于他们的纪念方式。

与西方纪念方式的不同,我们这边的文化更注重强调“不忘记”,这种“不忘记”甚至成了衡量一个人品德是否高尚,衡量逝者与生者之间的感情是否有价值。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对恋人一个不幸去世,如果另一个多年未娶未嫁并一直沉淀在悲伤之中,那么在我们这边肯定认为他/她十分重感情他们的感情十分坚固凄美牢靠。但是西方则相反,他们注重对生的向往,鼓励人走出阴影,拥抱新生活。

小结:

由此可见,纪念的方式千万种只要选最适合自己的那种便好。父母健在的时候,我们要经常联系他们,多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身体是否健康,心情是否愉快,在我们能够满足的条件下尽量让他们的晚年过得更加幸福舒心。不要最后变成了“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难堪的局面,势必让他们老有所依。

如果真的不幸降临,父母永远离开,我们应该摆正心态,在接受他们离去的同时也要珍惜现在还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人。

老话说的好,人总有一死,若干年后我们也会死去,这是我们永远改变不了的现实,但是我们能改变的则是对生命的态度和做法。因此在短暂的生命旅途中,尽量做到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毕竟生命是条单行道,唯有勇往直前,才能收获幸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