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点倒火风向 2022

2022

2023-12-22 07: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章末检测卷(二)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约120 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到达最高点后开始滑行下降。之后,返回器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距地表50 km的高度与大气层激烈摩擦。如图示意“嫦娥五号”返回器返回路径。据此完成1~3题。1.“嫦娥五号”返回器初次进入大气层进行减速时位于(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2.“嫦娥五号”返回器从距地表50 km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气温变化是(  )A.持续降低 B.先降低,后升高 C.持续增高 D.先升高,后降低3.“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对流层气温变化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增强 B.地面辐射减弱 C.太阳辐射减弱 D.地面辐射增强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黄)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安全越冬。近日,绿化部门对城区主要道路、景区、游园等地的树木进行了统一涂白,行道树树干刷白高度统一控制在离地面1.5米处,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4~5题。4.绿化部门对城区行道树涂白的目的是(  )①杀菌、防止病菌感染 ②杀虫、防虫,减少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 ③起到一定美化作用 ④防冻害、避免早春霜害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5.关于树木涂白的作用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效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大量流失B.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减少树皮开裂C.使得树木萌芽和开花提前,以躲过早春低温冻害D.增加树木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的概率2021年九月底至十月中旬,全国多地开始实施限电政策,其目的之一是为了整治大气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6.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  )A.② B.⑤C.③ D.⑥7.限电政策的实施,对大气受热环节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①增强 B.③减弱 C.④减弱 D.⑥不变在我国北方某地区,农民将庄稼花子留在田地,将秸秆覆盖地表过冬。春季时,发现秸秆覆盖地比裸地冻结土壤融化时间要晚。据此完成8~9题。8.秸秆覆盖下的地表作物能安全越冬,主要是因为秸秆(  )A.增大地面反射 B.减弱地表热量散失C.加强太阳辐射 D.减少地表水分蒸发9.与裸地相比,该区域秸秆覆盖地冻结土壤融化时间较晚的原因是(  )A.地面吸收弱 B.地面辐射强 C.大气反射强 D.大气逆辐射弱2019年9月到2020年2月,澳大利亚东南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山火,损失惨重。消防人员常采用喷水、喷洒灭火剂、复土、扑打和砍伐隔离带等方式扑灭森林大火,也会用“点倒火”方式快速灭火。如图为某地“点倒火”灭火方式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该地“点倒火”灭火前很可能(  )①吹西风 ②吹东风 ③风力较大 ④风力较小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1.采用“点倒火”方式灭火时,下列热力环流状况正确的是(  )读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完成12~13题。12.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A.山顶昼雨少 B.河谷夜雨多C.河谷日降水量变幅大 D.从河谷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13.造成山顶与河谷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A.热力环流 B.太阳辐射 C.植被状况 D.地形起伏下图示意2021年7月1日10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据此完成14~15题。14.此刻珀斯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南风 C.偏北风  D.偏东风15.图中四地风速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10分)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2分)(2)A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是________,该层大气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3)补绘B、C层气温变化曲线并用箭头表示B层大气主要运动方向。B层中22~27千米高度处________含量达到最大值,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3分)17.(9分)上海市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城市风”的课题研究,下图中图甲为上海城区与郊区间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图乙为上海城区与郊区分布示意图。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在下图中用实线绘制出4 000 m高度的等压面分布状况(不标气压值),并在MN之间的高空和近地面用箭头绘制出热力环流示意图。(3分)(2)比较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地气压值大小____________。