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拔山兮:从步兵支援武器看二战后期德国的资源浪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灰熊突击炮 力拔山兮:从步兵支援武器看二战后期德国的资源浪费

力拔山兮:从步兵支援武器看二战后期德国的资源浪费

2023-02-13 16: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生于危难之时,Stug 33B突击炮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战役全面爆发,当时德军和苏军都没有想到,对这个俄中部最重要城市的争夺将持续两百多天,德军将面临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失败,双方伤亡总人数高达200万人,斯大林格勒整个被夷为平地。苏军士兵一批接着一批的倒下,又一批接一批的增援,他们依托着斯大林格勒内的残垣断壁,与德军展开了殊死搏斗。1942年9月22日的会议上,德军决定研制一种全装甲覆盖的步兵支援车辆,这就是Stug 33B突击炮。

Stug 33B突击炮的研制周期非常短,其战斗室基本由几个直角钢板拼接而成

作为一款临时研制的突击炮,Stug 33B的研发周期非常短,其采用三号坦克底盘和一个封闭式的四方形战斗室,自9月22日下达命令后,阿尔凯特公司便迅速下达了制造样车的命令,并要求先制造6辆Stug 33B突击炮,随后又在10月7日追加了6辆的订单,10月13日,又在第一批12辆的基础上下了12辆的订单,后12辆在1943年1月生产,该型突击炮共生产了24辆。

Stug 33B突击炮并没有取得多大战果,很快在激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损失殆尽

Stug 33B突击炮作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的临时产物,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战果,而且由于战事吃紧,产量稀少,Stug 33B突击炮的作用实在有限。不过德军还是对Stug 33B这类武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作为一款专用的步兵支援武器,Stug 33B相较于非洲军团在战场上临时改装的野牛突击炮,采用了三号坦克的底盘和更稳固的战斗室。作为第一款采用全封闭战斗室的150mm步兵支援武器,Stug 33B突击炮的设计还是较为成功的,作为第一种专门设计的步兵支援型自行火炮(三号突击炮从最初的步兵支援车辆演变为了反坦克歼击车),该型车辆的生产为日后德军的大口径步兵支援车辆打下了基础。

虽然该车战绩不佳,但是150mm火炮和80mm的正面装甲还是让德军看到了新的希望

中坚力量,灰熊突击炮

虽然Stug 33B突击炮并没有在实战中获得多大的战果,但德军对于这种采用坦克底盘,拥有全封闭战斗室的作战车辆非常有信心,在在1942年10月,装备部长施佩尔又下达命令,设计一种全新的搭载150mm步兵火炮的装甲车辆,由于这次并非应急之作,所以新型突击炮的设计要成熟的多,首先火炮是专门基于sIG 33步兵炮研制的150mm StuH 43 L/12榴弹炮,这种火炮拥有巨大的装药量和威力。另一方面,该型车辆的正面装甲厚度也达到了100mm,并呈38°倾斜。

相较于仓促投产的Stug 33B,灰熊突击炮的整体设计更加成熟

1943年2月,名为Sturmpanzer 43的原型车生产完毕,德国陆军对于该型车辆非常满意,立即下达了60辆的订单,前60辆突击炮都是在翻新的四号坦克底盘上生产的。然而这批突击炮却遇到了严重的问题,150mm StuH 43 L/12榴弹炮的重量非常巨大,再加上厚重的100mm正面装甲,导致四号坦克的行走机构,尤其是前面几个负重轮不堪重负,非常容易损坏。另一方面,超重的车体也使得该型车辆的移动极为缓慢,在随后的改进中,150mm StuH 43 L/12榴弹炮经过一系列减重措施后成功瘦身800公斤,增加了一个车组成员后,该型车辆才趋于成熟。随后IV式突击炮被命名为“灰熊”,开始大批量生产,并在德军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在德军序列中,灰熊突击炮往往承担着攻坚者的重任

1944年,德军在中期型“灰熊”的基础上再次加以改进,降低战斗室高度,增设航向机枪,改进车长指挥塔,还加装了侧裙板。更加成熟的灰熊突击炮成为了德军手中的绝对主力,非常擅长对付炮兵阵地,碉堡和建筑物掩体等等目标,然而此时德军的状况已经是江河日下,相较于研制Stug 33B突击炮时的凌厉攻势,德军已经转入守势,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型突击炮的发挥。

