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烛之武退秦师语言智慧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2024-07-14 14: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巩固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很多学生学习文言文,常把它当做古汉语材料来阅读,死抠字词句,拆分割裂文章,使学习活动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应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深入领会文义。

2、讨论法:通过自由讨论或小组讨论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该文内容,作者流露的感情,表现技巧及学习感受。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扩充课堂容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充分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三、烛之武退秦师——说学法

学情分析 :刚踏入高中的学生,古文学习的兴趣还有所缺乏,学习的方法还比较单一。针对这一现状,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要进行学法指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本课的学法有自主学习法,反复诵读法,归纳总结法,讨论探究法。这些方法关注的是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课时:2个课时(只说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四、——说教学过程

1、布置预习

⑴ 通过网络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左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⑵ 熟读全文,参看提示、注释,疏通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⑶ 分析烛之武的形象

设置以上预习的依据是: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课前预习也体现了生本教育的新理念。 课前预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为顺利进入新课堂打下了基础。

2、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端,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兴趣。 孙子兵法是我国几千年来的智慧的结晶: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 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时提问学生:《三国演义》中我们最佩服且最有雄才大略的是谁?学生会回答是诸葛亮。当大敌压境,当国家将亡,我们将怎么办?几千年前的烛之武为我们提供了借鉴,请看《烛之武退秦师》。

(2)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所掌握的资料简介《左传》

《左传》 是 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它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作者在选材、描写和评论时,往往带有自己的褒贬和爱憎。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它善于描写战争,还善于刻画人物。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3、教学新课

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再让学生诵读全文。而且把诵读课文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整个教授新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基础知识

整理文章中重点词、词组、句式

实词:贰 军 师 子 是 鄙 远 陪 赐 朝夕 版 唯

虚词:既 以 之

一词多义:若 说 辞 鄙 微 之

词组: 以为 “所”字词组

句式:判断句 倒装句

对于重点词,词组,句式的理解,要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文言文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词存在一词多义现象,可以用总结归纳法把以前学的和现学的总结归纳起来,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理清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先理清文章思路,然后用ppt演示春秋时期形势图和秦晋围郑形势图,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整个战争的局势。

启发诱导,自主合作探究。

1)轻声朗读课文,思考烛之武在什么情况下“退秦师”的?(自主思考并回答)

由此问题引出文章的第一段,分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两点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二点。其一,郑国曾二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 632 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盈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烛之武是怎样出场的?第二段对表现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

此段为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荐,道出了烛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场时,就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关注。

3)全班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师的?(学生小组讨论,理解内容,分出层次。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

烛之武的说辞共125个字,语言非常精炼,含义丰富,可分为五层:

A.站在秦国立场上,博得秦伯好感,为进一步说服秦伯提供可能。

B.说明亡郑利晋,保郑利秦,动摇秦亡郑的信心。

C.进一步利益诱惑,使秦舍弊求利,放弃原有做法。

D.抓住秦晋之间的历史矛盾,离间秦晋联盟。

E.预测未来,指出晋的贪婪将威胁到秦的发展。

总之,在短短的百余字内,烛之武站在秦的立场上,替秦分析围郑的利弊,层层深入,句句击中要害,又句句打动秦伯,使秦国最终撤去了包围,保全了郑国。整个说辞充分表现出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4) 秦伯退师后,晋文公表现如何?体现了晋文公是个怎样的人?(自由讨论)

此问引出文章的最后一段,这段对事件结果的交代,也顺便表现了晋文公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在盟友变敌友的情况下,晋文公并没有感情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正是晋文公日后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3)烛之武形象分析,结合现代观念认知。

结合现代观念去分析人物形象,有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思想深度。在此过程中要突出强调烛之武“先国家而后私仇”的深明大义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烛之武是个综合人才:

A.政治观察家: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烛之武首先是一个政治观察家,熟知各国历史及现实。

B. 哲学家:抓住主要矛盾,并分析和解决矛盾。

C.心理学家:能够抓住对方的心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说服了秦君。

D.辩士:语言表达能力极强,极富艺术感染力。

E.爱国志士:对郑国态度。

F.普通人:发牢骚。

总之:忠义、智慧、勇敢。

《左传》就是这样通过正面和侧面,用精彩的语言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4.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做课后练习

五、烛之武退秦师——说板书设计: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离

作者:我是王老师 微信号dahan775885(关注我微信,回复高一语文,免费获取高一语文习题集及解答,高一语文复习资料)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