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分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热依扎为什么没什么钱 基金分红

基金分红

2024-07-09 06: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分红”,是一个令人心潮澎湃的字眼。

2019年年底,基金分红不断加速,仅四季度以来就有超600只基金大手笔分红。若把时间拉长,根据Wind数据,2019年以来有1700来只基金公告分红,分红金额上千亿。

与2018年全年1332只基金相比,2019年基金分红的数量增加不少,分红金额也已超2018年。

说起基金分红,可能很多基民第一反应就是基金公司要分钱了,简单认为

“分红就是增加买基金的额外收益,意味着基金的赚钱能力强!”

甚至很多投资者将基金是否经常分红作为挑选基金的标准之一,经常购买分红频繁的基金,而对分红少的基金不闻不问。

那么,问题来了,基金分红真的就意味着增加额外收益吗?

其实,这是一种不科学的解读,那今天小源就跟大家聊聊基金分红究竟意味着什么。

基金分红,就是达到基金合同规定的分红条件后,基金管理人将基金的部分“既有收益”,以现金或份额的形式派发给基金份额持有人,它不是一种增量收益。

小源给大家举个例子方便理解:

假设老张手上持有一只基金10000份,净值为1.5元,总值为1.5万元。

老张选择的是现金分红方式,基金每份额分红0.3元。

分红前:持有价值15000元的基金;

分红后:基金的净值=1.5-0.3=1.2元,价值=1.2*10000=12000元,分红=0.3*10000=3000元。

所以,分红之前,老张持有15000元的基金资产;分红之后,老王则持有12000元的基金资产和分红得来的3000元,总资产并没有改变,还是15000元,老张并没有因为分红多拿一分钱,只是基金净值降低了。

这也正是为什么在基金分红之后,当天基金的单位净值会有所下跌的原因。因此,基金分红并没有突然增加你的实际收益,分红的收益就是单位净值的一部分,本身没有创造出新的财富。所谓“分红的基,才是好基”、“分红越多的基,才是越好的基”,其实是不存在的。

既然基金分红不是一件实质性的增利事件,只不过把你赚到的钱再分给你,左口袋倒右口袋而已。那基金分红还有意义吗?

基金分红当然是有意义可言!

首先,基金分红可以间接帮投资者节省一定的费用。基金分红有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两种方式:现金分红指分红的钱直接划拨到投资者的账户中,可以随时支取使用,投资者相当于以免赎回费的方式,将一部分基金资产落袋为安。而红利再投资则是指分红所得的钱直接再购买同个基金产品,而且以分红后的净值购买,这样就不再收取申购手续费了。所以不论是哪种分红方式,都间接为客户节省了一部分费用。

其次,控制该只基金规模。对于一只基金来说,并不是基金规模越大越好,规模过大不仅基金经理的精力难以集中,也会影响操作的灵活性,基金经理调仓进出时间和成本都会增大。而在基金进行分红后,只要有人选择了现金分红的方式,那这部分资金会自动赎回,基金就达到“瘦身”的效果。

所以基金分红并不是额外收益,但可以达到让部分基金的投资落袋为安或进行再投资的目的。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时候不能仅看短期分红而忽略基金的长期收益,在某时段某基金的分红比例高也不能证明其长期的持续分红能力,所以想赚分红而购买基金的投资者要慎重。

关于分红的两种选择方式上,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哪一种更好,应该怎么选呢?

小源建议可以参考以下三点:

第一,根据投资期限的长短进行选择。

针对有些投资者,投资某只基金,特别是一些主题类基金,想博一个短期机会,那么现金分红可能更适合一些,分得的现金不仅可以落袋为安,还可以进行其他品种的再投资。

而如果是长期看好某基金,特别是某基金经理,做长期投资的,选择红利再投能更好的累积份额,在长期的投资中的资金可以发挥“复利”效果。

第二,根据市场的走势作出判断。

假如,当前整体无论是指数点位还是估值等各项指标均反映出市场处于历史低位,如果大家对未来态度是积极乐观的,那建议选择红利再投,可以在低位以不需要申购费的方式增加份额,等到市场回暖,相对现金分红来说能取得更好的收益。

反之,在市场过热,预期未来行情会走坏的情况下,应该更多考虑现金分红落袋为安。

第三,根据具体基金进行判断

对于一些定期开放的基金来说,基金合同成立之后会进入封闭期,通常为1年、2年,甚至是3年,因为封闭期不可以赎回,所以就可以选择通过现金分红的方式兑现部分收益。

此外,如果选择基金定投,小源则不建议选择现金分红。因为基金定投贵在长期持有,如果一边定投一边又选择现金分红,那就相当于一边把钱从基金资产中拿出来,一边又通过收取申购费的方式将钱放进去。

风险提示: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分红并不改变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也不会因此降低基金投资风险或提高基金投资收益。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人投资前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