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泉州区划打造大泉州或合并厦漳泉三市打造全国第六城设想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滕州市在全国县级市排名 优化泉州区划打造大泉州或合并厦漳泉三市打造全国第六城设想研究

优化泉州区划打造大泉州或合并厦漳泉三市打造全国第六城设想研究

#优化泉州区划打造大泉州或合并厦漳泉三市打造全国第六城设想研究|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曾经经济总量连续22年保持福建全省第一,力压省会福州市和副省级厦门市,且坐拥世界级港口,自古以来都是贸易大城和作为古代“海上丝路”重要起点城市、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出发站,且目前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十九名、福建省第二名的泉州市,其城市规模竟然只有Ⅱ型大城市(城区总人口138万),全国城市排名仅位列第75名。而且还是全国目前唯一没有开通地铁的“万亿GDP”城市。经过城镇规划君何方洪研究分析,主要原因是泉州市属于典型的“中心城区弱、下辖县级市强”的地级市(下辖的晋江市和石狮市都是经济实力较强的县级市),其中心城区人口少、规模小、实力弱,影响了泉州市城市规模在全国的排名。

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有必要对泉州市行政区划进行优化调整,将中心城区周边已经集中连片的晋江市和石狮市等撤市设区,扩大泉州市中心城区规模,打造大泉州。甚至可以考虑将厦漳泉都市圈内的泉州市与厦门市及漳州市进行行政区划合并,打造全国城市格局中仅次于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重庆市、广州市的中国第六城,恢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和我国古代第一大港口城市的辉煌。

一、泉州市现状情况

泉州市是福建省辖地级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城市规模是Ⅱ型大城市,也是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确定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北承福州市、莆田市,南接厦门市,东望宝岛台湾,西毗漳州市、龙岩市、三明市。全市共辖4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5个县,分别是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4个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3个县级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金门县(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

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含金门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泉州市常住人口为878.23万,2021年末常住人口885万人(不含金门县)。2023年3月泉州市统计局发布数据,2022年泉州市常住人口887.9万人,比2021年末增加2.9万人。

2022年泉州市完成生产总值12102.97亿元,继续排名福建省第二名;2021年泉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04.17亿元,被省会福州市首次超过;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158.66亿元,经济总量连续22年保持福建全省第一。2020年泉州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813.32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4.04亿元;2022年泉州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920.7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6.79亿元。

二、关于泉州市的行政区划沿革

隋开皇九年(589),改丰州为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南安、建安两郡为县,归其管辖。于是,福建历史上首次出现“泉州”之名。

大业二年(606),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大业三年,闽州改为建安郡,领南安、建安、闽县、龙溪四县,今泉州市地除德化因侯官县废归属闽县外,均属南安县。

唐武德元年(618),改建安郡为建州。武德五年,析建州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并分南安地置莆田县。丰州下领南安、莆田二县,治所设今南安丰州镇。武德六年(623),复于闽县置泉州。武德八年置都督府,辖泉州、建州、丰州。贞观元年(627),丰州撤销,南安、莆田二县并入泉州。嗣圣初(684),分泉州之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治所设今南安丰州。不久州废,三县仍属泉州。垂拱二年(686),于泉州、潮州间置漳州。

圣历二年(699),复以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治所仍设今南安丰州镇。同时,析莆田县西界置清源县(今仙游县),隶属武荣州。圣历三年州复废,属县仍隶泉州(治所设在今福州)。久视元年(700),南安县人孙师业诉称赴州遥远,又于县东南15里(今鲤城)置武荣州.下辖四县:南安、莆田、龙溪、清源。

景云二年(711),原闽县所置之泉州改为闽州,武荣州改为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此后凡称“泉州”,即指今之泉州。开元六年(718),泉州刺史冯仁知因州治无县,请析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至此,泉州领有五县。

  开元十三年(725),闽州改名福州,闽州都督府改为福州都督府。开元二十一年(733)更置福建经略使,福建之名始此。开元二十九年(741),龙溪县改隶漳州。天宝元年(742),泉州改为清源郡,属江南东道;因郡、县同名不便指称,清源县改名仙游县。乾元元年(758),清源郡复为泉州。上元元年(760),福州都督府升节度使,泉州等六州属之。大历六年(771),罢节度使,置都团练观察处置使,泉州仍属之。

