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满觉陇桂花几月开花 ​李建国

​李建国

2023-07-27 05: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到达满觉陇已近傍晚,山谷里除了桂花热闹的盛开,似乎一切都很安谧。夕阳下,一树树的桂花如一片片漂浮的云霞,半坡上的房舍灰白的粉墙,蓝色的瓦顶掩映其中,远处的袅袅炊烟和着山谷里的薄雾如梦如幻缥缈万千气象。

转天的上午,吃过早饭,我走到离酒店不远的一个树下露天的茶座。茶座周围,几棵百年的老桂花树宛如一把把巨伞把浓荫,也把花香留给了前来喝茶的人们,这儿真是个好地方。独自一个人坐下来,要上一杯龙井茶,然后静静地望着远处的山峦和天边的云朵,看着半坡上的桂花和参差的村落,在桂花香气的包围下时不时缀上一口茶,真是惬意极了。偶尔,微风起过,茶座上刚沏上龙井的茶杯里会落下几朵树上的桂花来,灿若金蕊的花朵在茶杯中沉沉浮浮似有一种寓意在其中。特别是桂花落入茶杯的一刹那,让人几乎能够听到花落的声音。也许是触景生情,眼前的桂花让我想起了汪曾祺《北京的秋花》,想起了郁达夫的《迟桂花》。

坦率地说,我是不怎么喜欢郁达夫作品的。只是偶然的一次,我看到了郁达夫的《迟桂花》。《迟桂花》一改郁达夫过往作品的风格,读后让我忽觉眼前一亮,如此明快清新的笔触让人温暖,也让人放松。我想,郁达夫一定是来过满觉陇的,满觉陇的桂花一定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也给了他灵魂的觉悟和安慰。

《迟桂花》不但让人的灵魂飘逸于眼前满觉陇的山水之间,而且更是给人一种纯洁、善良、乐观如桂花般的芬芳。我尤喜欢郁达夫对满觉陇桂花及主要人物的描写,美的文笔,美的景色一如桂花般的灿烂。也许是受郁达夫《迟桂花》的影响,身处其境,我放慢了自己的脚步,停下来沉浸在满觉陇桂花的香气里,陶醉在郁达夫《迟桂花》释然的觉悟里。此时,自己那些陈年霉斑的心事早已荡然无存了。

第二天,在去茶座的路上,我遇到了一位本地的老人才得知满觉陇还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刹,名曰“满觉寺”。进一步探问,老人告诉我“满觉寺”建于五代后晋天府四年,意为“圆满的觉悟”。劝我有时间可以去看看,他说那里香火很旺,前去朝拜的人很多。

我知道,当下不论在哪里大大小小寺庙里的香火似乎都很旺盛,前去膜拜的可谓熙熙攘攘,人头攒动。人们怀着无尽的欲望在香火缭绕之间许下诸多的心愿祈求神的保佑,祈求诸事的圆满。然而,这无限的欲望,欲望的圆满该是人的追求还是人痛苦的本源?芸芸香客,彼岸何方?我感到茫然。我想出家人手里拨动的那一串串温润的念珠不止是欲望,一定还有无量的禅心。

其实,“满觉寺”,看与不看两可之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倒是“圆满的觉悟”深深地触动了我,这也是我来满觉陇的又一收获。我知道生命是需要养分的,而精神需要的却是觉悟。

“圆满的觉悟”佛家之道,我不甚懂得。只是千百年来,释迦摩尼的佛光始终在唤醒着人们“圆满的觉悟”。只是我知道圆满是不存在的,觉悟倒是存在的。

“圆满的觉悟”,上下五千年,包括释迦摩尼,人类对“圆满的觉悟”来说都是一种期盼和追求罢了。我认为佛教讲的主要不是事实,而是意义。

觉悟确实是存在的,比如郁达夫的《迟桂花》。满觉陇盛开的桂花带给我的清新和释然,既洗涤了我的内心,又使我在觉悟之中把那些熙熙攘攘,浮浮躁躁、陈年霉斑的往事统统都消融在了桂花的芬芳里,以致自己的内心格外澄明。

我想,那些熙熙攘攘、浮浮躁躁以及人们对无尽的欲望和圆满的追求既是人生的源力也该是人生的空无。我以为人生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解救欲望和圆满的过程。遗憾的是,跨者不行,道而半废。这也许是我的一次极浅层次的“圆满的觉悟”吧。

我还是没有听从老人的劝说,没有去“满觉寺”。这是因为我感觉自己的佛缘太浅,业力还远远不够,更有自己内心里对“圆满的觉悟”的敬畏。

陆续有人来喝茶了,也许是桂花的香气太诱人,也许是满觉陇的景色太吸引人,前来喝茶的人很少有人大声说话,大家在这里抛开凡尘的一切充分的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融入大自然,觉悟大自然。这与寺庙里的情景截然不同,在这里天人合一,让人仿佛读到了花香,读到了一种气定神闲,读到了《迟桂花》的岁月,或许这也是一种“圆满的觉悟”。

在离开满觉陇的时候,我想那一树树的花开一定也透着灵动盛开在九溪烟梦,虎跑梦泉、盛开在杭州的角角落落;随风潜入夜如雨的桂花洒落在西湖的月光里,洒落在唐诗宋词里,洒落在浸泡龙井茶的青花瓷碗里,洒落在行人的发梢和眉间,也洒落在“圆满的觉悟”里。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