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国内赛道火热,智能驾驶必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激光雷达教学 激光雷达国内赛道火热,智能驾驶必备?

激光雷达国内赛道火热,智能驾驶必备?

2023-02-28 00: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激光雷达,曾被造车巨头特斯拉称为“傻瓜才会用”的东西,如今却成了众多国内车企追捧的对象。

据统计,目前覆盖国内所有智能电动车品牌几乎都推出了搭载激光雷达的新车型,包括最早打响激光雷达之战的蔚来ET7,以及小鹏、威马、智己等品牌。有没有激光雷达、激光雷达的数量,仿佛一夜间成为了判断辅助驾驶能力强弱的重要依据。

那么,被越来越多的车企当成杀手锏的激光雷达技术,在整个智能汽车产业链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为何国内造车势力跟海外市场反着走呢?

国内外冰火两重天

激光雷达赛道,国内外有着不同的处境。过去一年,国外厂商经历着"诸神黄昏"。2022年下半年以来,一众此前风靡资本市场的国外激光雷达企业股价遭遇"滑铁卢",甚至陷入破产、合并、退市境地。

9月30日,被誉为激光雷达鼻祖的Ibeo公司,因无法获得进一步融资宣告破产;11月7日,曾一度垄断车载市场的激光雷达制造商Velodyne和Ouster宣布合并;两天后,另一激光雷达上市公司Quanergy因市值不足1500万美元达到一定天数宣布启动退市程序。

在国外激光雷达公司纷纷宣布破产、退市、合并自救的同时,中国激光雷达公司不但已经实现半固态激光雷达大规模量产,还推出了新一代纯固态量产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蔚来ET5/ET7、小鹏P5/G9、威马M7、哪吒S、高合HiPhi Z、长城沙龙机甲龙、长城摩卡、埃安LX plus、上汽智己L7、飞凡汽车R7、北汽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长安阿维塔11、奔驰S级、奥迪A8等车型或都会搭载激光雷达。

虽然目前激光雷达技术路线的竞争格局还未明朗,但车企已经提前布局,纷纷与不同的激光雷达供应商牵手,希望能占领先机,一来可以共享激光雷达供应商未来增长的红利,二来可以为自己企业的车型锁定可靠的关键部件的供应商,最关键的是,车企通过这种方式拥有了更大的议价空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激光雷达成本。其实这与当年车企牵手宁德时代等电池供应商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资本市场,激光雷达公司也成为众投资人追捧的对象。2022年1-10月中国激光雷达市场已发生17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已完成24.27亿元。

目前量产规模最大的禾赛科技,前期的融资已经经过9轮,投资方包括小米、美团、高瓴、百度、安森美半导体、德国博世、光速全球基金、启明创投等跨国集团、知名机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3亿美元,估值达30亿美元。

总的来说,无论是量产情况还是融资,激光雷达在国外和国内发展情况可谓冰火两重天。

激光雷达量产元年

为何激光雷达在国外和国内的发展情况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首先,是国外和国内激光雷达企业所处汽车行业大环境不一样,中国蓬勃发展的智能新能源汽车市场,为智能驾驶提供了成长的沃土。

截至目前,国外只有奔驰、奥迪、宝马、丰田、本田、沃尔沃、大众7家品牌8款车型宣称搭载激光雷达。相比之下,国内激光雷达的定点车型已达30余款。

同时,国外OEM对激光雷达上车普遍持谨慎保守态度。相对于中国市场赛道火热的现状来说,国外主机厂旗下激光雷达单车搭载量普遍在1颗左右,搭载车型相对较少,上市量产时间规划较晚或并不明朗。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外资OEM对于供应商的选择也持谨慎态度,更偏向法雷奥等起步早、供应链成熟、掌握核心技术的国外厂商。

另外,国外车企的系统性开发模式,一个新技术或者新车型的开发周期相对更长。海外厂商激光雷达认证流程长,在最终质量认定方面具有更高安全性要求,量产进展缓慢,定点决策谨慎,因此定点项目与时间计划均滞后于国内企业。

亮道智能CEO剧学铭曾在公开场合提到,国外车企以德国为例,开发周期长,对于很多激光雷达创业公司生存是极大的考验,错过一次机会就需要持续烧钱等下一个节点。

这意味着,如果激光雷达公司没有在一个开发周期内拿到订单,就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产品无法及时上车,也就没有收入,如果自身资金储备不足,又遭遇资本寒冬,就会让其陷入恶性循环,很可能发生如今海外激光雷达企业所面临的困境。

而在中国,随着多家车企城市导航辅助驾驶(NOA)的落地,激光雷达量产上车已成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当然,激光雷达规模上车仍需解决两大痛点。

技术方面,激光雷达上车的第一道门槛是车规认证。“车规级产品需要经历长周期验证,在两年左右。”华安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胡杨此前对第一财经表示 且企业产品通过相关认证后,还需要获得下游汽车厂商的认可。

稳定生产是上车的第二道门槛。目前国内供应商正通过代工、合作、自建工厂等方式加快产能扩张,尽快实现激光雷达量产。其中,禾赛科技“麦克斯韦”智造中心预计全面投产,年产能超过百万台;速腾聚创与立讯精密合作,自建激光雷达产线,有望具备百万台产能。

降本也是激光雷达大规模上车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盖世汽车行业调研,94%的被调研者接受的车载激光雷达价格在5000元以下,其中可接受价格控制在500元以下的占比25%,在500-1000元之间的占比39%,在1000-5000元之间的占比30%。据悉,第一款车规级激光雷达SCALA价格达到2万美元,应用车型都是百万级豪车。

根据华为计划,等效96线激光雷达的价格将要下降到200美元/台,未来目标是将价格下探到100美元/台,解决激光雷达上车的成本瓶颈,为L3级及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提供可能,激光雷达才能从目前的内卷走向正常有序竞争。

目前,除了已经上车的小鹏、蔚来、理想、阿维塔、飞凡、长城、埃安等数个品牌,从2023年开始,第二波上车潮也将出现,包括一汽红旗、奇瑞、长安等多个品牌已经确定量产搭载。

不过,量产并不代表一切,毕竟激光雷达在汽车上的应用就像是一场马拉松比赛,量产只是竞争的开始,跑在前面的选手,也面临着各种不确定的风险,如技术的变革、生产的节奏等,很有可能在下一圈就被淘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