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技术文摘】面向政企专线的承载方案和策略探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点到多点专线 【华信技术文摘】面向政企专线的承载方案和策略探讨

【华信技术文摘】面向政企专线的承载方案和策略探讨

2024-06-30 19: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政企专线承载技术和投资分析

政企专线业务选择何种承载技术应取决于技术方案的性能和投资两个方面:

3.1 政企专线承载技术分析:

现有政企专线主要承载技术有几类,SDH/MSTP、IP RAN、PE-OTN等。各类承载技术在政企业务承载中有各自的特点。SDH/MSTP是运营商的传统传输网络,主要用于提供标准2M电路,用于2G基站、传统语音电路、政企综合接入高可靠数字电路等;MSTP是在SDH的基础上增加了以太网交换技术,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等多种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2-1000M的接入带宽;IP RAN:是指使用IP/MPLS技术来承载业务的组网方式,适合用于承载电信自营业务,包括移动回传、固定语音、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政企专线等业务。目前,IP RAN主要承载了3G、LTE移动回传业务,并逐步推进政企专线的承载。PE-OTN是一种新兴的承载技术,融合了OTN、TDM和分组(PKT)三个平面的技术,使得L0/L1/L2能够协同工作,可以完全满足带宽、品质和成本方面的综合要求。下表从时延、安全性、带宽、可靠性、OAM等多方面比较分析以上三种技术:

表1 政企专线承载技术分析

相比MSTP,PE-OTN的带宽更大,并带有统计复用的功能;相比IPRAN,PE-OTN在时延、可靠性、安全性方面具备优势。

3.2 政企专线承载方案的投资分析

政企专线可以分为地市内和跨地市业务,对于跨地市场景,跨地市段均采用省干波分承载,投资差异较小;另一方面,政企专线客户中比例最大的为点到多点场景,因此本文对地市内点到多点的政企专线场景进行建模,分析不同的承载方式(MSTP/IPRAN/PE-OTN)下不同速率(2M/10M/50M/100M/500M/1G)业务的带宽分摊成本

方式1:端到端IPRAN承载:

地市核心设置一对RAN ER

县市设置汇聚ER设备,10GE双挂至RAN ER

汇聚层设备B设备对口字型10GE上联;

客户接入点设置A类设备,客户中心局站设置B类设备

地市核心设置一对RAN ER

县市设置汇聚ER设备,10GE双挂至RAN ER

汇聚层设备B设备对口字型10GE上联;

客户接入点设置A类设备,客户中心局站设置B类设备

图1 IPRAN承载政企专线的示意图

方式2:端到端MSTP承载:

设置县到市10G 骨干环,通过OTN承载解决

汇聚层组建4个节点的2.5G汇聚环

客户接入点设置小型化SDH设备,客户中心局站设置接入SDH设备

设置县到市10G 骨干环,通过OTN承载解决

汇聚层组建4个节点的2.5G汇聚环

客户接入点设置小型化SDH设备,客户中心局站设置接入SDH设备

图2 MSTP承载政企专线的示意图

方式3:PE-OTN承载:

设置市县80*100G OTN系统

汇聚层组建4个节点的8*10G OTN 系统

客户中心局站设置小型分组化OTN设备,客户接入点设置MSTP设备

设置市县80*100G OTN系统

汇聚层组建4个节点的8*10G OTN 系统

客户中心局站设置小型分组化OTN设备,客户接入点设置MSTP设备

图3 PE-OTN承载政企专线的示意图

通过投资分析可得到三种承载技术的相对价格对比,从投资角度提供承载策略的建议。本文投资分析主要考虑承载设备的投资,其他综合配套投资与设备投资成比例关系,基本不会影响三种承载技术投资排序。单条端到端政企电路的设备投资组成:接入设备成本加上汇聚层及以上设备的带宽分摊成本,接入设备成本=客户接入点设备价格+客户中心设备价格÷单客户电路条数,汇聚层设备分摊成本=板卡价格÷板卡带宽*电路带宽。

考虑到各厂家的设备价格存在一定的差别,选取2015年三大厂家在某运营商集团的集采价格的平均值为估算依据,得到三种承载方式的投资价格Y和电路带宽X的关系:

IPRAN:Y=5167+156X;

MSTP:Y=16167+393X;

PE-OTN:Y=56667+55X

图4 三种承载技术投资对比

三种承载方式的接入层投资相对固定,PE-OTN˃MSTP˃IPRAN;

汇聚层和核心层以上的投资跟带宽成正比,MSTP˃IPRAN˃PE-OTN

三种承载方式的接入层投资相对固定,PE-OTN˃MSTP˃IPRAN;

汇聚层和核心层以上的投资跟带宽成正比,MSTP˃IPRAN˃PE-OTN

通过以上分析,计算得到三种承载技术的投资大小关系:

