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未央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潮汕民歌民谣 永远的未央歌

永远的未央歌

2023-03-07 16: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你可能曾经在一些场合听到过一些老歌,比如《橄榄树》:

橄榄树,李泰祥作曲·编曲·指挥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流浪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 流浪

又或者是《龙的传人》:

龙的传人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 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 它的名字就叫黄河虽不曾看见长江美  梦里常神游长江水虽不曾听见黄河壮  澎湃汹涌在梦里

以及《兰花草》《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

这些歌几乎传遍了整个中文世界,每每响起,我们的父母辈或许还会和着音乐唱。

你可能大概知道这些都是上个世纪的“古董金曲”,也可能在音乐课上学过类似的“校园民谣”。

而在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背后,有一个很深的源流:“台湾的民歌运动”。

听到“民歌”这个词,可能最先让人想到的是“蒙古长调”或者“侗族大歌”,亦或者是综艺节目上常见的民族唱法,流行一些的可能还有“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而“民歌运动”的说法,和我们常见的“民歌”所指不同,这里基本上指的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民谣音乐(Folk)。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的民谣音乐复兴风潮(folk music revival)达到一个高峰,电影《醉乡民谣》(Inside Llewyn Davis)就反映了当时的盛况。当时比较活跃的民谣歌者有后来拿了诺贝尔奖的Bob Dylan,他当时的女朋友Joan Baez以及“抗议歌手”Pete Seeger等。在当时美国国内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和反战浪潮下,他们创作了一系列经典的作品:

We Shall OvercomeWe shall overcome, we shall overcome We shall overcome somedayOh, deep in my heart, I do believeWe shall overcome someday——We Shall Overcome, Pete SeegerBob Dylan and Joan Baez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Yes, and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balls fly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Blowin' in the Wind, Bob Dylan

越战爆发后,驻台美军逐渐增多,结合当时台湾经济的发展,美国的文化迅速风靡台湾。而相比之下,本土音乐就相形见绌:当时台湾的音乐受到日本的影响比较大,很多歌曲都是日语歌的重新填词,或者本地原住民的真正意义上的“民歌”,以及来自大陆的流浪者们携带的歌谣。当时在餐厅酒吧里的驻唱歌手,迫于时代风气,大部分时候只能翻唱美国流行音乐,偶尔才能唱一些中文歌曲。

七十年代台湾社会内外动荡,1971年台湾退出联合国,1978年“中美断交”,后来又被称为“台美断交”以及“中美关系正常化”。青年人的自我认同出现迷茫:我们是台湾人?是中国人?还是“亚细亚的孤儿”?与此同时,外来的文化输入又加重了这种迷茫。

“亚细亚的孤儿”

这样的现状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直到1975年6月6日,一个雨夜,年轻的学生兼民歌手杨弦在“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上,将诗人余光中的八首诗谱成曲唱成歌。随后在洪建全文教基金会的支持下,杨弦整理这些歌并出版了专辑《中国现代民歌集》。

中国现代民歌集

在1976年的12月3日,另一位青年李双泽在淡江文理学院(今天的淡江大学)举办的一场西洋民谣与热门音乐的演唱会上,举着一瓶可口可乐质问当时的主持人与观众:

我在美国,喝可口可乐,唱美国歌;我在菲律宾,喝可口可乐,唱美国歌;现在我们在台湾,依然喝可口可乐,唱美国歌,为什么我们不唱自己的歌? 淡江事件:唱自己的歌

在四起的嘘声之中,他拿起吉他开始唱起了台湾民谣《思想起》、《恒春调》、《补破网》与《国父纪念歌》。[1]

这些青年是在向周围宣告:

我们不要夜总会里的西洋歌,不要歌厅式的“靡靡之音”,我们要用自己的语言、创作自己的歌曲、写作自己的生活——唱自己的歌![2]

这两件事情可以视为一个开端。从1975年“民歌元年”开始,一大批民歌手和音乐创作者开始崭露头角:

李泰祥、侯德健、罗大佑、李宗盛、叶佳修、苏来、靳铁章、齐豫、李建复、王海玲、蔡琴、潘越云……

这些歌者和创作者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清新隽永的歌词和旋律,在岁月的洗涤之后历久弥新。“唱自己的歌”的精神,也被后来的创作者们所传承。

下个星期三,让我们来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起来聆听那个时代的声音。

参考^李双泽的“可乐瓶事件” https://soundtraces.tw/space-performance/%E6%9D%8E%E9%9B%99%E6%BE%A4%E7%9A%84%E3%80%8C%E5%8F%AF%E6%A8%82%E7%93%B6%E4%BA%8B%E4%BB%B6%E3%80%8D/^后浪:民歌40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48295/answer/1174002698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