虽然灰熊突击炮的机动性十分糟糕,但是对于转向守势的德军来说,这一缺点尚可接受

尽头的疯狂,突击虎项目

最后再来说说疯狂的突击虎项目,在生产和改进“灰熊”突击炮的同时,阿尔凯特公司也基于虎式坦克的底盘设计了一种类似的车辆,这就是让后世趋之若鹜的“突击虎”。1943年8月5日,德军下达了根据虎式坦克底盘研制一款突击炮的任务,阿尔凯特公司于1943年10月10日完成了第一辆样车。然而当时虎式坦克的数量也严重不足,德军急需这种拥有强力火炮和厚重装甲的坦克,利用虎式坦克底盘制造突击炮的方案会占用本就宝贵的虎式坦克资源,这显然是无法容忍的。

“突击虎”的重量巨大,机动性很差,再加上它诞生的时候德国已经日薄西山,单一的强大装备很难扭转战局

直到1944年8月,虎式坦克彻底停产后,希特勒才下令利用从战场回收的虎式坦克底盘制造突击虎,突击虎采用的是从战场回收的虎式坦克底盘,所以每辆突击虎的特征都有很大的不同,有的突击虎是采用初期型车体建造的,有的则是后期型车体,突击虎安装了一门威力巨大的380mm Stu M RW61 L/5.4臼炮,这种短身管火炮主要发射的是380mm榴弹和火箭弹,该型突击炮的重量高达65吨,造价高昂。再加上突击虎量产时德军的形势已经急转直下,所以突击虎的产量仅有18辆(另一种说法是仅有10辆),显而易见,这种复杂的装备并没有力挽狂澜。

突击虎拥有厚重的装甲和一门威力巨大的380mm臼炮,但在盟军的空中优势面前,这种装备只有挨打的份儿

从步兵支援武器看德国装甲发展的问题

我们不难看出,德军在设计装甲车辆时已经落入了一个“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怪圈,一味追求单车性能导致德军突击炮的机动性低下,可靠性差,造价相对较高。到了最后的突击虎时,其低劣的可靠性、高昂的造价和拙劣的机动性暴露无遗,而同时期的德军甚至还醉心于更不靠谱的鼠式和E-100等超重型坦克的研制,将大量资金和科研力量浪费到了这些毫无实际意义的项目上。

希特勒乱弹琴导致德军将大量资源浪费到了这些毫无意义的超重型坦克项目上

另一方面,当时的整体战略也限制了德军突击炮的发挥,因为突击炮是一种进攻性武器,其目的就是对付久攻不下的坚固碉堡和建筑物等目标,为后续的进攻部队扫清障碍。突击炮本身是十分脆弱的,需要多兵种的保护才能发挥作用。而德军的这些突击炮踏入战场时,德国已经从攻势转为守势,在这种情况下,笨重的突击炮的价值显然被大大降低了,尤其是最后期德军在丧失制空权的情况下,突击虎的实用价值显然大大降低了。

苏军“动物园杀手”的开山之作SU-122,一种廉价的大口径自行火炮

让我们看看同时期的苏军武器,苏军的炮兵支援武器中,与德军突击炮类似的是SU-122、SU-152和JSU-152系列自行火炮,这些自行火炮大多使用成熟的底盘,由于152mm火炮产量不够还衍生出了JSU-122和JSU-122S等车辆。这些车辆的制造工艺并不复杂,而且零件通用化程度高。产量巨大,而且这些车辆的目标不仅仅是掩体和建筑物等,通常还在面对德军坦克时客串重型反坦克炮,即便是虎豹这样的坦克也无法用正面抵挡一发152mm炮弹,同时这些车辆能够进行曲射,也能够直瞄射击,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与同时期的德国武器相比,苏军自行火炮工艺粗糙,但其可以兼任炮兵武器和重型坦克歼击车,威力巨大

德国突击炮的战绩不佳有如下几个原因,首先就是希特勒的瞎指挥,由于希特勒并非正规军事院校出身,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但是面对那些国防军老牌贵族,希特勒并不想露怯,这就导致希特勒常常直接插手武器研发这样专业的领域。此前希特勒曾一度要为“灰熊”突击炮设计一个可拆卸的战斗室,目的是为了便于维护,但是这样设计对防护能力的影响十分巨大,最终并没有被德军采用。但是希特勒本人对超重型坦克的痴迷却对二战末期德国陆军的武器装备研发起到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再加上德军过于强调机械的精密性,忽视了生产能力,最终导致这些巨兽也无法挽回德国失败的结局。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