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而不溢”清朝服饰发展的背后是满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满族服饰花纹图案 “满而不溢”清朝服饰发展的背后是满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满而不溢”清朝服饰发展的背后是满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023-12-26 21: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引言: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一个由少数民族满族统治的大一统王朝。

虽然在清朝满族占据社会的统治地位,但是汉民族依然是整个清朝社会的基础。

所以清朝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汉人的身影。可以说清朝的社会特色,就是满汉融合的特色。

由于汉民族文化的包容性,清朝的统治者虽然极力强调满族特权以及满族文化的纯洁性。

但是在清朝统治的数百年里,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受到了满汉融合的影响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尤其是在服饰方面的变化,清代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国服饰历史上的第三次明显突变。这次突变造成的结果给现代服饰的发展造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满汉融合的历史背景

满族虽然在清朝之前很少出现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上,但是满族的历史其实是很久远的。

满族的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然那时候的满族并不叫满族,而是一个和蒙古族较为接近的游牧民族。

经历了时间较长的演变才成为了清朝时期强大的满族。

作为传统的游牧民族之一,满族的民族特点也和大多数半地穴居的游牧民族一样。他们的传统服饰大多是马褂、披风等适合骑马的服装。

而被他们征服的中原地区则一直处在汉民族的统治之下。汉民族的内敛和矜持造就了汉民族服装大多是宽袖大衣和层层包裹。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服装风格在战争的漩涡里互相冲突又互相渗透。最终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别具特色的新服饰风格,同时也造成了这一时期服装发展的空前繁荣。

虽然这一时期满族和汉族的矛盾十分激烈,满族对汉族的压迫也十分残酷。

但是就满族统治者对汉族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来看,这些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满汉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而这些我们都可以从清朝时期的服饰变化上找到这种融合的外在表现。

二、清代服饰特点

由于生存区域以及生活习惯的差别,满族和汉族之间的服饰差别十分明显。

满族的服饰大多以动物皮毛制成,因为草原地区不产棉花或是蚕丝,所以几乎没有纺织相关的产业。

而且为了方便骑马,满族的服装大多比较贴身,方便活动。而汉族由于地处物产丰富的中原地区,所以衣服的材料和样式十分之多。

不过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最流行的还是较为宽大的袍子,尤其是大袖拖裙,十分有临风欲仙的意境。

到了清朝由于满族统治者对汉民族的压迫,所以在“男从女不从”的原则下,男子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女性则以旗装或者上衣下裙为主。

(一)清代男子服饰的变化

清朝男子的服饰由于剃发易俗的原因所以皆以满族服饰为主。民间百姓所穿的常服为大襟马褂,一般穿在袍服的外面。

还有一种琵琶襟马褂多是作为行装。这些马褂的特点是多为短袖,袖子宽大且平直。而衣服的颜色大多为深色,深红、深蓝、深灰都是常见的颜色。

和民间服饰比起来,清朝皇帝的服饰就显得华丽复杂了许多,清朝皇帝所穿的衣服分为朝服、常服、礼服、行服等等一系列的服饰。

由于皇帝代表了封建统治的顶端权利,皇帝的衣服自身便有着一种权利的代表性。

皇帝日常所穿的最多的应该是朝服,朝服分为冬款和夏款两种,但是这两种款式之间的差别不大。

冬款的衣服仅仅是在夏款衣服的边缘装饰了一圈皮毛而已。朝服的颜色以黄色为主,其中较量的明黄色最为尊贵。

但是在祭祀的时候还会穿蓝色、红色或者白色的衣服。

清朝官员的衣服和明朝的官服制式很不一样,大多以蓝色为主,根据衣服上的花纹以及图案的差别区分官职的大小。

当然还有清朝特色的顶戴花翎,不同官职之间的顶戴也是不同的。

清朝男子服饰的变化是从公服开始,在逐渐推向常服的。由于男子是当时社会的主导力量,所以要想社会安定,首先要改变的就是男子。

而女子服装的改变速度则是远远要慢于男子服装的。

(二)清代女子服饰的变化

和清朝满汉男子服装的统一相反,清朝满汉女子的服装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

汉族女性的服装在清朝转变的速度相对于男子服装来说是比较慢的。

清朝初期汉族女性的穿衣风格依然是以袄裙、披风等汉族传统服装为主。

到光绪末年汉女的上衣袖口逐渐变小,甚至露出里面的内衣;而下身则是长裙,系在长衣里面。

与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满族女子的着装则更具有满族特色。与汉族女子的装束截然不同。