  贞元年间(785--805),福州永泰县析归义乡置归德场。贞元十九年(803)、长庆二年(822)、成通五年(864),先后析南安县地立穴同场、桃林场、小溪场。乾符三年(876),析南安县武德乡地置武德场。文德元年(888),场名改为武胜,后又易名武安。乾宁三年(896),福州升威武军,泉州属之。

  五代贞明六年(920),后梁升福州为大都督府, 泉州属之,仍领四县:晋江、南安、莆田、仙游。后唐天成元年(926),王延翰自立“大闽国”。后唐长兴四年(933)正月,王延钧正式称帝,国号大闺,泉州归之。升桃林场置桃源县,泉州属县增至五个。同年十二月,升永泰县归德场为德化县,归长乐府。后晋天福三年(938),桃源县更名永春县。天福四年,升大同场为同安县。至此,泉州计领六县。天福八年(943)二月,富沙王延政称帝于建州,国号大殷。开运元年(944)年底,泉州改隶大殷。

  开运二年(945)正月,大殷改国号闽,泉州隶之;八月,闽主降南唐;九月,泉州归属南唐。后汉乾祐二年(949),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兼领南州(即漳州)。同年,德化划归清源军,增领原属尤溪的常平、进城二乡。后周显德二年(955),应詹敦仁之请,清源节度使留从效升南安小溪场为清溪县。同年,武安场升为长泰县(一说943年升长泰县)。至此,清源军除领有南州(即漳州)外,属县增至九个:晋江、南安、莆田、仙游、永春、同安、德化、清溪、长泰。

宋乾德二年(964),清源军改为平海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平海军改为泉州,属两浙西南路,仍领九县。太平兴国四年,泉州划出仙游县游洋镇和莆田县百丈镇等地设立兴化县,并于兴化县建太平军,析莆田、仙游二县归其管辖。不久,太平军改为兴化军。

太平兴国五年,因地远期会输纳不便,应杨海等之请,长泰县析归漳州。太平兴国六年(981), 析晋江县东北部十六里置惠安县。至此,泉州领七县:南安、晋江、同安、德化、永春、清溪、惠安。雍熙二年(985),泉州改隶福建路。宣和三年(1121),清溪县更名安溪县。据史书记载,宋代澎湖已正式划归泉州,隶属晋江县管辖。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立行宣慰司于泉州,兼领行征南元帅府事。十五年,改行宣慰司为行中书省,升泉州为泉州路总管府隶之。泉州路于七县之外,增领南、北二录事司。至元十六年,南、北二录事司合而为一。

至元十七年五月,福建行省并入泉州行省。同年七月,徙泉州行省于隆兴。至元十八年十月前,泉州又立行省。至元二十年三月,并入福建行省。至元二十一年(1284)二月,再设行省于泉州。同年九月,并入江淮行省。至元二十九年(1292)复设福建行省。至元二十七年(1290)前后,开始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隶属泉州路同安县。

大德元年(1297),为图瑁求(今台湾),改福建行省为福建平海行中书省,徙治泉州。大德二年,泉州路总管府改为泉宁府。不久,罢福建平海行中书省,泉宁府复为泉州路,隶江浙行省。至正十六年(1356),复立福建行中书省,泉州路隶之。至正十八年(1358),设立泉州分省。

明洪武二年(1369),改泉州路为泉州府,隶福建行省;罢录事司,仍领七县: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洪武九年(1376),福建行省改为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隶之。洪武二十年(1387),曾一度撤销澎湖巡检司。明代中叶,台湾属泉州府辖地。嘉靖四十二年(1563),又在澎湖设巡检司,派兵长期驻防。清初仍置泉州府,上隶福建行省, 领县同明。

雍正十二年(1734),升永春县为永春直隶州,划德化县并延平府大田县归其辖理,隶福建行省。乾隆四十年(1775),析同安县部分地设马巷厅。至此,泉州府即领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五县及马巷厅。

民国元年(1912),取消府、州、厅,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民国2年3月废州立县)、德化归属南路道(址设厦门)。民国3年(1914),南路道改称厦门道。民国2年11月,析同安县地置思明县。民国3年7月,金门自思明县析出置县,隶属厦门道。