若图甲代表白天海陆之间的等压面状况,则此时吹________风。(3分)(3)解析图乙中城区与郊区的温度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18.(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同学在研究“小区宜居环境”问题时了解到:门、窗都敞开一般会有“穿堂风”流经房屋内。“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的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图甲为我国四川省某山区坐北朝南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图乙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1)简析图乙中“穿堂风”的气流运动方向以及屋前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8分)(2)与空调冷风相比,大多数人更喜欢“穿堂风”,试分析其原因。(4分)(3)该同学研究发现,晴天白天时“穿堂风”的风力比阴天大得多,简析其原因。(8分)19.(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为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6分)(2)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4分)(3)评价甲地发展风力发电的条件。(6分)章末检测卷(二)1~3.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嫦娥五号”返回器在距地面120 km处实施初次减速。对流层高度在低纬度地区最厚,为17~18 km,A错。平流层范围为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 km高空,B错。臭氧层在平流层内,C错。平流层以上为高层大气,故初次减速时返回器位于高层大气,D对。第2题,“嫦娥五号”返回器在距离地表12~50 km时,位于平流层,平流层中气温随着高度的降低逐渐降低。进入对流层后,气温随着高度的降低而升高,所以“嫦娥五号”返回器从距地表50 km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气温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第3题,对流层大气直接热源为地面,距离地面越近,地面辐射越强,故“嫦娥五号”返回器进入对流层后气温升高。答案:1.D 2.B 3.D4~5.解析:第4题,据材料得知,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黄,可以起到杀菌、杀虫的作用;涂白可以起到保温的效果达到防冻害的作用;从图片中可看出涂白可起到美化作用,所以①②③④正确。故选C。第5题,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不会影响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减少树皮开裂。故选B。答案:4.C 5.B6~7.解析:第6题,读图,②是削弱后的太阳辐射;⑤是大气的散射作用;③是大气逆辐射;⑥是地面辐射。由于太阳辐射温度高波长短,低层大气不能直接吸收,只能吸收气温较低波长较长的地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D正确,A、B、C错误。第7题,限电政策的实施,减少了燃烧煤炭的使用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减少了大气中灰尘等颗粒污染物,使大气能见度变高,从而会使①大气的反射作用减弱,A错误。由于CO2减少,③大气逆辐射减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弱,B正确。大气能见度变高,④逃逸到外太空的地面辐射增强,C错误。大气透明度变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使⑥地面辐射增强,D错误。答案:6.D 7.B8~9.解析:第8题,秸秆覆盖可减弱地表热量散失,地表温度不至于太低,从而使地表作物能安全越冬。增大地面反射会使到达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不利于作物越冬;秸秆不会加强太阳辐射;秸秆会减少地表水分蒸发,但冬季气温低,蒸发弱,减少地表水分蒸发不是主要原因。第9题,与裸地相比,秸秆覆盖地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弱,地面辐射弱,融化时间晚。答案:8.B 9.A10~11.解析:第10题,“点倒火”的灭火方式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图中山火向东部蔓延,则该地很可能吹西风,在该地吹西风和风力较小的条件下,水平气流流向火场,适时“点倒火”,有助于倒火与山火相向蔓延,两火相遇时,可燃物消耗殆尽,山火熄灭,①④正确;吹东风和风力较大时,不利于倒火与山火相向蔓延和控制火势,无法达到灭火的效果,②③错误。第11题,山火导致火场气温升高,气流上升;近地面水平气流由四周流向火场,吸引倒火向火场方向燃烧;当两火相遇时,可燃物已燃烧殆尽,山火自然熄灭。答案:10.C 11.B12~13.解析:第12题,读图可知,山顶昼雨多,出现在16时左右;根据降水量柱状差异可知,河谷降水量变幅小于山顶;从河谷到山顶,日降水量增加;图中显示河谷夜雨多。第13题,由于山顶与河谷热力差异显著,白天形成谷风、夜晚形成山风,所以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热力环流。答案:12.B 13.A14~15.解析:第14题,首先从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做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受摩擦力及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转(一般为30°~45°),因此此刻珀斯的风向是偏北风。第15题,同一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就越大,而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的等压线最密集,因此风速最大。答案:14.C 15.D16.解析:第(1)题,对流层的厚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对流层厚度为17~18千米,中纬度为10~12千米,高纬度为8~9千米。根据图中信息可判定该图反映的是中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第(2)题,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是地面。