带宽小于100M时,IPRAN≤MSTP≤PE-OTN

带宽大于100M小于500M时,IPRAN≤PE-OTN≤MSTP

带宽大于500M时,PE-OTN≤IPRAN≤MSTP

带宽小于100M时,IPRAN≤MSTP≤PE-OTN

带宽大于100M小于500M时,IPRAN≤PE-OTN≤MSTP

带宽大于500M时,PE-OTN≤IPRAN≤MSTP

4

政企专线承载方案及策略

对于运营商而言,政企专线业务应本着“效益优先,兼顾长远”的原则,根据实际不同应用场景,客户类型,合理选择承载技术。从投资分析,带宽较小时,IPRAN承载技术具有一定优势;从技术角度分析,MSTP最为成熟,可靠性高;PE-OTN能提供最全面的综合承载能力,但现阶段PE-OTN设备厂商对VC和PKT交叉的支持程度不一,在部署时应选择支持统一交叉功能或后续可支持统一交叉功能的设备,现有大部分PE-OTN设备不支持低阶VC交叉功能,若要支持低速TDM业务,需选择PE-OTN下挂MSTP的方式。从网络发展角度,现有MSTP和IPRAN均为存量网络,且在接入层具备大量接入资源,应充分利用;而现有PE-OTN网络节点较少,新建需要较大投资。综合分析投资、技术、以及网络现状,现阶段政企专线的承载策略如下:

(1) 高质量专线业务(对时延、用户隔离等要求较高):

带宽˂100M时,充分挖潜MSTP网络能力

带宽≥100M时,可在网络汇聚层采用PE-OTN网络,接入层利旧MSTP资源

(2) 普通质量专线业务:

带宽˂500M时,可选择IPRAN网络

带宽≥500M时,应选择采用PE-OTN网络

随着高质量、大带宽政企专线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和业务节点的逐步下沉,而运营商现有的MSTP和IPRAN将难以承接,势必需要扩大PE-OTN网络的建设规模;另一方面,多网并存也将提高运营商承载网络的建设和运维成本。结合各种因素,应建设一张综合统一的政企承载网络,逐步融合现有的MSTP、IPRAN、PE-OTN网络,可分为两个步骤:

近期:考虑到政企业务主要分布于市区及县中心,采用PE-OTN部署市县OTN以及市区骨干层OTN,满足新增的FE、GE大颗粒、高品质政企业务接入;与此同时,将存量的MSTP FE以上专线割接至PE-OTN,释放现网MSTP资源,以承接小颗粒高质量专线。

远期:融合IPRAN、MSTP、PE-OTN三张承载网,汇聚层以上的MSTP网络逐步停止建设,核心层、汇聚层部署PE-OTN节点,接入层实现IPRAN、MSTP、PE-OTN等多种方式接入。

图5 政企专线承载网络演进图

5

结束语

面对政企专线业务承载需求的不断丰富,运营商现阶段可通过挖掘MSTP、IPRAN、OTN等技术和网络的优势,分场景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同时最大限度的节约投资。未来随着MSTP网络规模的逐步萎缩,形成以PE-OTN为核心,多种接入技术共存的统一政企专线承载网络。

参考文献

[1] 简伟,马小梅,师严等. 面向城域综合承载的分组增强型OTN技术及应用需求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5(3):16-20

[2] 倪伟,刘锐,陈君.统一承载平台的POTN组网方案[J].邮电设计技术,2015(3):31-34

[3] 马培勇,卢泉,孙嘉琪.IPRAN+MSTP承载政企专线组网方案研究[J].移动通信,2016,40(18):73-76

[4] 夏芸,郑晓峰,宋继恩. 全业务背景下本地传送网PTN+OTN组网策略[J].邮电设计技术,2013(7);60-63

[5] 孙嘉琪,杨广铭,尹远阳.IPRAN承载政企业务部署方案研究[J].移动通信,2016(12):70-73

[6] 郑霖,浅析客户专线业务的网络承载技术[J].无线互联科技,2016(19):22-24

[7] 陈仲钗,IPRAN政企业务承载策略[J].电信快报,2016(4):16-20

[8] 何军委,陈秀锦.PeOTN承载大客户业务技术探讨[J].邮电设计技术,2016(5):16-20

[9] 徐云斌,杨会峰,张海懿. PTN承载政企专线的安全性考虑[J].电信网技术,2016(2):31-34

[10] 程伟强,王敏学,张晴. 城域POTN应用、设备和组网需求及分析[J].邮电设计技术,2015(3):06-10

[11] 缪志峰. 基于OTN的专线业务融合组网策略承载[J].电信快报,2016(3):43-47

[12] 吴剑锋,林冠百.政企专线业务承载方案探讨[J].电信快报,2016(5):14-23

[13] 谢彦禹.OTN在移动传送网建设演进中的应用探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12):170-176

[14] 晏伟娜,陆源.IPTV业务驱动下的县乡承载策略研究[J].山东通信技术,2016(6):13-15

[15] 朱娅敏,刘继浩.基于分组增强型OTN的大客户专线业务解决方案.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5年年会论文集,2015:479-48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