民国8年(1919)10月12日,晋江民军(靖国军许卓然部)以安海为政治中心,设立安海县。其辖区东至海,西至南安溪尾双溪,南至水头返头乡,北至泉州顺洲桥。民国11年民军改编后取消。民国16年(1927),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制,泉属七县直隶福建省。

民国22年(1933)11月20日,“福建事变”发生,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同年12 月11日,福建分为闽海、闽上、泉海、龙漳四省并设立两个特别市。12月13日,四省分别更名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兴泉省辖莆田、仙游、晋江、南安、安溪、惠安、同安、金门、永春、德化、大田、思明十二县 ,治设晋江(今泉州市区)。

民国23年1月3日,兴泉省政府正式成立。同月,福建人民政府失败,所划四省取消,泉属七县重隶福建省。民国23年7月,全省设立十个行政督察区,永春、德化、惠安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驻仙游),晋江、南安、安溪、金门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同安)。民国24年(1935)10月,全省改为7个行政督察区、l市。惠安、晋江、南安、金门、安溪、永春、德化属第四区(专署驻同安)。民国26年4月,南安县治徙溪美。10月,日本侵略军攻陷金门岛及烈屿,金门县政府迁到大嶝乡。12月,行政督察专员改制,但行政督察区未变,泉属七县仍归第四区。

民国27年(1938)5月21日,第四区专署由同安移驻永春。同年8月,金门县政务由南安县兼摄。民国29年2月16日,第四区专署由永春迁驻德化,6月28日仍迁回永春。同年2月,于永春、德化、永泰、仙游四县边境设立凤顶特种区,归属第四区;10月裁撤。

民国32年(1943)9月,全省调整为8个行政督察区、2个市。第四区专署仍驻永春,下辖永春、安溪、金门、南安、晋江、惠安等九县。德化改属第六区(专署驻龙岩)。民国35年(1946)1月,全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2市。第四区仍旧,德化改属第九区(专署驻永安)。同年9 月,第四区专署迁驻晋江。

民国36年4月,全省调整为七个行政督察区。 第四区专署仍驻晋江,辖有晋江、莆田、仙游、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永春、金门等九县。德化改属第六区(专署驻永安)。

1949年8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省会福州)成立。8、9月间,南安、永春、惠安、晋江、安溪相继解放。9月, 全省划为八个行政督察区。9月9日,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辖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仙游、莆田、金门(待统一)等九县。公署设于晋江县城(今泉州市区)。10月9日,金门县大嶝岛、小嶝岛及角屿解放。11月24日,德化解放,归入第七行政督察区(专署驻永安县)。

1950年3月14日,省政府命令更改各专署名称,第五专署改称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4月1日起实行。9月,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晋江区专员公署。10月17日,政务院批准德化县划归晋江区专员公署管辖;1951年1月正式接管。至此, 晋江区辖有晋江、南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莆田、仙游、惠安、金门(待统一)十县。1950年11月1日,政务院批准,以晋江县城区和城郊八个乡设立泉州市(县级),隶属晋江区。

1951年1月1日,泉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951年4月17日,晋江县人民政府直属机关迁往青阳。1955年3月12日,奉省人民委员会令,晋江区专员公署改称晋江专员公署,4月1日正式实行。同年5月,省人民政府宣布成立金门县政府。

1956年3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闽侯专区和永安专区。同年5月, 原属闽侯专区的福清、平潭、永泰和永安专区的大田划归晋江专区。晋江专区计领1市、14县。1958年8月,福建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同安县改由厦门市管辖。1959年8月,国务院批准恢复闽侯专区建制,福清、平潭、永泰三县仍归之。1963年5月27日省人民委员会通知, 大田县划归三明专区管辖。晋江专区领1市、9县。1967年6月1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示 ,晋江专区实行军事管制;6月30日,晋江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领导全区工作。

1968年9月23日,经福州军区党委、 福建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取代军管会,作为全区1市、9县党政合一的领导机构。1970年2月,国务院批准莆田、仙游县划归闽侯专区,闽侯专区机关迁驻莆田;厦门市管辖的同安县仍归晋江专区。6月18日,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实行。于是,全区辖有泉州市及晋江、惠安、南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八县。同年12月25日,划金门县大嶝公社归同安县管辖。

