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重点讲述爱因斯坦的感情生活 是科学家传记,也是理科生“撩妹指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爱因斯坦女助理是谁呀 《天才》重点讲述爱因斯坦的感情生活 是科学家传记,也是理科生“撩妹指南”

《天才》重点讲述爱因斯坦的感情生活 是科学家传记,也是理科生“撩妹指南”

2024-06-30 18: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天才》重点讲述爱因斯坦的感情生活 是科学家传记,也是理科生“撩妹指南”)

一头乱发如老顽童般的爱因斯坦形象深入人心,但年轻时的爱因斯坦长什么样,有过什么经历,恐怕不是一般人会去了解的故事。如果回到上世纪前叶,爱因斯坦可是世界级巨星,电视剧《天才》正探讨了这名科学家动荡的人生旅程,个性独立、聪明异于常人的爱因斯坦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看法,而这部10集剧也试图改变我们对爱因斯坦的了解,当中不仅有他在学术界起步时经历失败与一步步迈向成就的过程,还有他那纷乱堪称狗血的感情经历。剧中同时塑造爱因斯坦了生命中几个重要人物,让观众从不同视角了解一个作为普通人的爱因斯坦,而非仅停留在理论和方程式中。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黄文浩

塑造“普通人”爱因斯坦:渣男属性与情话高手

《天才》以爱因斯坦的好友瓦尔特·拉特瑙被暗杀作为开头,带出上世纪30年代初纳粹党攫取政权、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前夕的历史背景。当时的爱因斯坦,不仅已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说他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也不为过,连仇视犹太人的“小纳粹”在街头认出他也会追上去要签名。虽然得知自己在激进分子的暗杀名单上,但一开始,爱因斯坦没有因为担忧自身安危而逃离德国,然而愈发危险的社会氛围,让他被迫作出前往美国的决定,在面对美国使馆官员问话时,有关米列娃·马利奇的过去也被摆上了台面,这正是爱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

今天人们聊明星八卦,逃不开感情、婚姻的关键词,而涉及爱因斯坦的感情经历,简单粗暴的概括即是“渣男”一枚。首集开头不久,爱因斯坦与助理兼情妇贝蒂在办公室里的一段“激情戏”就让不少网友大呼“毁童年”,而妻子爱尔莎显然也悉知他平日里的出轨行径。随着年轻版爱因斯坦的故事线展开,他先是在寄住温特勒教授家期间与温特勒的女儿玛莉情窦初开,然而当17岁的他获准进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学习后,他又爱上了班里唯一的女同学米列娃·马利奇。他认为玛莉虽然深爱他,但自己与米列娃之间才能找到真正共同的话题。几经挣扎后,他写信要求与玛莉分手,然而生活对他与米列娃的考验也才刚刚开始。

爱情可说是《天才》的重头戏,的确,爱因斯坦的生活方式和思考逻辑都跳脱正统。如同《神探夏洛克》中的那句著名台词“智慧是性感的新潮流”,剧中的爱因斯坦在为人处世方面很容易令人想起中“卷福”饰演的福尔摩斯形象,动不动就打开“思维圣殿”,抛出一些令人目瞪口呆的推论(还有一个有趣的巧合是,他们都喜爱小提琴)。

他们同样有着性格缺陷,都是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在人际交往中忽视别人的感受的行为。开篇中他的情妇对他说,“对于一位研究宇宙的专家来说,你却不知道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事情”;大学教授评价他“聪明绝顶,但听不进去任何东西”;又比如在米列娃发现他与玛莉还有联系而生气离开后,他安慰对方的礼物居然是几何学笔记……但同时,爱因斯坦又能转身成为情话高手,“世界最棒的是,当你以光速和波并肩前进,也就是我,我似乎被冻结在时光之中”“我会找出冻结时间的方程,这样你就不会知道我走了”……各种带着理科式浪漫的台词让网友评论,看这剧学不到什么物理知识,却“可以跟着爱因斯坦学如何撩妹”。

紧抓观众好奇心:奥斯卡最佳导演与影帝联手

大名鼎鼎的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过往都是以自然、历史纪录片等节目见长,这次首度尝试电视剧拍摄,《天才》计划每季都以不同历史人物作为主角,企图心不小。首季剧本建基于沃尔特·艾萨克森所著《爱因斯坦:他的人生 他的宇宙》一书,奥斯卡得主朗·霍华德担任了第一集的导演。朗·霍华德拥有丰富的传记片拍摄经验,其中与本剧气质接近的就要数2002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美丽心灵》,电影讲述的是20世纪伟大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故事。

展开全文

霍华德显然知道,科学家在学术上的贡献固然杰出伟大,但角色的性格与戏剧化的感情经历才是观众好奇的元素,由他执导的首集给剧集奠定了电影质感,吸引眼球的“刺杀”与“偷情”剧情后,故事在爱因斯坦50多岁离开德国前夕所以及他年轻时求学经历之间平行展开,平行剪辑的手法令人印象深刻,不仅令观众对爱因斯坦的安危感到担心,更重要是引出了关于他的感情过去。

曾凭《闪亮的风采》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杰弗里·拉什饰演了老年爱因斯坦,他从神态到语调上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而年轻爱因斯坦则由强尼·弗林扮演,虽有少年怪咖气质,不过从外表上来说实在缺乏观众熟悉的“爱因斯坦标志”,好在现在的化妆技术可以弥补一些不足。

不光有爱因斯坦,剧情亦呈现一些同期科学家的戏份,暂时他们还没有当面的交集,但他们的研究进步为爱因斯坦的论文提供了重要的启发,比如第四集中就穿插讲述了皮埃尔·居里与玛丽·居里发现发射性元素镭的过程,而不光是在科学研究上,居里夫妇的经历还在这里与爱因斯坦夫妇形成了对比。

1905年,爱因斯坦迎来了被后人称为“奇迹年”的重要时刻,他在《物理年鉴》发表了四篇划时代的论文,包括狭义相对论,从来没有人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对现代物理给出这么多重大贡献。按剧中讲述,在这背后,一边带娃一边支持他研究的米列娃,在“奇迹年”中的贡献不可忽视,但是当米列娃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并没能换来丈夫在论文末尾哪怕一句感谢之后,她崩溃了。与此相对比的是,1903年,皮埃尔·居里收到了来自诺贝尔委员会将为他颁发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信件,他的回应是:“请转告诺奖委员会,如果他们不让我妻子和我一起获奖,我是不会接受的。”

事实上,米列娃是否对于爱因斯坦的研究、尤其是在“奇迹年”中产生贡献,一直是一项具有争论性的主题。不过如此戏剧化的处理,显然给爱因斯坦这个“渣男”形象又增上了一笔。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