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告】从海外经验,看“碳达峰”背景下粗钢原料 发展路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炼铁高炉图片欣赏 【专题报告】从海外经验,看“碳达峰”背景下粗钢原料 发展路径

【专题报告】从海外经验,看“碳达峰”背景下粗钢原料 发展路径

2023-09-30 19: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专题报告】从海外经验,看“碳达峰”背景下粗钢原料 发展路径

1“碳达峰”背景下,钢铁行业降低碳排放的必要性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正式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全球2020年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量为315亿吨,中国碳排放量达到94.5亿吨,位列第一。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中,工业排放占比24%,其中又以黑色冶炼行业居首。根据中国冶金协会测算,中国钢铁碳排放量占全球钢铁碳排放总量60%以上,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总排放量15%。“碳达峰”目标下,钢铁将成为重要的试点行业。从数量上测算,一般认为1吨钢材冶炼对应2吨碳排放量。根据《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2025年前,钢铁行业实现碳排放达峰。到2030年,钢铁行业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30%,预计将实现碳减排量4.2亿吨。2021年3月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在中国钢铁发展论坛上表示,钢铁行业要努力在“十四五”期间提前实现碳达峰。实现该目标有五大路径,分别是推动绿色布局、节能及提升能效、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和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除了这五大路径,骆铁军还再次强调,实现碳达峰要从钢铁产量下降入手。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碳达峰”背景下,对钢铁行业的潜在供应和原料的影响做出分析。正如上文所言,为应对碳排放量降低,可行路径包括产业布局、循环经济、技术革新和原料优化、甚至直接降低产量等手段。本文侧重于分析“碳达峰”长期背景下,高炉和非高炉冶炼技术优化过程中,对

、废钢等原料工艺配比和技术上的要求和影响,不涉及其他产业经济布局之类的措施。并且,本文尝试测算通过工艺配比和炼铁技术替代等方式对粗钢碳排放减量的贡献量,文中各生产环节碳排放系数均来自于学术专家文献结果,由于专业限制,文献结果与实际减排量或存在一定误差。

2粗钢冶炼碳排放减排的技术路径

高炉炼钢中,CO2来源主要来自焦炭和煤粉。铁矿石在高炉中,通过碳和碳氢化合物的作用下被还原,产生CO、CO2、H2和H2O,最终产生CO2。根据碳平衡和物料平衡测算,1吨铁需要0.5吨还原剂,整个过程CO2排放量约1.5吨。叠加烧结、焦化等环节,对于全流程高炉炼铁,1吨钢大约对应2吨CO2排放量。从现有海外成功经验来看,粗钢冶炼碳排放减排的技术路径主要包括:高炉工艺: 铁前环节,降低焦比和炉料结构优化;铁后环节,碳排放捕捉。非高炉工艺: 提高电炉炼钢比例,氢能冶金等新工艺革新。本文主要分析,降低碳排放目标下,通过提高原料质量,降低焦比、提高球团矿比例、提高电炉炼钢比例、氢能冶金等方式,对于现有铁矿石、废钢等原料的供需结构影响。并尝试测算,不考虑技术突破,在现有资源容量限制下,通过技术更新和工艺手段对碳减排的潜在贡献量。

3高炉低碳冶炼:降低焦比,炉料结构优化

3.1高炉炼钢工艺介绍全球炼铁工艺主要分为高炉和非高炉。高炉炼钢是指应用焦炭、含铁矿石和熔剂在竖式反应器——高炉内,连续生产液态生铁的方法。2019年数据显示,全球炼钢金属炉料中,超过65%是高炉铁水,大约30%来自废钢,其余不到5%来自直接还原铁。由于中国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晚,废钢供应不足,中国目前炼铁工艺中高炉-转炉系数达到90%。除中国外,全球高炉炼钢占比不到50%。

对于长流程高炉生产企业来说,主要炼钢环节包括:焦化、烧结、高炉、炼钢、轧制五大工序。据刘宏强等学者测算,高炉炼铁中,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集中高炉和烧结环节。铁前系统的二氧化碳排放约占整个钢铁工业排放的70%以上,因此减少铁前工序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碳减排的重要切入点。

