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小伙潘锐彬:辞高薪回村织毛衣,两登央视,全网粉丝过千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潘锐彬编织的毛衣淘宝 广东小伙潘锐彬:辞高薪回村织毛衣,两登央视,全网粉丝过千万

广东小伙潘锐彬:辞高薪回村织毛衣,两登央视,全网粉丝过千万

2024-07-14 03: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潘锐彬

2019年12月12日,一个戴着眼镜、个头不高、身材消瘦的小伙,身穿自己织的紫色毛衣,戴着一条卡其色的围巾,只是围巾的另一端还没有织完。

他带着毛线针和一坨毛线,一边织、一边走上了央视《黄金100秒》的现场。

两位主持人拿着话筒,小伙站在中间,一问一答、开心而流畅。

但小伙手中的毛线活却始终没有停,与主持人的闲聊中,一点都不耽误现场织着围巾。

这个画面不像是在央视的舞台上,更像是一个家长里短的温馨聊天场景。

这位小伙,便是被大家称为“最娘”80后的潘锐彬。

11年前,他瞒着家人辞掉了高薪的外企工作,回老家带领一群阿姨们,做起了织毛衣的生意。

与手工毛衣难解情缘

男设计师常见,织毛衣的男人却是少见。而这,也与他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

1986年,潘锐彬出生在广东汕头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在他小时候,村里的大部分家庭都以耕种为主,收入不多,日子都过得紧紧巴巴。

农闲时,妈妈便将手工毛衣代加工作为副业来贴补家用,这也是家里的一份重要收入来源。

潘锐彬看着一根根线在妈妈的手中,快速地来回穿过。

既感觉妈妈每天织毛衣很辛苦,又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他便也跟着学起来。因此,潘锐彬从小就对做手工感兴趣,而且很有天赋。

他会做珠绣、折纸鹤、做风铃、编手绳,所以学起织毛衣来,也是得心应手。

6岁时,潘锐彬就学会了织毛衣。

10岁他就跟邻居阿姨们一样,每天放学完成作业后和周末,坐在家门口帮妈妈织毛衣。

他慢慢减轻了妈妈的工作量,成为了妈妈的好助手。

一个小男孩的业余生活,就是与毛线打交道,不免会引起一些同学的非议。

在他们看来,织毛衣是女孩子干的活,所以时不时地会拿潘锐彬开玩笑。

对此,潘锐彬毫不理会,还是乐此不疲地继续跟随妈妈织毛衣。

上小学时的一个暑假,潘锐彬做的珠绣,赚了将近1000元。

他用这笔钱买了一辆单车,剩余的作为自己的零花钱。

对于儿子小小年龄,就靠自己的双手赚钱,妈妈朱玉娇相当欣慰。

而骑上单车的潘锐彬,心里更是美滋滋的,没有用家长的钱却买了自己要想的东西,同学们的嘲笑是微不足道的。

妈妈朱玉娇刚开始是自己代加工,后来就成立了一个家庭小作坊,组织村里的妇女们一起做手工编织毛衣。

在潘锐彬读高中以前,生意还是不错的。

可到了潘锐彬高中时代,机器编织的毛衣开始代替手工毛衣,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

在他读大学时,手工编织毛衣市场几乎快要没落了,因为很少有人愿意再穿手工毛衣。

等他大学毕业时,手工毛衣编织技艺,就处于失传的边缘。

潘锐彬觉得很失落,因为他很难再看到,昔日三五个农村妇女聚在一起,话着家常、织着毛衣的情景,那是家的感觉、童年的记忆。

而潘锐彬妈妈的手工毛衣小作坊也在2005年,因为没有市场需求,经营不下去了。

此后,潘妈妈和村里的其他妇女,也就少了一份收入。

可能对于其他人来说,机器化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没有什么好纠结的。

但在潘锐彬的心里,他从小就喜欢的手工编织毛衣,就这样退出历史舞台,总觉得特别可惜。

他就在想,自己能不能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让这种传统手艺继续传承下去,让消费者重新喜欢上它。

