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杰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燕山大学吴杰 吴杰康

吴杰康

2024-07-01 07: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代表性研究论文:[1]Wu Jiekang, Wu Zhijiang, Wu Fan, Tang Huiling, Mao Xiaoming. CVaR Risk-Based Optimization Framework for Renewable Energy Management in Distribution Systems with DGs and EVs. Energy, 2018,143:323-336. (SCI收录, EI收录)   [2]Wu Jiekang, Wu Zhishan, Wu Fan, and Mao Xiaoming. A Power Balancing Method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nd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for Minimizing Operation Cost of Distribution Systems with Uncertainties. Energy Science & Engineering,2017,5(3):167-179.(SCI收录:EZ2RA, EI收录:20172603862872)[3]Wu Jiekang,Wu Fan. Parameter Measurement of Low-Voltage Distribution Systems in Transient Processes-Algorithm and Simulation for RL Circui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 Energy Systems,2012,43: 351-357(SCI收录:371WO, EI收录:20123715437121) [4]Wu Jiekang, Guo Zhuangzhi, Wu Fan. Short-Term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Scheduling for Cascaded Hydroelectric Plants with Dynamic Generation Flow Limit Based on EMA and DE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 Energy Systems,2014,57(2): 189-197 (SCI收录:AB4PP, EI收录:14573577)[5]Wu Jiekang, Zhu Jianquan, Chen Guotong, Zhang Hongliang. A Hybrid Method for Optimal Scheduling of Short-term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of Cascade Hydroelectric Plants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nd Chance Constrained Programm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2008,23(4): 1570-1579(SCI收录:371WO, EI收录:20094512421788)[6]Wu Jiekang, Long Jun,Wang Jixiang. High-Accuracy, Wide-Range Frequency Estimation Methods for Power System Signals Under Non-sinusoidal Condi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2005,20(1):366-374(SCI 收录:884EG, EI 收录:2005058823662)[7]Tang Huiling,Wu Jiekang,Chen Lingming,Mo Chao. Two stages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power loss and voltage profile control in distribution systems with DGs and EVs using stochastic second-order cone programming . Turkish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s, 2018,p.1-35. (SCI收录, EI收录)[8]Wu Jiekang, Y. Liang, Q. Wu, G.T. Chen. Frequency Tracking Techniques of Power Systems in Colored Noises. IEE Proc. Vision, Image & Signal Processing, 2006, 153(6): 795-804(SCI收录:119VS, EI收录: 20064910288063)[9]Wu Jiekang. Fast Algorithms for Frequency, Amplitude and Phase Evaluation of Nonsinusoidal Signals with Noises. Measurement,2006,39(10):909-917(SCI收录:118WY, EI收录:20064710250531)[10]Wu Jiekang, J. Long, J. X. Wang, F. He. A Novel Method for Fundamental Frequency Measurement of Multi-Harmonic Signals with Noises Using Numerical Differentiation.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Vol.19, No.4, 2005, pp 806-816 (SCI 收录:926OF, EI 收录:2005189079549)[11]Wu Jiekang, Zhou Ju, Wu Qiang, Liang Ying. Fuzzy Random Chance-Constrained Programming for Quantifying Transmission Reliability Margin.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Volume 4223 / 2006, pp. 1020 - 1024(SCI收录:BFD14,EI收录: 20064510225606)[12]祝宇楠,简金宝,吴杰康,Linfeng Yang. Global Optimization of Non-Convex Hydro-Thermal Coordination Based on Semidefinite Programm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2013,28(4): 3720-3728(SCI收录:241RD, EI收录:20134416910089)[13]Si Tuyou, Wu Jiekang, Yuan Weideng, Du Anan. Power supply risk assessment method for relay protection system faults. Archive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2017,65(4):803-814(SCI收录:EG2IR, EI收录:20165003114564)[14]Wu Jiekang, Long Jun, Liang Ying, He Fen. DSP-Based Fundamental Frequency Tracking System for Digital Protection Relay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2006,26(3):240-249(EI 收录:20063810118116)[15]Wu Jiekang, He Benteng. An Algorithm for Frequency Estimation of Signals Composed of Multiple Single-Tones.