但是在清朝后期女性的穿着习惯来看,这两个民族女性服装之间的互相借鉴融合还是比较深入的。

清朝普通妇女多穿披风、袄裙。披风是一种常见的外套,但是由于材料的不同又分为很多种。

一般在较为贵重的披风之上,会装饰有各式珠宝。

在披风里面,就是日常穿着的大襟、大袄和小袄,小袄就是是清朝女性所穿的内衣的名称,颜色大多是较为明艳的红色。

在清朝初期妇女的下衣还是以裙子为主,裙子的样式承袭明制,多为凤尾裙和月华裙,而颜色以红色为贵。

到了清朝末期,除了裙子之外,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普通女性也开始穿着裤子。

裤子相比于裙子显然要符合普通女性的需求,更省布料也更加方便干活。

当然在清朝数百年的历史中,服饰上的变化当然并不仅仅是衣服上的而已,还有发型和各种饰品的变化。

而且由于地域的差异性,产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款式,比如沪式、苏式、京式、等等不同的地域流派。

这些不同流派之间的服饰既有差异性也有相似性,并在不断地碰撞融合中,产生了很多新的变种。

(三)清朝满汉服饰的发展与融合

清朝之前中原地区的男子并没有戴帽子的习惯,只有戴头冠的说法,在儒家文化中“男子二十而冠”意味着成年。

而满族中并没有这种说法,满族男子不分老幼,从小到大一年四季都要带着帽子。当然季节、地位不同,戴的帽子也不同。

当然和汉族的及冠一样,满族男子也有自己的成年仪式。

在满族的习俗中束腰带就意味着成年。这种习俗的由来是因为束腰带可以使衣物更加贴身保暖,同时也有助于骑射时的发力。

和清朝男性服饰上较大的变化相比,清朝女性服饰上的变化相对来说较小。

这点从清朝命妇的礼服上可以看出,清朝命妇凤冠上所装饰的金凤、金翟的数目和等级是承袭明制的。

而清朝孩童的服饰,虽然刚开始还是以明式为主,但是在清朝中后期还是逐渐变为清式。

从上面所述的男女服饰上的变化可以看出,清朝服饰的变化,主要是由外力促成的。

由于强制规定男子服饰的变化较为迅速和明显,而女子服饰的变化则相对来说较为缓慢。

但是这种民族融合的产物,无疑是一种时代上的进步与革新。这种革新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发展与演变,是中国服饰发展的强大助力。

三、“男从女不从”与满汉文化之间的互相承认与融合

清朝初期,清朝统治者为了民族的纯洁性与统治的稳定性,大力推行满语骑射,镇压汉民族文化的发展。

清朝统治者使用强制手段在民间推行满族语言、满族服饰等以满族为主的各种文化与习俗。

这种强制性的手段致使男性服饰在清朝数百年的统治期间皆以满服为主。

但是由于“男从女不从”的原则,汉族女子的服饰依然保持着汉族特色的形制。

而且在清朝中期以后,满族女性效仿汉族的风气愈来愈盛。而且除了服装上的融合,其他各种如发型、头饰上的融合也十分明显。

比如清朝后期满族女性也效仿汉族女性开始盘一字发髻,也就是一字头。另外还有“钵盂头”、“松巽扁髻”等十分流行的发髻。

虽然满族统治者曾经颁布过《再谕剃发服制》和《谕饬衣冠服式》这两道谕令,严令禁止更改发式、服装。

但是大部分满族贵族承认汉文化并学习汉文化,这一点从顺治二年多尔衮亲自前往孔庙祭祀就可以看出来。

所以说虽然满族统治者三番四次的禁止满汉文化之间的融合,想要保持满族文化的纯洁性与优越性。

但是民族文化融合的大势是无法人为阻止的。这一点很好的从满汉服饰的融合上表现了出来。

结语:

从满族服饰坚持民族特色,保持民族特性,到后来的学习汉族服饰特点,满汉服饰融合。

这中间发展与融合的过程无疑是漫长的。这个过程是受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

但是无论如何,它不会停留在一点不变,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的。

参考文献:

《清史》

《清代女性服饰文化》

《清代宫廷服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