3.2高炉炉料结构改善路径:降低焦比

CO2排放主要来自入炉的焦炭和煤粉。因此,为实现低碳排放,降低焦比成为重要的实现方式之一。但决定焦比系数取决于高炉炉体、炉料结构、焦炭质量、喷吹煤等多重因素。降低焦比与其说是实现路径,不如说是低碳冶炼实现后的综合结果体现。根据宝武等测算,吨钢焦比每降低1kg/t,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0.0005吨。70-80年代以来,以日本、欧盟为主,全球高炉经历大型化、集中化演变,伴随主焦煤日渐稀缺和喷吹技术改进,全球高炉焦比系数明显降低。对比来看,目前国内高炉入炉焦略高于全球。根据钢协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钢协会员单位平均高炉燃料比在540kg/t,高于日本、欧盟等先进水平40kg/t。其中,日本炉料结构与我国相似,球团比例不高,主要通过提高入炉矿Fe品位降低焦比。欧盟主要通过提高球团矿比例降低焦比。随着国内高炉产能持续置换,高炉大型化推进,国内综合炼钢焦比近年有望进一步下降。降低焦比的另一个潜在突破技术在于喷吹氢作高炉还原剂的技术。已有高炉富氢技术主要通过喷吹高氢碳比燃料/还原剂来替代喷吹煤实现。例如用喷吹焦炉煤气、天然气、燃料油来部分替代喷吹煤粉。但焦炉煤气、天然气、燃料油、煤粉都是化石燃料或来源于化石燃料,无法改变碳排放量。因此,现有技术突破集中于直接喷吹氢气来减排。目前,欧盟、日本都在进行富氢气体炼铁技术开发。国内包括宝武、山西晋南钢铁集团等都在推进这一技术革新。高炉直接喷吹氢气技术尚未实现工业化,关于这一技术的难点和条件约束我们将在下文氢能冶炼部分一起阐述。

