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原来有这些民俗及特色工艺,你知道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滨州名胜古迹传说有哪些 滨州原来有这些民俗及特色工艺,你知道吗?

滨州原来有这些民俗及特色工艺,你知道吗?

2024-07-17 13: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荡秋千是我国多民族共有的游艺竞技项目。据文献记载,荡秋千起源于先秦。唐宋之后,荡秋千习俗传入山东省博兴县得到普及。湖滨镇麻大湖的湖畔秋千,成了年轻人约会的首选,为这一古老习俗注入了新的内容。

3

三彩棉絮小鸡

“三彩棉絮小鸡”重点分布于滨州市区内。吸收了民间大红大绿的色彩,成品个个色彩绚丽,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面塑 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入不同色彩的颜料和防腐剂,用手指和简单的工具——小刀、小篦子、竹针等,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塑像。“温式面塑”已成为阳信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4

锡壶制作

阳信锡壶制作在阳信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顺盛祥” 字号目前正在申请注册商标。

5

无棣草编

草编项目主要分布于水湾镇于何庵村,草编的工艺方法极为丰富,稀有的为:编辫、平辫、绞辫、编花等近几十种。

6

苇帘

苇帘业产生于70年代,是水湾镇的主导产业,全镇约96%的村从事苇帘加工业。苇帘加工操作简单,见效快、附加值高,在水湾镇拥有深厚的基础。

7

无棣长拳

流传于无棣县马山子镇帝赐街村的长拳是以套路为主的拳种,据传长拳于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传入无棣境内。

8

刺绣

手工刺绣流传于无棣境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俗称“剟花”,是将五颜六色线用绣花针多出来的一种剟花绣,也叫插花绣。

9

虎头鞋

虎头鞋是阳信县河流镇一带农村妇女为儿童缝制鞋靴时,用虎头样式缝制鞋头的一种手工艺术,寄予了父母对孩子虎头虎脑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

10

布老虎

博兴布老虎的制作主要分布在湖滨镇,作为镇宅的吉祥物,布老虎日益受到人们的宠爱,并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期间,布老虎的制作代代相传,工艺日趋完善,内容也逐渐丰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制作布老虎的艺人日益渐少,只有实用的虎帽、虎鞋、虎枕头等在农村还能常见。

11

老粗布

据博兴县县志记载,“手工纺织业在博兴县出现较早,清朝时已遍及全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政府的引导扶持,作为民间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老粗布,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复苏,至2000年,全县老粗布生产已形成产业化,从业人员达到数万人。

12

柳编

博兴柳编技艺是简单的工具与高超的技艺的结合,有着800多年的传承历史,历经数代民间艺人的传承、革新,成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形式。博兴草编 据文字记载,清代博兴境内草编技艺就形成了一定规模。湖滨镇因草编产品品种多,产量高,普及面广而美名远扬,被命名为山东草编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现已被推荐申报全国草编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13

惠民手扎灯笼

灯笼是我国年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扎灯笼是何坊乡张大官村一带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它的灵动的手工,体现了手工艺人心手合一的自身和谐。

14

东峪车子灯

西董镇东峪村是车子灯最早的发源地,是抗战时期来自延安的文艺工作者传授来的。1988年东峪车子灯被山东省艺术馆作为省内重点民俗文化进行全程录像,资料现存省艺术馆。

15

惠民泥塑

惠民县皂户李乡河南张一带,自古家家户户加工泥塑,曾经盛行一时。泥塑作品从刚开始时的人、佛、兽等发展到后来的无所不及,其文化味也愈来愈浓,艺术价值较高。现已列入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6

滨州剪纸

滨州剪纸,久负盛名,起源已无从可考。《野获编》载:“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山东蒲台县民妇唐赛儿……能剪纸为人马……。”可见剪纸在滨州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滨州剪纸结构严谨,古朴浑厚,拙中蕴灵。题材广泛,多豪放粗犷之作,与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存一脉相承。现已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7

清河镇木版年画

清河镇木版年画源于天津杨柳青年画,是由王姓始祖王画三从天津蓟县经由河北枣强带来清河镇的,并带动了清河镇其他姓氏制作年画,经过多年的发展,使其成为深受鲁北地区民众喜爱的艺术形式。现已列入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秦皇台庙会 据有关口碑资料,秦皇台庙会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民间的宗教活动,后逐渐演变为综合性的自发性民间交流活动。每年四月初八和九月初九,秦皇台下起香火庙会。搭棚筑台唱戏三天。另有各类文艺曲艺团体和个人在此交流演出,成为集宗教活动、曲艺演出、物资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

来源:滨州零距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