辞职回乡创业,还带动村里的阿姨

潘锐彬是一个理科生,大学读的是生物医药。

但他不喜欢这个专业,毕业后就自学了日语,在一家外企就职,做日语翻译,薪水还不错。

对于这样一份工作,潘锐彬及其家人还是比较满意的。

他们都觉得,以潘锐彬的聪明能干,未来很有发展前途。

工作之余,潘锐彬没有忘记心底的那个情结,他白天上班、晚上织毛衣,不为赚钱、只因爱好。

当时网购开始盛行,他就想在网上试试,看有没有人喜欢手工毛衣。

于是,潘锐彬就将自己织的围巾、毛衣,放在网上销售。

几天之后,他卖出了第一件手工织品,是一条围巾,售价25元。

钱虽然不多,但他特别开心,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思路是可以继续往下进行的。

慢慢的,就开始有客户来买手工毛衣。

这时,已经工作2年的潘锐彬就想辞职,出来创业,全职做手工编织毛衣。

他的想法,遭到了身边亲人的一致反对。

因为他们认为,手工毛衣太土,现在哪还有人愿意穿这种衣服。

潘锐彬却不这样想,他觉得手工毛衣依然有市场价值。

他不想让这传统手艺没落,也不想村里的阿姨们在家没事做,他想奋力一搏。

在他的一再坚持下,爸爸妈妈也就没再阻拦,既然儿子喜欢,那就全力支持他创业吧。

若想让手工编织毛衣重新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就得有新的运作模式。

之前,潘锐彬已经尝试了网络销售,效果还不错,2010年,他辞职后,就开了一个淘宝店。

刚开始店里没有招人,就他和爸爸妈妈。

爸爸帮忙绕线,潘锐彬和妈妈织毛衣,同时他还负责淘宝店的经营。

万事开头难,刚起步时,潘锐彬没有进货渠道,就在网上订购毛线,织毛衣需要多少毛线,就先买几斤。

当然,也没有独立的工作室,他就将卧室两用,工作时就在桌前织毛衣,累了就去床上睡会。

这样的日子大约经历了半年多,淘宝店里的订单就逐渐多了起来。

10平米的卧室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但又没有多余的资金来租房子,潘锐彬就搬到自家楼顶的铁皮屋子里。

汕头的夏天极其炎热,太阳一出来,楼顶很快就被晒透了。

铁皮房子内部仿佛是热浪在滚,人待在里面的受罪程度,可想而知。

如果遇到下雨,铁皮不防水,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潘锐彬还是一路坚持下来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之后,手工毛衣的订单在不断地增加。

此时,光靠潘锐彬和妈妈的力量,无论如何都不能按时完成。

于是,潘锐彬就与妈妈商量,将以前那些织毛衣的阿姨们都找回来,重开他们家的手工作坊。

这些阿姨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年龄最小的也将近40岁,最大的已经70多岁了。

她们平时都在家闲着,除了家务活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事情可做,更别说有收入来源了。

潘锐彬就将她们召集起来,把订单交给阿姨们加工。

既能解决自己精力有限的问题,又能为阿姨们提供一份收入。

创业出现瓶颈

订单在增加,阿姨们在编织毛衣,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2013年时,潘锐彬的创业之路进入了低谷期。

因为一件成品手工毛衣,从开始加工到最后发货,不是像妈妈织一件毛衣、穿在孩子身上这样简单,它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

比如,配线、绕线、定尺寸、计算针数,然后开始加工。

编织完成后,还要隐藏线头、缝扣子、熨烫等,所有工序做完才能发货。

因为是纯手工编织,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如果毛衣款式复杂、一次使用多种颜色的线,时间会更长。

这就导致了消费者下单后,需要耐心等待,按顺序排队才行。

但潘锐彬他们完成一件毛衣的过程,消费者并不知晓,就觉得在这个店铺定制毛衣时间太长,下一次单之后,就不再光顾了。

还有一个让潘锐彬头疼的问题是,他需要的是既有编织专业知识,手快、有时间、又有耐心地编织工。

但村里的这些阿姨是不与他签订劳动合同的,而是属于兼职,有时间就接活,没时间就不做了。

阿姨们的编织手艺也参差不齐,结果,潘锐彬网店销售的毛衣,就出现了质量不稳定的情况。

另外,他们都在农村,网店的售后服务也跟不上。多个问题聚集在一起,引起了客户的各种不满。

就这样,他们失去了不少原有客户,而这些客户的抱怨又让想购买的客户不敢下单。

这些问题都需要潘锐彬去妥善解决,否则,他的创业项目很可能功亏一篑。

经过深思熟虑后,潘锐彬将手工作坊从自家小院搬到了镇上,镇上设有快递站,物流的速度就加快了。

潘锐彬还聘请了专业的拍摄团队,他自己做模特,拍摄各款毛衣。他还向客户推荐并讲解编织毛衣的流程,让客户知道其中的不易。

比如,勾一件镂空的毛衣,大概需要5-7天的时间;一件长毛衣则需要12天的时间;

还有一套情侣款毛衣,因为是撞色的,一件就需要织20多天,差不多30根线一起从下面往上面织起来。

如果是用机器做出来的,那效果与手工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客户了解了这些信息,基本不会再抱怨了,而且会更加认可手工毛衣的价值所在。

