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腧穴热敏化出现及经穴定位规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热敏灸的操作 热敏灸:腧穴热敏化出现及经穴定位规律

热敏灸:腧穴热敏化出现及经穴定位规律

2024-03-10 04: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热敏灸法特别重视探寻患者“热敏化腧穴”施灸的重要性,

艾灸时相关腧穴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小刺激大反应”

(其他非相关腧穴对艾热仅产生局部和表面的热感)。

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腧穴热敏化现象,这些已热敏化的腧穴称为热敏化腧穴。

腧穴热敏化态在艾热刺激下极易激发灸性感传(约95%的出现率),

乃至气至病所,临床疗效大幅度提高。

热敏灸:腧穴热敏化规律

1、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

对普查健康人群的结果显示,腧穴热敏化出现率约:5~10%,

而对患有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感冒、面瘫、

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激惹综合症、

男性性功能障碍、痛经、盆腔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中风等

20余种疾病者进行艾灸腧穴观察,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平均可达70%左右。

寒证、湿证、瘀证、虚证居多,急性病和慢性病均可出现。

疾病痊愈后,腧穴热敏化出现率下降至10~15%左右。

2、热敏化腧穴与经穴定位的关系

腧穴热敏化作为一种疾病的病理反应,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

但它可以经穴为参照坐标系来定位。

我们曾以30例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

在患者体表共查找出热敏化腧穴121个,与经穴定位的重合率为48.76%。

热敏化腧穴具有时变特性,即随着时间其部位和强度也发生变化。

对热敏化腧穴进行艾灸治疗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3、热敏化腧穴对艾灸的反应

热敏化腧穴对艾热反应表现为:喜热、透热、扩热、传热和非热觉。

平均出现概率为70%,这说明上述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所谓

喜热就是与非热敏化腧穴比较,

热敏化腧穴在艾灸时患者感觉非常舒适,往往能即时减轻疼痛。

尽管这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觉,但这是艾灸适应症的一个重要标志。

喜热现象出现概率为95%左右。

透热是热敏化腧穴的一个主要特点。

所谓透热就是当艾热靠近这个已热敏化的腧穴时,患者可以感觉到艾热通过体表,

深透进入到皮下深部组织,甚至进入胸腹腔脏器,

而在施灸部位,患者感到表面不(微)热深部甚热。

透热现象出现概率为60%左右。

扩热也是热敏化腧穴的一个主要特点。

所谓扩热就是当艾热靠近这个已热敏化的腧穴时,

患者可以感觉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片状扩散。

扩热现象出现概率为80%左右。

传热则是热敏化腧穴的另一个主要特点。

传热即艾灸热敏化腧穴时,患者感觉一股热流沿着某种路线传导,

从而气至病所,甚至患者感到施灸部位不(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甚热。

传热现象出现概率为70%左右。

非热觉是热敏化腧穴的一个奇异特点。

所谓非热觉即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

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

独立出现概率约10%,相兼出现概率约60%。

4、不同疾病腧穴热敏化的分布

腧穴热敏化有其自身的分布规律,研究腧穴热敏化的分布规律,

对于临床推广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及阐述其产生机制有重要意义。

我们多年来已研究了20多种疾病腧穴热敏化的分布规律:

如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感冒、面瘫、

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激惹综合症、

男性性功能障碍、痛经、盆腔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中风等,

初步掌握了这些疾病的腧穴热敏化分布部位的高发区,

如面瘫在翳风穴区、感冒在风池和上印堂穴区、盆腔炎症在三阴交穴区、眼科疾病在耳垂区等。

艾灸百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