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潮汕人能保留完整的汉文化传承和早期中原汉人基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潮汕妹子性格 为什么潮汕人能保留完整的汉文化传承和早期中原汉人基因?

为什么潮汕人能保留完整的汉文化传承和早期中原汉人基因?

2024-07-13 14: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潮汕人的体貌特征普遍与北方汉人相似性大,相貌与百越民族差异较大,很多人的脚小趾甲分瓣现象。

经过三十多年的基因采集测定,结果显示父系Y-DNA单倍型类群O3(早期中原汉人主单倍群)>85%,母系mtDNA与河南太行山汉人高度重合。

四、潮汕人人文风俗:

潮汕人普遍的个性特质是传统团结、勤奋敢拼、崇文重商,在外地只要说一声我是潮州人就很快能得到同乡的支援,而人文风俗最显著的特点则是“拜老爷”和祭祖,拜老爷融合了释、道、儒三家文化,老爷就是神,不分释、道、儒,而祭祖则是每个潮汕人血脉里自带的信仰,每逢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分布全球各地的潮汕人就会回家乡祭祖。

五、潮汕地区居民变化:

潮汕地区最早的土著居民是古越人,1974年发现的饶平“浮滨文化”文化遗址距今约3400—2900年。秦末赵佗建立南越国,潮汕地区属于南越国管辖范围,汉武帝灭南越国时,大批南越人逃入江海,浮家泛宅,这就是今天疍族的祖先。

秦汉时期,第一批中原汉人开始南迁进入潮汕,但数量不多,一直到唐代,潮汕地区仍是蛮荒之地,韩愈刺潮后,潮州逐渐成为“海滨邹鲁”。

唐末开始,陆续有汉人“举室南迁”进入广义潮汕地区,主要移民潮有三次:

1、唐末五代时期开始从闽赣“举室南迁”。比如潮汕地区的黄姓就是这个时期移民而来的,黄峭山公“上马诗”就是例证。

2、宋末有大量军民随宋帝南逃,在闽粤交界地区和元军进行最后的抗争,最后失败时,部分军民就留在潮汕地区,另外一部分则继续逃至崖门等地。

3、元末明初是最后一次“举室南迁”移民潮,主要来自福建莆田、宁化、邵武、泉州、漳州等地。

“举室南迁”,就是整个家族集体向南方迁徙,这种迁徙方式通过家族集体力量保证了迁徙的安全和效率,而带来的变化既包括血脉和文化传承的完整性,也形成了今日潮汕人的聚居特点,潮汕地区至今很多乡村都是同一姓氏的乡村,很多祠堂都是同一姓氏的祠堂,很多乡村甚至以姓命名,比如李厝就是李姓的聚居地,沈厝就是沈姓的聚居地,这些地方是不允许外姓人居住的,这种聚居特点和客家人的围屋接近,但在中国其它地方却是很少见的。

六、潮汕人的来源:

前文提到潮汕人多数是从闽赣移民而来的,但是不管是福建的莆田还是闽赣交界的宁化,都和韶关曲江一样,只是移民中转地,潮汕人的远祖大多是来自河南、陕西、山西等地方,他们大多数是因逃避战乱和荒灾(主要是五胡乱华、安史之乱和靖康之乱)而南迁至福建、江西等地,最后才进入潮汕地区。

现今潮汕地区很多门匾都刻有“某某世家”或“某某世泽”,这其实就是说明其祖先来自哪里,比如“荥阳世家”,说明这户人家有可能姓郑,其祖先来自河南荥阳,而“颍川世泽”则可能姓陈,来自河南颍川。

而过年时,潮汕人有贴春联的风俗,有些人家的门联会含有先祖来自哪里的信息,比如蔡姓人家的“豫水源长支分苏浙家声远,钱江流远衍派闽粤世泽长”,曾姓的“支分东鲁,才衍南宗”。

从以上可知,潮汕人的祖先是来自中原地区及周边的汉人,大部分潮汕先祖举室南迁,从而保证了血脉和文化传承的完整性,这些在基因测定、体质特征和人文风俗都可以证明。

我是六甲番人,也是潮汕人,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琴棋书画诗酒茶,均有涉猎,希望大家关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