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食具:鬲、甗、甑、簋、簠……这些字你会念几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煮水器具 中国古代的食具:鬲、甗、甑、簋、簠……这些字你会念几个?

中国古代的食具:鬲、甗、甑、簋、簠……这些字你会念几个?

2023-09-06 04: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博物馆中琳琅满目的珍品,陶器、青铜器、瓷器、玉器看得眼花缭乱,当你睁大眼睛仔细研究器型、纹饰并拍照留念,最后卡壳于文物面前摆放的标牌:鬲、甗、甑、簋、簠……天呐!这些字都是些什么鬼?怎么念?有啥区别啊?好吧,同学们,我们今天就从古代的食具开始学习。

灶:最原始的灶是在土地上挖成的土坑,直接在土坑内或再于其上悬挂其他炊具进行烹饪。并逐渐演化成后世用土或者砖垒成的灶,现在农村仍在普遍使用。

古代陶灶

现代农村灶台

鼎:鼎在新石器时代均为圆形陶质,是当时主要的炊具,主要应用于煮的功能。商周时期盛行的青铜鼎,有三足圆形或者四足方形两种,多为礼仪祭祀时使用 ,到了秦汉时期,鼎逐渐演变了陪葬品,篆刻铭文来标主人身份,最后演变成了今天仍在使用的香炉,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三足圆鼎

四足方鼎

现代香炉

簋(guǐ):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造型变化复杂,有圆体、方体、上圆下方,无耳、双耳、三耳或四耳。通常与鼎配合使用,是商周时期重要礼器,鼎为锅,簋为碗。据史书记载: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

青铜簋

鼎簋组合

鬲(lì):一种蒸煮炊具,器形小的可用于烧水加热食物和盛酒。其形似鼎,有圆有方,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部分有两耳。与鼎的区别在于足部中空,足壁与器壁相连。 在商周时期极为兴盛,春秋晚期逐渐消失,到战国时期完全绝迹。

陶鬲

青铜鬲

甑(zèng):古代的蒸食用具,为甗的上半部分,与鬲通过镂空的箅相连,利用鬲的蒸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关中名小吃,甑糕名称的由来就和甑这种炊具相关。用甑蒸制而成的糕,因为方言音调读作了“镜糕”。发展到现代社会,甑常用来蒸米饭,现云贵川等地还沿用,外部看起来像木桶,顶部是竹篾编成的向上略拱的圆锥,用此种炊具做出来的米饭,叫做甑子饭。

青铜甑

甑糕

甑子饭

釜(fǔ):一种圆底无足的炊具,必须安置在炉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釜口圆形,可以直接用来煮、炖、炒、煎等,是我们现代炊具“锅”的前身。陶釜自仰韶文化时期便与陶灶进行配合使用,秦汉以来陶砖的制造,促进了炉灶的普及,釜可以直接放置于炉灶进行烹煮,比起鼎、鬲火力更为集中,节省时间和燃料,加上后来冶铁技术的发展,铁釜的性能更加优越,逐渐取代鼎、鬲成为主要炊具。我们耳熟能详的曹植《七步诗》中的“豆在釜中泣”,以及“釜底抽薪”,就是指的这种炊具。

古代铁釜

现代铁锅

甗(yǎn):中国先秦时代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有连体也有分开的,上部放置食物为甑,下部盛水为鬲,上下部之间隔一层有孔的箅,通过蒸汽来烹煮食物。后作为礼器流行于商至汉朝。与鼎、簋、豆、壶、盘等组成成套随葬品。

古代连体陶甗

古代分体青铜甗

簠(fǔ):簠的基本形制为长方形器,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簠出现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

青铜簠

豆:豆作为一种食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造型多为浅盘、浅钵形,高圈足。豆的器形从陶豆开始,到青铜豆,始终保持它的基本造型,而且始终是祭祀礼器组合中重要的一员。

古代陶豆

古代青铜豆

      这些器物有的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有的却经过千年演变慢慢成为我们现今仍在使用的器物,它们被先人所创造出来,慢慢成长变化,曾盛极一时,后被替代衰败,慢慢消失,每个器物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