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澜沧:“非遗+”焕发活态传承“生命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澜沧拉祜族 普洱澜沧:“非遗+”焕发活态传承“生命力”

普洱澜沧:“非遗+”焕发活态传承“生命力”

#普洱澜沧:“非遗+”焕发活态传承“生命力”|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合理利用非遗资源,以开展“非遗+”系列活动作为活态传承的主要手段,通过多种渠道与群众的精神需求建立“亲密关系”,进一步提升澜沧非遗的可见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据统计,截至目前,澜沧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传承人3人;省级名录12项,传承人21人;市级名录34项,传承人87人;县级名录4项,传承人124人;省级拉祜族传统生态文化保护区3个。

(国家级拉祜族芦笙舞 澜沧县文化馆供图)

“非遗+培训班” 搭建研习交流新平台

为提高澜沧县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群的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提供展示交流平台,进一步规范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管理工作。2021年,澜沧县以开展非遗培训班的形式,分别到竹塘乡战马坡村、富邦乡佧朗村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牡帕密帕》演唱技能培训。

(传承人技能培训班 澜沧县文化馆供图)

通过对非遗传承人进行面授、技艺展示、经验交流分享,154名传承人同时签订了《澜沧县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协议书》,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培育澜沧县非遗传播品牌。

“非遗+购物节” 扩大消费购享“朋友圈”

每年6月的第2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提高全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澜沧县开展了以“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为主题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快乐澜沧非遗购物节”宣传展示活动。各类澜沧县本土传统非遗项目展示层出不穷,拉祜族竹编制作技艺、拉祜族芦笙制作技艺、拉祜族服饰制作技艺、傣族崩人传统手工造纸制作技艺、傣族土陶制作技艺等19个项目,为游客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饕餮盛宴。活动参与人数近万人,为非遗传承人带来经济收益3万余元。

(澜沧非遗购物节 澜沧县文化馆供图)

“非遗+上春晚” 唱好民族文化“主旋律”

“开心了就摆吧,摆出生生不息、虎虎生威的希望;幸福了也摆吧,摆出阳光明媚、绿水青山的春天。”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的舞台上,来自于澜沧县文化和旅游局原创拉祜族群舞《摆出一个春天》大放异彩,惊艳了全国观众。

(《摆出一个春天》剧照 澜沧县文旅局供图)

精简干练的舞蹈中,还蕴藏了形式多样的非遗元素。摆舞、象脚鼓制作技艺(傣族)、拉祜族响蔑制作技艺、拉祜族葫芦笙制作技艺等多个非遗项目,让全国观众领略澜沧人民热情的同时,又惊叹于澜沧非遗的无穷魅力。

“非遗+进乡村” 开辟乡村振兴新渠道

为发挥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服务功能,丰富基层群众精神生活,今年3月,“幸福山歌唱起来”展演活动在澜沧糯扎渡镇大歇场村民小组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澜沧三脚歌》赢得了现场观众一致好评。

(傣族手工造纸 蒋艳蓉摄)

除了引人入胜的鼓舞表演,澜沧县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号召、组织多个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场进行技艺展示,拉祜族竹编制作技艺、拉祜族服饰制作技艺(拉祜族编织技艺)、傣族崩人传统手工造纸制作技艺、傣族土陶制作技艺等项目组成的“非遗集市”内人头攒动,活动参与人数达2千余人,创造经济收益1万余元。

 (拉祜族竹编制作技艺 麦穗文化传媒供图)

据澜沧县文化馆馆长李剑锋介绍,“非遗+进乡村”的活动模式,既增添了当地乡村旅游的文化底蕴,更促进了澜沧县非遗产业集群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非遗+党支部” 党建引领聚合力

在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的路上,澜沧县坚持“非遗+党支部”的工作思路,以“党建激发活力,非遗凝聚人心”为核心,充分利用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等,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鼓励党员学习和宣传非遗文化,成为非遗文化阵地建设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弘扬者。

同时,澜沧县组建了由党员为主干的下乡文艺队,引领非遗文化进村入户,让非遗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与保护的同时,不断拔高群众对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意识。(戴铮 李娅春)

(责任编辑:黄俊飞)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