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 直击“双减”重难点 赋能“基教”新发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潼南区潼南中学机构编制 潼南 直击“双减”重难点 赋能“基教”新发展

潼南 直击“双减”重难点 赋能“基教”新发展

2024-06-11 17: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潼南区“双减”课后服务古筝社团活动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自此,一场由“双减”带来的教育系统内的自我革新正式开始。

两年来,潼南区坚持把抓好“双减”工作作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建立完善“双减”工作机制,坚持校内教育提质和校外培训治理双管齐下,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持续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全力推进“双减”政策在潼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筑牢课堂教学主阵地

做好减负提质“加减法”

制作精美的读书卡、跨学科的英语小报、图文并茂的植物种植记录、用树叶粘贴而成的手工品、栩栩如生的动物剪纸……这都是潼南区育才小学的学生们完成的暑假实践作业,每一份作业都在“述说”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放假前,我们围绕语文、数学等8个学科,精心设计了72项实践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年段特征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3项作业完成。这些形式多样的实践作业内容和形式比传统作业更加有趣,让学生从简单、机械、单一的作业练习中解放出来,在体验与实践中学习,在玩乐与创造中成长。”潼南区育才小学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双减”落地,潼南区义务教育“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的潼南学子惊喜地发现,书面作业变少了,实践活动变多了。

喜人的变化得益于潼南区精打细算作业时长,实行“基本作业+弹性作业”的作业模式,按照知识结构、能力提升、综合探究3个层次,合理设计科学探究、艺术欣赏、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作业变得更少更“精致”,确保全区中小学生有足够的体育锻炼和睡眠时间。

作业减了,教学质量如何保证?潼南区教委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双减’减的是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是老师的责任心不会减,学校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会减。”

近两年,潼南区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减负提质的突破口,与重庆八中等名校合作,开设“双师课堂”,推行“学生预习、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监测评价”六个环节的精准化教学模式,构建“情境—探究—表达—运用”课堂教学新常态,一体化推进“说、讲、做、练”,实现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吃饱”“吃好”,让教育回归校园本位。

通过“深化课程改革,提升课堂质量”专项工作,潼南区已打造大佛小学“黄桷韵”153活力课堂、朝阳小学“姿彩课程”等20余种个性化课堂体系,充分满足学生全面个性发展,为“双减”工作增添了一抹亮眼的色彩。

提升课后服务高品质

唱响五育并举“主旋律”

随着下午最后一节课下课铃声的响起,潼南区大佛中学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正式开始:二胡社团里明快畅达、气势磅礴的《赛马》曲正酣畅淋漓地演奏着;象棋社团里,学生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兴奋起舞,楚河汉界之间,你来我往“杀”出一片天地;编程社团里鼠标点击之声此起彼伏,电脑屏幕上时而被指令和代码写成“发射爱心的小人”,时而写成“盛开的玫瑰花”……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五育并举”,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质量,大佛中学立足校情,在原有兴趣课的基础上成立了十余个社团,为学生全面成长搭建宽阔平台。

这是潼南区深度推进课后服务改革的一个缩影。

在“双减”背景下,为充分发挥五育融合综合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潼南区教育系统遵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坚持面向全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改革创新、协同推进,对全区“双减”工作和“五育融合”改革发展进行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提供更加合理有序、保质保量的课后服务,满足学生课后托管及个性化学习的现实需要。

11个教管中心、82所中小学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确保五育融合落实、落细;组建“课后服务人才库”,聘请非遗传承人、社会能工巧匠、家长志愿者等进校园,担任兼职教师,丰富课后服务;开设“区五育融合研训社”,开通“五育融合研习网”,提升教师五育融合工作水平;研发适合学校实际的“五育融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度孵化有品牌效应的特色项目;构建五育融合“3+评价模式”,推进评价改革和完善;构建五育融合“学校联盟”“家校联动”“遂潼联谊”,共享资源,合力育人……潼南区打出“组合拳”,加速促进课后服务深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双减”,这场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变革,眼下正变得越发深刻,成效也更加显现。太安小学“太安鱼烹饪”,被评为“乡村学校少年宫特色典范”;卧佛小学的“竹麻编”,入选“重庆市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育才小学因为“剪纸特色”,被教育部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以应急救援和家务劳动为培养重点的“基本生存能力训练”项目,已连续开展4年,培训学生超过2万人。

推进校外培训严治理

营造善教乐学“好风气”

“双减”改革实施两年以来,落到潼南区老百姓可感可及的“身边事”上,就是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大大压减与规范运行,不仅卸下了孩子肩上沉重的担子,也减轻了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让义务教育回归其本真。

潼南区是如何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的?

根据“双减”文件精神,潼南区聚焦系统治理,坚持疏堵结合,两手抓,两手硬,一体化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抓治理,让运行规范化。潼南区创新建立“党政主导、教委主抓、镇街主体、学校主业”的“四主联动”责任制度,“停批、重审”双管齐下。区内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转型,200多个一般性市场主体整合为51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并全部入驻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有效防止“退费难”“卷钱跑路”现象出现。

抓监管,让机制长效化。潼南区教委会同市场监管、民政、公安、城管、消防等部门组建联合执法大队,开展联合执法83次,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362份,取缔非法培训机构6个,行政处罚2起;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扎实开展校外培训“平安消费”专项行动,检查培训机构42家,发现4家机构存在“体外循环”躲避资金监管问题,化解2起消费纠纷。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保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尺度不松,开展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治理,对违规违法苗头形成强力压制和威慑,防反弹、防变异,巩固治理成效。”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潼南“三个三”举措治理校外培训》已被市教委作治理经验向各区县推广,《潼南区健全监管机制,持续推进校外培训治理》获评重庆市“双减”工作优秀案例,《潼南区大力减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经验做法》获评重庆市“双减”优秀案例展选活动区县优秀案例,《潼南区“四主联动”提升校外培训治理成效》被评为全国“双减”工作优秀案例。在教育部“双减”工作随机问卷调查中,家长和学生满意度达97.6%。

从提质“每个课堂”到做精“每份作业”,从赋能“每名教师”到汇聚“家校社合力”,从增强“课后服务”到治理“校外培训”,潼南区将改革的重锤落在每一个痼疾处、发展关键点,推动“双减”落地见效,呵护每一个潼南学子健康成长、全面成才。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