假设国内高炉燃料比降低至国际先进水平,铁水维持9亿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0.18亿吨(9*40*0.0005)。高炉实际生产数据显示,低燃料消耗和炉料结构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高入炉矿品位、低渣量、高的煤气利用率是实现低焦比的关键。因此,下文中,我们主要集中探讨炉料结构改善。3.3 高炉炉料结构改善路径:球团矿替代烧结矿要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同时降低能耗,炉料结构是物质基础。炉料结构是指高炉炼铁时装进高炉的含铁炉料的构成,指自然富铁矿(块矿)、烧结矿和球团矿三类炉料在使用时的搭配组合。铁矿石原矿直接开采的原矿粒度较大,需要进行破碎之后才能入炉或者选矿。对于品位高的矿石而言,经过破碎后,粒度在10mm-30mm范围的铁矿石可以直接入炉,即“块矿”;粒度在1mm-10mm的铁矿石可以作为烧结矿原料,即粉矿、粗粉;品位低于40%的矿石,需要经过细磨、选矿才能达到高品位具有经济利用价值,这类矿石称作“精粉”。粉矿只能用于生产烧结矿,精矿既可以用于球团矿的原料,也可以与粉矿混合成为烧结矿的配料。由于资源禀赋和环保要求的差异,国内外高炉炉料结构差异很大。其中,我国和日韩等国家炉料结构相近。我国炉料中70-80%均为烧结矿,球团占比约15%,块矿占比5%-10%。美国、欧盟等国家大约90%以上均为球团矿,烧结矿和块矿比例较低。但随着国内环保趋严常态化,烧结持续环保限产,我国球团矿比例近年来逐渐提升。根据钢联的炉料结构统计,2017年,国内高炉球团比例约13%,2020年年底,这一比例提高至17%。2017年之前,高炉生产目标以经济利润为主,即高炉配料以降低生产成本,经济利润最大化为目标;2017年之后,高炉生产目标以经济利润和环保减排为综合目标,高炉配料需要在二者中实现均衡。高炉炉料配比目标:1)经济性:总利润 = 产量 * 吨钢利润2)污染物减排烧结环节是把精矿粉、无烟煤和石灰粉烧结成块,使它有足够大的强度和块度,再送入高炉冶炼的过程。球团生产中靠高温焙烧,且烧结环节中主要燃料来自焦炉煤气等,在所有冶炼环节污染排放量最大。部分学者研究显示,从碳排放角度讲,球团工序的吨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烧结工序的 20%~45%。因此,增加球团矿替代部分烧结矿成为了行业的主要共识之一。这一技术路径的认可同样来自欧盟等国的成功经验。欧盟在碳减排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北欧用全球团和添加转炉渣、钢铁企业固废压块和废钢等形成了独特的炉料结构,也创造了低碳排放的世界记录。1990年,欧洲高炉炉料以烧结矿为主,烧结矿超过80%。到1996年,欧洲高炉中球团比例普遍达到20%,部分已经开始达到70%。目前,欧洲高炉几乎不用烧结矿,球团矿比例达到90%。制约国内炉料结构中球团矿比例大幅提升的主要因素在于可供资源的稀缺。上文提到,我国目前主要进口的澳洲、巴西粉矿主要用于烧结矿,用于造球的精粉和球团直接进口量较少。尽管在全球低碳排放共识下,矿山也随着钢厂的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低硅低硫的粉矿和精粉球团矿产量。但精粉和球团等品种调节增速较慢,国内球团新增产能也在逐步建设。短期环保压力严格背景下,球团和精粉短期供应量预计难以快速满足环保日益趋严下对球团矿的需求增量。比例上,目前国内铁水中球团矿比例约17%,即1.5亿球团用量。1.5亿吨球团矿中,约70%来自于以国内精粉为原料的自产球团矿,18%来自于以进口精粉为原料的自产球团矿,13%来自于直接进口球团。全球球团可贸易量容量较小,2019年全球铁矿石贸易中,仅有8%为球团矿,即1.6亿吨。其中,中国进口球团3000W吨,占全球可贸易球团量20%左右。以2025年为节点,假设国内粗钢产量每年增长1%,每年2.5%的球团矿比例提高(对应2025年球团入炉比例达到30%),对应球团矿需求约每年增加2500W。这要求,国内铁精粉产量能够每年增长2000W吨,海漂球团矿市场每年增长2000-2500W。若将5年规划压缩至更短时间内实现,则会带来短期球团供需市场失衡,再更多供应释放之前,球团和精粉溢价将维持高位。假设国内铁水顶部在9亿吨左右(不考虑铁水增速),每1%的球团矿使用系数替代烧结矿,将带来0.032亿吨碳排放降低(9*1%*2*22.24%*0.8)。假设在2025年球团入炉比例达到30%,则对应大约0.4亿吨碳排放下降。

4非高炉减碳路径:电炉、氢能冶炼

除高炉低碳冶炼技术之外,非高炉冶炼对于碳减排推动更为直接。以海外经验来看,美国、欧盟等国家通过电炉替代高炉已经实现碳排放明显下降。现有技术革新集中“氢能冶炼”等冶炼方式。4.1 非高炉减碳路径:电炉炼钢电炉炼钢原料为废钢,电炉法主要利用电弧热,冶炼过程一般分为熔化期、氧化期和还原期。根据姚聪林等多为行业专家测算,电炉炼钢碳排放比例仅有高炉炼钢的1/2不到。电炉炼钢比例的提高将明显降低整体炼钢的碳排放总量。世界主要电炉产区集中:中国、北美、欧盟、印度、土耳其等国家。但其在各个经济体内部的产量占比分化较大。中国产量中,仅有10%为电炉钢,全球除中国外,50%产量为电炉钢。其中,欧洲、美国等电炉钢占比超过50%,中东87%,土耳其76%.

2000年以来,全球都在大力发展电炉钢。除中国外电炉钢比例从2000年的40%提高至2020年50%左右。中国在2016年之前,废钢炼铁主要以环保污染极大的非法中频炉为主。2017年以来,电炉钢进入高速发展期,但绝对值比例仍仅有10%。截止2020年年底,全国电炉总产能1.6亿吨。2021-2023年期间,全国将要投产电炉2000多万吨。不过,尽管电炉产能持续增长,但因为成本不具备长期优势,实际电炉产能利用率近年来仅维持着在60%-70%之间,产能利用率未能打满。