其天气复杂多变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二是空气的对流运动显著,气流上升时,气温下降,水汽易凝结,成云致雨。第(3)题,B层为平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以平流运动为主;C层为高层大气的下部,其气温的变化与对流层的气温变化相似,都是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平流层因臭氧的存在可以吸收大量紫外线,一方面使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另一方面使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大大减少,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答案:(1)中(2)地面 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3)如下图所示:臭氧17.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近地面M处等压面下凹,为低压,N处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上空和近地面的气压状况相反,因此M处上空等压面上凸,N处上空等压面下凹。M处近地面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N处近地面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水平方向气流由高压吹向低压,近地面由N吹向M,高空由M吹向N,因此形成顺时针方向的热力环流。如图:第(2)题,图中②和③位于同一个等压面上,因此气压值相等;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①位于等压面之上,气压比②③低,④位于等压面以下,气压比②③高,因此四地气压高低为④>③=②>①。若图甲代表白天海陆之间的等压面状况,白天海洋增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陆地增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因此M代表陆地,N代表海洋;此时风从N吹向M,为海风。第(3)题,由于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工业生产、居民生活、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城市下垫面多为水泥建筑,硬化路面多,比热容小,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快,放热快;城市建筑物高大密集,不易通风散热;城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大气的保温作用强;从而导致城区的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答案:(1)等压线、环流示意图见解析(2)④>③=②>① 海(3)城区气温高于郊区 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城市建筑层数高而密,不易通风散热,城区水泥建筑、硬化路面多,比热容小,放热快18.解析:第(1)题,由图乙可知,“穿堂风”由屋后的山林吹向屋前的石质路面,由材料可知,该民居坐北朝南,可知“穿堂风”的风向为由北向南。“穿堂风”的形成可用热力环流原理来解释,屋前石质路面增大了白天屋前与屋后的温差,从而增大了房屋前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了“穿堂风”的风力。第(2)题,空调冷风不是自然风,夏季长时间吹空调冷风不利于人体健康;“穿堂风”是自然风,对人体危害小,体感舒适。第(3)题,“穿堂风”的形成利用了热力环流的原理。与阴天白天相比,晴天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屋前石质路面增温更快,和屋后的山林温差更大,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穿堂风”风力更大;阴天白天时石质路面增温慢,和屋后山林温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穿堂风”风力小。答案:(1)由北向南。增大了白天房屋前后温差,从而增大了房屋前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了“穿堂风”的风力。(2)空调冷风不是自然风,长期吹空调冷风很容易导致人体出现不适,而“穿堂风”是自然风,因此人们更喜欢“穿堂风”。(3)晴天白天屋前石质地面比阴天白天增温更快,气温更高,和屋后山林的温差更大,水平气压梯度力也更大,故风力更大(或者阴天白天屋前石质地面比晴天白天增温慢,气温较晴天白天偏低,和屋后山林的温差较小,水平气压梯度力也较小,故风力较小)。19.解析:第(1)题,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图中甲、乙两地的下垫面分别为绿洲和沙漠,夏季沙漠受热增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绿洲受热增温慢,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从而形成从甲地吹向乙地的西北风。第(2)题,甲地东西两侧的海拔高,判断该地为谷地地形,呈西北—东南走向;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西北风强劲,加之狭管效应的影响,风速在谷地加快,导致此地多大风。第(3)题,风力发电的条件评价可从风能资源、地价、移民费用、开发历史、市场、资金、技术等方面回答,注意评价类题目既需要评价有利条件,也需要评价不利条件。答案:(1)甲地以绿洲分布为主,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由于沙漠的比热容较绿洲小,夏季增温较绿洲快,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即甲地(近地面)气压高于乙地,风从甲地吹向乙地,从而盛行西北风。(2)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地,且谷地呈西北—东南走向。盛行的西(北)风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风速在谷地加快。(3)有利条件:风能资源丰富;地价低;人口稀少,移民费用低;风电开发历史悠久;离北部电力需求地(市场)较近。不利条件: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生态环境较脆弱。1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