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食堂”的宾语类型、动宾结构转喻及其语言经济原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火锅的短语 “吃食堂”的宾语类型、动宾结构转喻及其语言经济原则

“吃食堂”的宾语类型、动宾结构转喻及其语言经济原则

#“吃食堂”的宾语类型、动宾结构转喻及其语言经济原则|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引言

汉语中“吃食堂”类的短语是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表达方式,如“吃馆子”“吃大排档”等,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其表达的特殊性。自陆俭明先生在《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中指出“吃食堂”类动宾结构的相关问题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从不同角度分析解释其结构存在的必要条件及合理性,成果累累。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转喻角度对“吃食堂”类动宾结构进行分析解释,并对其映射的语言经济原则进行说明。

二、“吃食堂”宾语类型争议

一直以来,传统的研究都将“吃食堂”中的“食堂”分析为处所名词,认为“食堂”只是“吃”的动作进行的处所,即将“吃食堂”解释为“在食堂吃”。

这样的解释使留学生在学习这类短语时产生了错误类推。陆俭明先生(1998)曾指出:“如果‘吃食堂’就是‘在食堂吃饭’,那么‘在食堂吃饭’便可说成‘吃食堂’,外国学生由此就类推出了这样的病句:(1)勺园二号楼食堂的饭不好吃,我现在都吃勺园七号楼餐厅。(2)昨天我们进城是吃前门的全聚德。”

这两个病句,虽然我们能听懂,但是其形式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目前相关研究表明“吃食堂”类结构的合理存在有两个必要条件,即NP是要同时提供服务和餐饮的场所,并且人们对NP应普遍非常熟悉。例句中“勺园七号楼餐厅”和“前门的全聚德”满足第一个条件,提供服务和餐饮,但是并不满足第二个,大多数人对二者并不熟悉,因此,这两个句子是病句。此外,若“在食堂吃饭”=“吃食堂”,那么以此类推便得到“在屋里吃饭”=“吃屋里”,可是这显然是不成立的,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将“吃食堂”中的“食堂”分析为处所宾语。

三、“吃食堂”动宾结构的转喻分析

王占华先生(2000)认为“吃食堂”中的“食堂”是受事宾语的转喻形式,即“食堂”是“食堂的饭”的转喻,“吃食堂”应解释为“吃食堂的饭”。转喻是指当甲事物和乙事物不同,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乙事物来代替甲事物。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转喻的重点不在“相似”而在“联想”。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不仅是修辞手段,也是一个民族认识事物的角度和方式。汉语是一种意合的语言,人们对语义的理解往往会凭借语境及语感来完成。中国的传统思维注重直觉经验,人的主观认知往往会加入到句法结构中,因而人们常常把语义相关的词语相互替换进行组合。“食堂的饭”和“食堂”有意义上的联系,在一定言语背景的前提下,人们受实践经验和直觉经验的支配,将二者进行替换,用吃的场所代替食物,形成了“吃食堂”这种特殊的表达形式。

任鹰先生(2000)同样认为“吃食堂”是一种转喻现象,“吃食堂”类的短语存在的前提是人的认知因素,“食堂”是“食堂的饭”的转喻形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事物间产生联系的主要形式是“类似性”和“近接性”,这二者也是人们认识不同的事物、在事物间建立联系的基本凭借。转喻以事物间的密切联系为前提条件,以“近接性”为凭借,建立事物间的联系。转喻以感性的经验模式为基础使表达更为自然、简洁,在日常语言交际中被广泛应用。

“食堂”和“食堂的饭”具有紧密联系、自然存在的“近接性”,所以属于“容器——内容物”这个人们熟知且有共性色彩的认知框架,因此,“食堂”和“食堂的饭”就形成了巧妙的转喻。转喻的说法部分解决了“吃食堂”类动宾短语的结构问题,但它不是全面的,例如,“在宿舍吃饭”不能说成“吃宿舍”,这便是对转喻的一种否定,转喻的说法对解释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但不够全面,动宾关系的复杂性的确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思考。

四、“吃食堂”转喻观中的语言经济原则

语言具有社会性,转喻作为一种有效的语言表达方式,以最少量的话语表达出无穷的语言留白,同时兼备巧妙的联想,是经济与色彩的融合,这便是它得以广泛应用的原因。在语言交际中,人们总是倾向于用简洁的话语表达尽可能多的信息,即语言的经济原则。“吃食堂”结构体现了语言的优化性和经济性。语言优化最重要的表现便是以简驭繁。“吃食堂”在表达上简洁明了,在一定的言语背景中,在不产生歧义的前提下,依靠人已有的认知能力,用食物存在的处所代表食物本身,省去了冗长的成分,简化了句法结构,使语言表达经济简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造出类似的结构,如吃大碗(吃大碗的饭),抢银行(抢银行的钱),掏鸟窝(掏鸟窝的蛋),飞北京(坐飞机去北京)等。当然语言经济原则的使用是有条件的,语境、语言结构及社会心理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五、结语

语言是社会的语言,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经济原则便是其依据之一。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不断追求简洁、经济的同时,又受本民族直觉思维的影响,这使得转喻的表达应用极广。“吃食堂”结构中转喻现象和经济原则的结合是不容忽视的。一种语言现象的存在和理解是复杂的,关于“吃食堂”类动宾短语的分析解释众多,每种都有其合理成分。从认知视角下对“吃食堂”的转喻进行分析,部分解释了其结构特征,但仍存在问题。《语法讲话》中曾指出“动词和宾语的关系是说不完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与探索。

参考文献:[1]王占华.“吃食堂”的认知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2).[2]任鹰.“吃食堂”与语法转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3).[3]李治平.“吃食堂”类短语成活的多维分析[J].汉语句法研究,2005(1).[4]汪玉宝,丰国欣.“吃食堂”类动名结构再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2013(5).[5]汪玉宝,赵建军.换一种思路看汉语中的“吃食堂”类语言现象[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3.[6]邢福义.汉语语法结构的兼容性和趋简性[J].世界汉语教学, 1997(3).[7]徐正考,史维国.语言的经济原则在汉语语法历时发展中的表现[J].语文研究,2008(1).[8]姚红.“吃食堂”类动宾结构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05(11).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