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涂与中国的海洋发展战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滩涂资源利用方向 滩涂与中国的海洋发展战略

滩涂与中国的海洋发展战略

2024-07-09 22: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邢 军 武    滩涂是海洋与陆地的过渡带,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复杂的生态系统以及自然地理功能。    我国拥有18000公里海岸线、354万公顷沿海滩涂,其中尤以苏北沿岸、黄河三角洲、辽河口等地面积巨大。对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中国21世纪实现经济发展与食物安全保障、改善和提高人民食物与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早在数十万年前,中国人就已开始利用滩涂获取食物与生活用品,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和相关知识。距今约6000年前的神农时代,已经有关于海洋生物(主要是滩涂生物)的可靠药用经验和丰富药学知识。    20世纪中叶以来,我国在滩涂开发利用方面,更有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农、林、畜牧和水产养殖、海盐生产、食品加工、海洋化工、海洋药物、港口码头建设、海洋油气开采、自然保护区建设与沿海工程设施建设等等方面,都有巨大发展和宏伟建树。    但我国在滩涂利用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如:缺乏宏观把握,不能将滩涂作为一个完整领域进行整体考虑、研究、开发与发展规划,致使滩涂开发完全由各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体盲目、孤立、随机进行,滩涂管理混乱。国家对滩涂领域的研究投入不足,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意识和系统研究十分贫乏。规模开发引起的环境破坏、陆源污染、养殖污染、滩涂原生生态系统的破坏与毁灭日趋严重。海水养殖中的技术落后、种群单一、性状退化、基因污染、病害肆虐与药物滥用等问题非常突出,工业与工程项目的环境污染和环境影响加重等等。    在滩涂湿地环境与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盐生植物、盐生作物与盐碱农业的研究、水产品的精深加工、生物产物与药物的开发等方面,仍缺少投入,力量薄弱,一些原创性的工作不能迅速形成优势。    因此,在“十五”期间,为保障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将滩涂作为一个独立领域,予以高度重视和关注,深入开展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其理论和技术集成研究。    “九五”期间,沿海省市纷纷提出各自建设“海上XX”的发展战略。这种各区域的所谓海上发展战略,事实上主要是以滩涂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及其相关产业为内容。因为除远洋捕捞与海洋运输之外,人类对海洋的资源利用还只能局限在沿岸浅海和滩涂,并且主要是滩涂。事实上,无论是海洋石油或天然气的开采,还是生物资源的开发,都主要是在滩涂或沿岸浅水区进行的,例如中国的海水养殖产业,几乎全部都在滩涂水域进行。    因此,在今后可预见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所谓的海洋开发,其主体只能是滩涂或近岸带的开发,这是由海洋环境的特殊性与人类能力的局限性决定的。    因此,我国海域面积尽管很大,但其实际可资利用的有效面积(除了捕捞、运输和国防等外)却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大。从这一国情出发,中国的海洋开发战略必须首先注重滩涂。因此,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海洋研究与开发的主体发展战略应该是:立足滩涂,辐射岛屿,延及外海大洋。    滩涂可持续开发的前提是对滩涂功能的完整认识与了解。我国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气魄宏大的全国海岸带调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迄今唯一的一次)全面系统的大规模海岸带综合调查,为全面认识和了解滩涂功能奠定了良好的资料基础。但长期以来,对这些宝贵资料一直缺乏充分的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尤其是缺乏连续的系统性对照调查和观测。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日趋剧烈,中国绝大部分海岸带都已面目全非,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破坏非常严重,许多物种已经绝迹甚至灭绝。而一些人工引入的外来物种和养殖病害导致的环境生态问题,也已经相当严峻。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空前问题,这些问题都与缺乏对滩涂功能的完整认识和了解有关。    长期以来,人们将滩涂仅仅看作是获取资源和经济利益的场所,而忽视其深刻重大的自然功能和生态系统功能,这种忽视首先是由无知造成的。    时至今日,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我国科学界还没来得及将滩涂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予以充分的研究,下海捞钱的汹涌大潮就己淹没了中国几乎所有的滩涂,这在客观上导致了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许多研究只是为滩涂经济的盲目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科技跟着经济的盲目发展随波逐流,而缺乏理性的预见和洞察,不能提供切实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规范与模式。科学对经济的作用被简单曲解成只是支持和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引导和规范经济正确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则是由于国家缺乏关于滩涂的深刻战略思考与正确科学规划。    因此,如果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及一段时间内,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或解决,中国的滩涂资源和环境都将面临全面的危机,留给后人的问题将越发困难和棘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