以美国、土耳其等海外经验拉看,发展电炉钢、提高电炉产能利用效率的主要方向为:1)废钢资源非常丰富;2)能源成本低廉。普遍认为,废钢价格长期低位运行,是促使电炉钢发展的重要前提。废钢价格的长期低位运行,表明本国内Fe元素供应持续过剩。以美国为例,美国粗钢产量于1965年进入峰值,1969年,美国废钢铁积蓄量已经达到75亿吨,是当年粗钢产量的5.85倍。废钢大量供应导致美国废钢价格持续低位,1965年之前,美国废钢价格仅有30美元/吨。1960-70年代,美国废钢比例持续增加,1965年,美国废钢比例仅有10%,2020年,这一比例达到70%。

阻碍短期电炉产能释放的因素在于:废钢资源可供应量和缺乏持续性成本优势。从2016年以来的国内铁水-废钢价差可以看到,电炉和高炉成本呈现动态平衡,电炉炼钢并不具备趋势性成本优势。复盘海外废钢和铁矿石,在2000年之前,电炉产量比例不高,发达国家工业化后期废钢供应量大幅增加,电炉工艺较高炉工艺长期呈现成本优势。但在进入2000年以后,电炉产量大幅增加,与海外废钢供应基本匹配。近5年来,海外可贸易废钢量基本维持在1亿吨左右。尽管2021年中国废钢进口放开,但考虑价格倒挂和中国固废法约束,1-2月份实际进口仅有2万吨。中国电炉发展,需要更多依赖国内废钢的供应周期回升。根据钢铁行业十四五规划,计划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铁、锰、铬等矿石资源保障能力显着增强,其中铁金属国内自给率达到45%以上,国内年产废钢资源量达到3亿吨。根据现有废钢供应模型(0.14*即期粗钢产量+0.5*20年前粗钢产量),2020-2025年期间,废钢供应量每年以1000-1500万吨增幅增长,2025年之后每年供应增速增加3000-4000万吨。随着我国15-20年前的粗钢产量进入报废期,未来5年国内废钢供应量较为充裕。电炉钢长期产能增加,产能利用率提升,需要其冶炼成本曲线长期低于高炉。而在2016年电炉迅速发展以来,国内铁水-电炉成本整体呈现收敛态势,电炉成本优势尚不明显。电炉增产或需要更多政策扶持。同样假设铁水和粗钢在当前的9亿吨和10.56亿吨见顶,电炉钢每增加1000W,即可减少碳排放0.1亿吨。假设国内电炉产能在2025年增加至3亿吨,产能利用率从当前的70%提高至90%,则对应电炉钢产量增加1.58亿吨至2.7亿吨,对应减少碳排放量1.58亿吨。可见,相较于高炉炉料结构改善,电炉炼钢比例提高对碳排放减排效果更为突出。4.2、非高炉减碳路径:氢能冶炼(H-DR)氢能炼钢是指在用可再生电力生产的氢替代传统炼铁使用的焦炭。在传统高炉炼铁工艺中,焦炭中的碳与铁矿石中的氧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如果使用氢气替代焦炭,氢气将与铁矿石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水,实现炼铁过程的零排放。部分业内专家表示,“炼铁环节中,除了通过基于氢气的直接还原技术和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实现减排以外,当前没有更多的方式。”“氢气炼钢”是钢铁工业当前已知的最佳减排技术。国内外多家钢厂均已在开展“氢能炼钢”实验,并计划于5-10年内投入商业使用。其中,蒂森克虏伯开始在高炉中使用氢气;萨尔茨吉特携手西门子建风电制氢工厂;奥钢联“绿氢试验工厂”正式投产。国内的宝武集团、河钢集团、酒钢集团等钢铁企业都曾发布氢能炼钢相关的规划,其中以宝武集团的“核能制氢+氢能冶金”最为令人瞩目。根据中核集团测算,一台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机组可满足180万吨钢对氢气、电力及部分氧气的能量需求,每年可减排约300万吨二氧化碳,减少能源消费约100万吨标准煤。即,相较于传统高炉炼铁,“氢能炼钢”可几乎实现无碳排放。但氢能冶炼有两点限制,一是,前期投资巨大,尤其是氢储能技术和其相关固定资产投资;二是,需要定制无碳化球团矿。尽管这一技术在海外已经有成功试点,但配套氢储能和运输仍然尚未达到商业化和规模化,氢环节的制约,决定了短期内我国还无法使用该技术能够替代的高炉冶炼。