用工方面更加灵活,如果家里没事的话,就到作坊里来织毛衣,如果家中有孩子需要照顾的话,就在自己家里编织。

最重要的就是保证成品毛衣的质量,潘锐彬在毛线上做了品质提升,只用含毛量高、固色好的毛线。

通过这次大跨度的调整,潘锐彬的网店再次红火起来。

潘锐彬一边学习如何进行网络销售,一边向妈妈、还有阿姨们学习各种毛衣编织技法。他还浏览时尚网站、关注服装秀、自学服装设计。

创业四五年之后,潘锐彬就从一个手工毛衣编织者,转变成了手工毛衣设计师。

他设计出毛衣款式,让阿姨们根据他的设计图纸来加工,毛衣成品再通过网络销售,这就是他们的一套流程。

据阿姨们说,之前在家庭作坊里织毛衣,各部分的尺寸、如何拼接等,都是大家根据各自的经验去操作,因为每个人的手艺不同,织出来的毛衣就会有差别。

而现在,毛衣的样式、花色、尺寸等各种细节都是潘锐彬设计好之后,再交给她们加工,这样,织出来的成品就有了统一的标准。

作坊里的阿姨们还说,以前是她们教潘锐彬如何织毛衣,现在是潘锐彬来指导她们了,她们也得跟年轻人学习,否则就要落伍了。

做直播成网红,登上央视名声大噪

对于手工毛衣的热爱,潘锐彬不仅设计、编织、销售,他还乐意将这门手艺分享给更多喜欢它的人。

当自媒体兴起时,潘锐彬也在平台上做起了直播,他现场教网友织毛衣的技巧,讲述自己织毛衣过程中的一些有趣事情。

他也会拍一些别具一格的视频,比如用筷子和面条织围巾。

一个帅气的小伙在直播间,娴熟地拿着两根毛线针,像妈妈般织着毛衣,本身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这让潘锐彬很快成为网红。

网友们评价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男生还能织毛衣,而且织得这么好看?”

潘锐彬的粉丝数量也在短时间内,增长到了300多万。

2019年3月,潘锐彬站在央视《开门大吉》的舞台上,他一边在节目中赢得家庭梦想奖金,一边带着爸爸妈妈游北京。

除了感谢他们对自己创业以来的大力支持和陪伴,他还在现场教观众们织围巾,场面真是热闹无比。

到了同年年底,潘锐彬再次上央视,就是文章开头的情景。

据说,他两登央视之后,全网粉丝数量过千万,他的名字响彻网络,生意也非常红火。

作为一个男生,潘锐彬不爱“武功”、却爱女红,这让他从小开始直到现在,都有人不断地质疑他,还有了“最娘”80后的昵称。

因为在世俗的眼光中,一个男孩子去织毛衣,是不太容易被接受的,难免会有人取笑他,甚至当面说一些不好听的话。

但潘锐彬说,他并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在他看来,职业是不分男女的,也不分贵贱。

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应该坚持去做,努力把它做好,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价值的。

在潘锐彬的理念中,用心去做好一件事,甚至用一生去做好一件事情,这就是一种匠人精神。

潘锐彬辞职创业,不光成就了他自己的梦想,还成全了他人,在他的手工作坊里,有50多位阿姨。

他将村里闲置的劳动力集中起来,让她们在家门口就找到了赚钱的工作。这些阿姨们,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利用闲暇时间织毛衣,每月能获得两三千元的稳定收入。

这个收入听起来,可能不算高,但是在当地来讲,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经济来源了。

现如今,潘锐彬创业11年,带领村里的阿姨们织毛衣10个年头。

他的成功,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毛衣的刻板印象,也改变了人们对性别的偏见认识,谁说男人不能心灵手巧。

更让人敬佩的是,潘锐彬毅然辞去外企工作,回家创业,还带领家乡的阿姨一起再就业,更将手工编织毛衣的技法传承下去。

潘锐彬的发小这样说道:在潮汕,有不少男孩子会在小时候学织毛衣。但是长大后,能将其作为一个职业坚持下来的,只有潘锐彬。

潘锐彬的这个创业项目,已经得到不少同龄人的称赞和羡慕。

潘锐彬则说,他喜欢这个传统手艺,也很享受织毛衣的过程。每当看到自己织的一些花纹、针法、版型,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参考资料

[1]《劳动保障世界》,2020年第1期,《理工“织男”潘锐彬:巧手织出新职业》

[2]《时代邮刊》,2020年第2期,《80后“织男”,带一群阿姨织毛衣》

[3]《农村新技术》,2020年第3期,《小伙辞职织毛衣创业走红》

[4]农业部信息中心,2020年1月3日,《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典型案例——潘锐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