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2006, 7(2):179-184(EI收录:2006159819241)[16]Wu Jiekang. Wide range parameter measurement of sinusoidal signals.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VOL. 57, NO. 2, 2006, pp.111–115[17]Wu Jiekang. Optimal Scheduling Strategy for Energy Consumption Minimization of Hydro-Thermal Power Systems.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09, 8:54-64[18]吴杰康,熊焰. 风水气互补发电优化的云模型自适应PSO算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36):17-2. (EI收录:20150400457676)[19]吴杰康,唐力. 含不确定性负荷的水火电力系统随机优化调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 32(28):36-43. (EI收录:20123715424529)[20]吴杰康,朱建全. 机会约束规划下的梯级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策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8(13):41-46(EI收录:20082311304517)[21]吴杰康,郭壮志,丁国强. 梯级水电站动态弃水策略的多目标短期优化调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31(4): 15-23(EI收录:20111213784004)[22]吴杰康,唐力,韩军锋. 基于序列二次规划的梯级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0,30(sup):43-48(EI收录:20110913712548)[23]吴杰康,郭壮志. 基于仿电磁学算法的梯级水电站多目标短期优化调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0,30(31):14-21(EI收录:20104913466507)[24]吴杰康,孔繁镍. 水电站水电能源蓄能模型分析与计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29(17):122-128 (EI收录:20092712172217)[25]吴杰康,史美娟,陈国通,张宏亮. 区域电力系统最优备用容量模型与算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 29(1): 14-20(EI收录:20090611896855)[26]覃智君, 阳育德, 吴杰康. 矢量化动态最优潮流计算的步长控制内点法实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 29(7):52-58(EI收录:20091311991435)[27]吴杰康,严进.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梯级水电站发电效率优化模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31(s): 30-37(EI收录:20120714773764)[28]吴杰康,唐力. 基于模糊机会约束规划的水火电力系统多目标随机调度模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31(25):26-34(EI收录:20113914375433)[29]吴杰康,严进.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水火电力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31(s): 43-51[30]吴杰康. 在暂态过程中电力系统频率的估算. 中国电机工程学, 2005,25(7):70-74(EI收录:2005239147300)[31]郭壮志,吴杰康. 配电网故障区间定位的仿电磁学算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 30(13):34-40(EI收录:20102413003096)[32]吴杰康,任震. 电力市场中的委托交易及其数学模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1, 21(12):119-124[33]吴杰康,任震,黄雯莹. 电力市场中分批和分级竞标策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1, 21(S):229-234(EI收录2002397108287)[34]郭清元,吴杰康,莫超,徐宏海.基于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的新能源配电网电压无功协同优化模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37(0):1-12(EI收录)[35]熊焰,吴杰康,王强,毛晓明. 风光气储互补发电的冷热电联供优化协调模型及求解方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 35(14):3616-3625. (EI收录:20153201157904)[36]陆文玲,吴杰康. 水火电力系统短期优化调度的多目标决策评价方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31(s): 23-29(EI收录:20120714773763)[37]郭壮志,吴杰康,孔繁镍,祝宇楠. 梯级水电站水库蓄能利用最大化的长期优化调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30(1):20-26(EI收录:20100412666973)[38]郭壮志, 吴杰康, 孔繁镍. 基于仿电磁学算法和数据包络分析的水火电力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 33(4): 53-61(EI收录:20131016090502)[39]孔繁镍,李啸骢,吴杰康. 基于尼科尔斯PID设计方法的负荷频率控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32(22): 79-85 (EI收录:20123715431586)[40]朱建全,吴杰康. 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并计及风险的梯级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 电工技术学报,2008, 23(11):131-138(EI收录:085111792040)[41]吴杰康,李金艳. 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电力系统安全定价随机模型与算法. 电工技术学报,2009,24(8):160-166(EI收录:20093712302239)[42]吴杰康,郭壮志,祝宇楠,秦励寒,宁琳. 基于水库能的水电站发电模型 . 电工技术学报,2009, 24(11):149-156,164(EI收录:20100412666783)[43]吴杰康,曾健. 基于收益最大化的水火联合调度模型. 电工技术学报,2010, 25(7): 150-158[44]吴杰康, 龙军, 王辑祥. 基于数字微分算法的系统频率快速准确测量. 电工技术学报,2004,19(4):93-97(EI 收录: 04448436511)[45]吴杰康,李佳宇,张琳,邓永健. 电力市场中基于模糊负荷的实用有功静态安全域. 电工技术学报,2005,20(6):66-72(EI收录: 05419406442)[46]吴杰康,周举,吴强,梁缨,陈国通.基于小干扰稳定约束可用传输容量的计算.电工技术学报,2006,21(9):7-12(EI收录:070110339687)

