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玄乎的“指墨画”,为何深受潘天寿、崔如琢偏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潘天寿画公鸡国画 听起来玄乎的“指墨画”,为何深受潘天寿、崔如琢偏爱?

听起来玄乎的“指墨画”,为何深受潘天寿、崔如琢偏爱?

2024-07-15 01: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左群作品——汉唐书画网艺术家

源流

在存世的古代指墨画画家中,清代画家高其佩以其较高的作品出现率与成熟的技法被封为真正的指墨画开启者。高其佩及其传人也于清代完成了由个体艺术向艺术流派的转变,形成了闻名后世的“指头画派”。

中国指墨画的历史并不长。五代张彦远论吴人张璪,言其“能用紫毫秃锋,以掌摸色,中遗巧饰,外若混成。”其实,这并不能说明指墨画就此产生,因为那时还是以用笔为先,但出现了泼墨。故以掌摸色或以掌摸墨,都是墨法中的辅助手段,未落于指上。

即便用指,也与笔法无关。唐代的王默(即王洽,又叫王墨),亦“醉后,以头髻取墨,抵于绢画。”“或笑或吟,脚蹙手抹,或挥或扫,或淡或浓,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倏若造化,腾出云霞,染成风雨,宛若神巧,俯观不见其墨污之迹。”

潘天寿作品——汉唐书画网艺术家

与陈容相比,王默似乎更为狂野,以“髻”代笔,手脚并用,然张彦远却“不甚觉默画有奇”,又曰:“虽乏高奇,流俗亦好。”这种状态一直延续至宋代,如陈容画龙,一时“泼墨成云,噀水成雾,醉余大叫,脱巾濡墨,信手涂抹,然后以笔成之。”(夏文彦《图绘宝鉴》)这里,或泼墨或巽水或“脱巾濡墨,信手涂抹”,均是在用笔之外谈用墨之法,尽管“脱巾濡墨”似乎有以“巾”代笔之嫌,其意均在墨色之涂抹,与线性无关。此画风作派与当时的禅道之风有密切的关联,但可认为是指墨画产生的一个历史根源。

至于以指代笔作画,估计在明代出现。据现有资料,傅山(1607-1684年)有指墨《梅》《兰》《竹》《菊》四条屏存世,饶宗颐收藏一件清初吴韦的指画《花卉卷》(1663年)并作跋。

杨仁凯说现藏沈阳故宫博物院的《鱼虾图》也是指画,其年款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虽说指画在明末清初比较集中地出现,但依然未见有人明确提出“指墨画”这一概念,目前所能见到的还是高其佩侄孙高秉的《指头画说》。

这本著述全面阐释了高其佩的指画艺术,辨别“指画”与“笔画”之不同,分析指与笔、指与墨、指与染的各种关系,特别是指法与笔法的关系,涉及指画的用墨、用色、用纸诸问题,并论仙佛人物、树石山水、花鸟走兽诸多题材绘画中指画之奥妙,同时归纳高其佩在人生三个不同时期的指画艺术特征。

对指画艺术而言,《指头画说》是一份划时代的文献,不仅确立了指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位置,而且也确立了高其佩在指墨画史上开宗立派的历史地位。可惜在这之后,指墨画又归于沉寂,直至20世纪潘天寿的出现。

三四百年,中国指墨画大家寥若晨星。2017年5月2日,“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中央圆厅挂的几乎都是潘天寿大幅的指墨画作品。站在画前,可以感受到“强其骨”的霸悍之气。这不免让我想起2015年5月19日在日本伊豆的崔如琢美术馆,馆内上下两层都陈列着崔如琢作品,有指墨山水、指墨花鸟以及指墨书法,且是日本阳光财团的独家收藏,其中不乏大作,如《指墨江天,千山醉雪》,幅高208厘米,长1700厘米。此外,还有《百开团扇》等。

崔如琢指墨画作品

崔如琢画指墨山水,擅横幅大画,气脉舒展,落落大方。那时馆内正值“中国水墨指墨国际研讨会”,学者们围绕着“中国水墨、指墨画的历史与发展”问题展开讨论,气氛十分和谐。

在中央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倡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下,隆重成立了北京指墨画院。

潘天寿指墨画作品

关于指墨画,潘天寿有许多经验之谈。他认为“指头画有别于笔画,所以指头画是有它的特点的。这个特点,就是它独立存在的基本价值。指头画用指,不能如用笔一样很听指挥,作者正可利用它不很听指挥的特点,使所画的种种,得到似生非生,似拙非拙,似能非能,以及意到指不到,神到形不到,韵到墨不到的好处。”

但他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指墨画的缺点和局限,“然而它的缺点也不少,在表现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指头既不能含较多的墨和水分,蘸一点墨和水,一着纸,全部的墨和水就一齐着纸,易于泛滥。既不相宜画慢线,作长线更无办法。画长线时,只能连续不歇地蘸水和墨,由短线接成长线,既麻烦又厌气。”(《指头画的优缺点》)

温馨提示: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美术研习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