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树发新芽”河南漯河助推民营企业扩投资强活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漯河微康益生菌 让“老树发新芽”河南漯河助推民营企业扩投资强活力

让“老树发新芽”河南漯河助推民营企业扩投资强活力

2023-11-05 15: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转自: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夏晨翔北京报道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通报了第九次大督查中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其中河南省漯河市因助推民营企业扩投资强活力受到表扬。

    漯河是全国食品名城,卫龙、双汇、南街村等一大批知名的食品品牌均诞生于此地。在这里,年产销肉制品达680万吨、日产休闲面制品3500吨,麻辣面制品、肉制品、冷鲜肉单品产量等均居全国第一。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漯河市坚持“三链同构”重大要求,以“食品+”理念延伸产业链,以创新赋能提升价值链,以融合发展打造供应链,着力推动民营企业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活力,让“老树焕发新芽”。

    如今随着一批批新的产业项目快速落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漯河市的食品产业营收先后跨越1000亿元、2000亿元台阶,创造了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0%、营收的60%、税收的70%、利润的80%,成为河南万亿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

    延伸食品产业链

    事实上,漯河微康提出的“益生菌+”只是漯河食品产业“食品+”大框架下的一个细小单元。

    发酵车间、离心车间、乳化车间、冻干机控制室、乳酸菌调配区、杀菌区、中控室……在漯河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漯河微康”)的益生菌生产车间里,智能化设备高速运转,基本看不到工人的身影。

    漯河微康是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在漯河的全资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益生菌菌种、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发酵食品菌种的研发、生产及应用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2018年,经过政府的招引,漯河微康成功落地,在漯河建成了年产益生菌菌粉160吨、益生菌发酵原液1万吨、益生菌饮料1万吨的国内最大益生菌单体工厂。

    “我们企业落地以来,积极推动益生菌深度融入漯河食品产业链,增强本地企业创新与协作,为本地传统食品产业赋能升级。2021年以来,我们已先后同多个本地代表性食品企业开展合作,首年销售交易总额就近1000万元。”漯河微康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为更大程度带动传统食品企业转型升级,漯河微康还计划投资30亿元建设微康微生态产业园项目,主要包括用于“益生菌+”产品研发检测的创新食品与生物工程研究院,用于生产动物饲料添加、可广泛替代抗生素的预混料复合益生菌生产线,以及主要用于添加高温加工食品的凝结芽孢杆菌及制剂生产项目。

    “经过益生菌联合研究开发,我们成功将益生菌应用在面包、饮料、乳制品等食品中,这些产品目前已成功进入市场,并且获得客户的广泛好评。将益生菌应用于传统休闲食品中,可以切实帮助企业转型,生产更高附加值和有竞争力的产品。”该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漯河微康提出的“益生菌+”只是漯河食品产业“食品+”大框架下的一个细小单元。

    据了解,近年来,漯河市以“食品+”的理念梳理食品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持续发力“六个打通”,即打通食品产业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功能性食品、保健性食品、医用食品,积极引进培育生物医药产业;打通食品产业与盐化工产业,培育高端、绿色食品添加剂产业;打通食品产业与物流产业,发展以冷链物流为重点的食品物流产业等。

    如肉类加工企业双汇,在以畜禽屠宰和肉类深加工为核心的同时,向上游发展出饲料业和养猪业、养鸡业,向下游发展了包装材料、调味料、冷链物流、连锁商业、国际贸易等。

    此外,亦有企业立足二产休闲食品加工领域,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一产种植,向下游延伸出三产葡萄主题园区休闲观光、电商、物流等行业,形成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局面。

    打造创新“发动机”

    为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漯河市还设立了1亿元创新基金和5000万元风险补偿金。

    漯河市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当地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项目,持续提升项目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9月22日,河南省十大实验室之一,也是唯一由地市主导的省级实验室,中原食品实验室在漯河市正式挂牌运行,实验室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发政担任主任,10名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组建有12支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科创团队。

    据了解,中原食品实验室将以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推动食品产业科技创新,以“人才高地、创新之源、食品未来”为定位,着力打造“实验室+研究生院+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的全链条科研转化体系,成为漯河市和全省全国食品产业技术创新的“火车头”。

    “中原食品实验室要打造的是一个面向国际、立足全国、服务河南的人才高地,因此必须要汇聚、引育国内外高端人才。”9月24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江正强在中国食品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人才引进上,中原食品实验室将大力度引进院士团队、首席科学家、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研究生团队等一大批科创力量汇聚,形成“1+6+N”实验室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目前,12支由国家杰出青年、长江学者和300名研究生组成的科创团队陆续入驻实验室。金大地、三全、好想你枣业等196家知名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累计上市产品294个,实现技术服务收入2.98亿元,增加营业收入113.5亿元。

    此外,为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漯河市还设立了1亿元创新基金和5000万元风险补偿金,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激活创新的动力源。

    统计数据显示,漯河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在去年增长23.9%的基础上,今年前8个月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长112%,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将在年底实现全覆盖。去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25.1%、26.1%,今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较去年全年增长53.5%。

    此外,漯河市还在全省首创“九条标准”建设创新型示范园区,推动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形象展示、云上线下交易、5G场景应用、智能化改造、生产性服务业配套等元素向园区集聚,实现高端化、集约化、内涵式发展。

    提升营商“软实力”

    为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漯河市、县两级选派了2234名干部担任企业首席服务官,包联1730家企业,收集问题2200多个,解决率100%。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投资和发展的必要因素。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漯河市坚持“项目为王”,引导各方力量向项目倾斜、各类要素向项目配置,做到“项目有人管、问题快解决、服务质量优、干部用心抓”,打造服务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工作闭环。

    据漯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漯河市、县两级选派了2234名干部担任企业首席服务官,包联1730家企业,收集问题2200多个,解决率100%。

    “我们项目自立项以来,政府各个部门就主动对接,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土地供应及开工涉及的各项审批手续。平时,项目用地等审批过程需要6个月以上,如今仅用了80天就完成了,并实现了开工建设。”双汇第二工业园5000万只肉鸡全产业链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其实,看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如何,只需要看企业是怎么做的。”漯河微康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企业落地后,当地政府提供了“保姆式服务”,如发放人才补贴、建设人才公寓,召开银企对接会,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等。而基于如此良好的营商环境,如今,微康也将五大生产基地中的三个迁至漯河,并将企业投资重心也都放在了漯河。

    据了解,为纾困解难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漯河市出台了“45+26”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而为了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漯河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了全省首个“政策计算器”平台,汇集不同部门的惠企政策,为企业提供政策查询、政策匹配、精准推送、企业诉求处理、免申即享等“一站式”服务。

    依托“政策计算器”这一平台,漯河市将“企业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企业”,企业注册登录后,系统将对企业信息和政策要素进行自动匹配,生成一份企业专属智能推荐报告,实现惠企政策“一键直达”。

    在解决政策适配推送的同时,企业还可以在“政策计算器”平台上提出诉求,相关部门将限时处理,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实现企业诉求“一单通办、一单统揽”。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漯河市市场主体总量达40万户,市场主体密度保持全省第1;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85个、总投资1147亿元,其中超百亿元项目3个,超50亿元项目6个,超10亿元项目39个,国内外500强、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71个,招商引资的态势持续向好。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