科研项目:[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梯级水电站群多种效益指标的关联分析与优化技术(项目编号:2007AA04Z197),项目负责人,2007年10月1日~2009年9月30日[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效益测量的红水河梯级水电站群联合发电优化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50767001), 项目负责人,2008年1月~2010年12月[3]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课题, 红水河梯级水电站群节水发电与水能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方法研究(课题编号:20094501110002), 项目负责人,2010年1月~2012年12月[4]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基于嵌入式系统和PLC的多功能励磁装置(立项代码:10C26214502806),项目负责人,2009年11月~2011年11月[5]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嵌入式自适应无互感器多功能电能表(立项代码:06C26224501687),项目负责人,2007年1月~2008年12月[6]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资助计划项目,独立分量分析在互联电力系统在线安全监测中的应用研究(RC20060808002),项目负责人,2007年1月~2009年12月[7]广东省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资金计划项目-工业高新技术领域,面向光伏-光热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的城市柔性用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014A010106026),项目负责人,2015年1月~2017年12月[8]广东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智能电网中多种能源利用效益的关联分析与优化方法(S2013010012431),2014年1月~2015年12月[9]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运行与调度研究(2011jjA60017),项目负责人,2011年3月~2014年3月[10]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网格计算环境下电力设备暂态信号在线监测机理及相关技术研究(桂科自0640028),项目负责人,2006年5月~2009年5月[11]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项目,引入可再生能源的南方电网优化协调运行机制,2012年1月~2014年12月[12]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智能真空断路器研发与产业化示范-智能真空断路器产业化示范(桂科攻12118009-4-1), 主要参与人(排名第二),2012年1月~2014年12月[13]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基于嵌入式系统和PLC的多功能励磁装置(), 项目负责人,2012年1月~2014年12月[14]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基于3G通信和嵌入式技术的10kV配电线路数字化监控系统, 项目负责人,2011年5月~2013年5月[15]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具有自主产权智能控制硬件新产品试制”之子课题“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多功能电能表(桂科攻0630004-5A)”,项目负责人,2006年1月~2007年12月[16]广东省高等院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科技创新项目,广东电网低碳清洁运行的协调机制(2012KJCX0045),2012年10月~2014年10月[17]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 梯级水电站群流域水流输移原理与水机电耦合机理研究(200808MS150),项目负责人,2009年1月~2010年12月[18]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基于网络计算的电力计量平台及相关技术研究(桂教科研[2005]47号),项目负责人,2006年1月~2008年12月[19]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创新计划项目,嵌入式自适应无互感器多功能电能表的研究开发(2007010303A), 项目负责人,2006年8月~2008年8月[20]柳州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基于TD-SCDMA和嵌入式技术的配电变压器信息化监控系统,项目负责人,2011年1月~2012年12月[21]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神经模糊理论在电能表计量中的应用研究(2005A610013),项目负责人,2005年1月~2006年12月[22]广东电网公司河源供电局科技计划项目,配电主设备差异化运维策略研究(031600KK52160004),项目负责人,2017年1月~2018年12月[23]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科技计划项目,基于调度通信中心的 东莞电网运行风险预警、管理和防范技术,项目负责人,2015年6月~2016年12月[24]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科技计划项目,分布式能源接入的配电网电压多目标控制系统研究,项目负责人,2016年1月~2017年12月[25]广东电网公司韶关供电局科技计划项目,35kV电网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研究,项目负责人,2013年1月~2013年12月[26]广东电网公司云浮供电局科技计划项目,专业化管理后子公司变电运行管理模式评价,项目负责人,2013年1月~2013年12月[27]广东电网公司韶关供电局科技计划项目,合理选择山区配电变压器容量的研究, ,项目负责人,2013年11月~2014年5月[28]广东电网公司韶关供电局科技计划项目,变电站10-35kV系统过电压分析及防护, ,项目负责人,2013年10月~2014年8月[29]广西电网公司项目,电力市场中智能动态负荷管理,主要参与人,2004年8月~2005年12月[30]隆安县电业公司项目,隆安县电网“十二五”规划,,项目负责人,2008年。[31]南宁市交通局项目,南宁市站场监控系统,主要参与人,2007年1月~2007年12月[32]南宁市交通局项目,出租车安全监控与调度系统,主要参与人,2007年1月~2007年12月[33]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自适应WT算法的多功能高准确度智能化电度表研制(2003AG2003),项目负责人,2003年1月~2004年12月[34]浙江省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专项,SF6气体微水在线综合监测装置,项目负责人,2005年1月~2007年12月[35]温州市科技攻关项目,直流断路器安秒特性曲线测试系统开发,项目负责人,2005年8月~2006年7月[36]广东省广电集团项目,广东省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型和算法的研究,主要参与者(排名第四),2001年1月~2001年12月[37]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电力市场的运营机制与生产成本研究(000397),主要参与者(排名第三),2000年1月~2002年12月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