5“碳达峰”背景下,主要原料供需结构变化

对于原料供需方面:根据铁矿石长期平衡表测算,随着2021年海外生铁恢复结束,全球铁矿石供需在2022年将重回供大于求格局。考虑球团对粉矿替代、废钢对粉矿替代,预计2022年之后,“碳达峰”驱动下,铁矿石粉矿供需压力将进一步增加。整体矿价长期中枢将向60-90美元/吨收敛。与此同时,“碳达峰”背景下,对精粉和球团等“好料”需求的快速增加,将导致精粉和球团的结构性溢价居高不下。因此,长期来看,伴随自身供需扭转,矿价中长期价格中枢下移,但精粉和球团的结构性溢价将持续扩大。废钢:电炉等短流程炼钢对于钢铁行业“碳达峰”的实现至关重要。电炉冶炼比例提升,需要废钢等原料成本持续低于高炉铁水。参考美国经验,若从市场化角度演变,需要粗钢整体产能过剩+废钢供应增速远大于铁矿供应增速等条件配合。当前粗钢、铁矿石供需偏紧背景下,尚难看到电炉通过成本优势市场化替代高炉冶炼,电炉冶炼大力发展需要更多政策扶持。不过,我们上文中也在反复提及,尽管球团、废钢等对主流粉矿需求有一定替代。但这一替代进程非常缓慢,且需要上游矿山产品结构调整、废钢资源释放等资源限制。工艺改进对于原料的短期影响十分有限。焦炭:伴随高炉炉料优化和整体焦比下降,焦炭长期需求面临增速下滑。假设铁水总量维持9亿吨,到2025年实现40kg/t的焦比下降即对应720万吨/年(9*0.004/5)的焦炭需求下滑。即,伴随焦比下降,长期焦炭需求增速将小于铁水产量总体增速。不过,伴随高炉炉料优化和高炉大型化,对焦炭强度等要求也在提升,高品质焦炭与低品质焦炭的结构性价差同样会持续扩大。

6总结及建议

综上,作为全球碳排放第一的工业行业,十四五“碳达峰”背景下,钢铁行业如何实现碳减排将成为长期影响因素之一。现有钢铁冶炼碳减排技术主要集中高炉铁前和非高炉冶炼替代。高炉铁前核心在于炉料配比结构改善,用品位较高、生产污染小的球团矿替代将品位较低、生产污染较高的烧结矿。根据钢铁行业规划,计划在未来5年内将球团矿使用比例从当前的17%提高至30%左右,对应碳减排大约0.4亿吨。但球团矿比例的提高要求充裕的原料资源支撑,需要全球球团、精粉产量、中国精粉产量持续增长以配合。非高炉冶炼对高炉冶炼的替代集中于电弧炉和氢能冶炼等工艺。其中,电弧炉对高炉-转炉碳减排的影响较高。每增加1吨电弧炉钢材替代高炉钢材,即可较高炉-转炉生产工艺降低1吨碳排放量。随着我国15-20年前的粗钢产量进入报废期,未来5年国内废钢供应量较为充裕。电炉钢长期产能增加,产能利用率提升,需要其冶炼成本曲线长期低于高炉。而在2016年电炉迅速发展以来,国内铁水-电炉成本整体呈现收敛态势,电炉成本优势尚不明显。电炉增产或需要更多政策扶持。

从数量上测算,一般认为1吨钢材冶炼对应2吨碳排放量。在不假设铁水、粗钢产量变化的前提下,通过高炉炉料结构改善、电弧炉冶炼工艺替代等方式可以降低碳排放约2亿吨,较当前碳排放量下降约10%左右。但考虑中国需求尚未见顶,粗钢产量在未来5年内共计仍有8-10%左右增量。仅仅依赖炉料改善、技术替代等方式尚难以实现碳减排目标,2025-2030期间碳减排更多依赖于粗钢产量自身见顶回落。

风险提示

海外需求变化,国内环保政策变化,钢铁控产量政策变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