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的荷兰人》:爱的救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漂泊的流浪人图片 《漂泊的荷兰人》:爱的救赎

《漂泊的荷兰人》:爱的救赎

2024-06-30 17: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上演由中国人自己制作的瓦格纳歌剧,这是中国歌剧界多年来追求的梦想,而瓦格纳作品中的大悲悯、大救赎、大情怀,恰恰需要国家大剧院这样恢弘的制作来呈现。

    瓦格纳是音乐家中的戏剧家。从戏剧角度,我赞叹《漂泊的荷兰人》的结构,好奇它的源头。无论是结构,还是源头,《漂泊的荷兰人》都让我想到了古希腊的传统文化。

    首先是建筑感,《漂泊的荷兰人》宏伟又结实,简洁而完整,像古希腊建筑中的神殿——柱式建筑,高贵、单纯、静穆、宏大。《漂泊的荷兰人》的主题内容可用三组关键词概括:梦想与诅咒、挫折与希望、爱与救赎,它们像三根立柱,浑然一体,支撑起整部戏剧。

    《漂泊的荷兰人》是瓦格纳根据北欧传说写成的。从前,有个荷兰航行者,想要冒着暴雨、风浪绕过好望角,发誓说必须完成此壮举,作一世航行亦所不惧。魔鬼听到誓言,降罪于他,罚他终身在海上漂流,直至世界末日。除非他能找到一个女子忠心爱他,否则他将永远不得解脱……

    《漂泊的荷兰人》的时间结构符合经典的戏剧三一律,剧情发生在一天之内,三幕戏分别为第一夜、第二天和第二夜。第一幕,梦想与诅咒;第二幕,挫折与希望;第三幕,爱与救赎。

    其次是史诗感,看《漂泊的荷兰人》,我一下就想到荷马,想到《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作品奠定了西方史诗的范式、母题和原型,比如《奥德赛》,演绎的是:探寻、梦想、诅咒,流浪、挫折、磨难,回归、希望、救赎。《漂泊的荷兰人》的三幕戏,完全对应《奥德赛》的内涵;《伊利亚特》确立的史诗原则,用一句话说就是:英雄面对挫折和失败,依然保持尊严,《漂泊的荷兰人》正是如此。

    最后是悲剧感,古希腊悲剧中,《俄狄浦斯王》的命运力量,《特洛伊妇女》中的悲悯情怀,《漂泊的荷兰人》中都有。荷兰人受诅咒,但诅咒中有条件,就是爱和忠诚,这是希望,却也是未知的。荷兰人与珊塔注定遇见,这是命运的力量。

    珊塔向荷兰人宣告:“我就是那个女子。通过我对你的爱和忠诚,你将获得救赎。”看到这里,我感到热血沸腾。《漂泊的荷兰人》将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力量和悲悯情怀融在一起。瓦格纳塑造的女性,如珊塔,从剧情、人物到音乐,兼有救赎与毁灭两种品质,这种复杂的、怀着巨大痛苦的英雄女高音,完全来自古希腊悲剧中的女性传统。瓦格纳歌剧都是这样,将古希腊传统文化熔于一炉,创作出自己的鸿篇巨制。

    我一直想用一句话来准确描述歌剧的本质,最终寻得——歌剧是大事件。哈罗德·勋伯格在《纽约时报》上说:“歌剧是大事件,这是任何其他音乐形式无法比拟的,它把多种艺术汇聚一堂。”

    对我来说,国家大剧院制作的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就是大事件。(本文作者为导演、独立戏剧制作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