1971年6月17日,省革委会通知,晋江专区更称晋江地区,7月1日实行。1973年6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同安县划归厦门市管辖。同年7月23日,福建省革命委员会通知实行。1978年3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晋江地区革委会更称晋江地区行政公署。

1980年1月1日正式实行。1985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晋江地区,泉州市升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的行政体制,原泉州市的建制改设鲤城区,1985年12月31日,鲤城区人民政府成立。1986 年1月,泉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87年12月1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石狮市(县级),以晋江县石狮、永宁、蚶江三镇和祥芝乡为石狮市行政区域。1988年9月30日,石狮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归泉州市代管。

1992年3月6日,国务院批准,晋江撤县设市,领原晋江县行政区域,由泉州代管。1992年5月1日。晋江市人民政府成立,至此,泉州市计辖l区、2市、6县:鲤城区、石狮市、晋江市、惠安县、南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金门县,(待统一)。1997年6月3日,国务院批准泉州市区增设丰泽区、洛江区。同年9月29日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三个区正式挂牌成立。

1996年,泉州市政府投资开发市本级开发区——泉州市清濛科技工业区。1998年,清濛科技工业区升格为福建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2.5平方公里。2003年9月3日,不断发展壮大的开发区正式更名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6月,泉州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泉州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4月12日,国务院批准肖厝经济开发区改制为泉港区。

2010年3月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管理委员会,作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并赋予设区市的部分行政管理权限和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委托泉州市委、市政府管理。2010年3月25日,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2010年6月1日,惠安县洛阳镇、东园镇、张坂镇、百崎回族乡4个乡镇和省级惠南工业园区正式委托泉州台商投资区管理。2012年1月2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

三、关于优化调整泉州市行政区划的必要性分析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泉州地处海防前线,国家投资少,经济长期处于以农业为主的自给、半自给状态,经济总量居全省地市倒数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人民抓住机遇,走出一条“以市场化为制度基础、民营经济与外向型经济互相促进为最大特色、县域经济发达为突出亮点、品牌化为突出优势”的具有侨乡特色的经济建设路子,创造了“泉州模式”。经济实力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创造泉州发展历史的新辉煌,也成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2022年全年泉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02.9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653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20299美元),GDP总量排名全国第19名,是全国仅有的24个万亿GDP城市。

据城镇规划君何方洪了解,在2021年之前,泉州市的经济总量长期霸占福建省第一名,力压省会福州市和副省级国家计划单列市厦门市。一直到2021年,福建省会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11324.48亿元,首次超过泉州市的11304.17亿元,而厦门市则为7033.89亿元,位居第三。但2021年福州市GDP超过泉州并不多,仅有20多亿元。不过这是福州市22年来GDP总量首次超过泉州市,打破此前的泉州第一福州第二的福建省经济排名格局。

虽然泉州市取得了如此骄人的经济发展成就,但是泉州市的城市规模却并不大,城市规模和城建水平与其经济成就和实力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Ⅰ型大城市的标配和象征的地铁来说,泉州市至今都没有地铁。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2022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共列出40座已经开通地铁运营的城市,其中有23座城市的2021年GDP超过一万亿元。这意味着在全国现有的24座“GDP万亿城市”中,泉州市是目前唯一没有地铁运营的万亿GDP城市。

作为福建长期以来的“经济大市”,泉州的“地铁梦”为何至今难以实现?原因就是泉州市城市规模太小,城区的常住人口和财政收入太少等因素都制约着泉州地铁的修建。因为根据2018年6月28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规定,要求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市区常住人口需在300万人以上。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泉州市区常住人口约197.8万人(含台商区),而扣除这块飞地泉港区的数量后的市区人口将更少。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查询了2022年底国家住建部官网权威发布的《2021年全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泉州市城区总人口仅有138万人,属于Ⅱ型大城市中规模比较小的城市,在全国600多座建制城市中仅排名全国第75名。因此,泉州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指标并不符合建设地铁的条件。而是泉州市中心城区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仅有230平方公里,也并不算大。泉州市虽然全地级市域规模大、经济总量高,但只是下辖县级市和县经济总量高,然而泉州市中心城区规模小、实力弱、人口少、城市化水平低,严重制约着泉州城市扩大消费加速工业化进展、吸引高端人才。

泉州坐拥世界级港口,自古以来都是贸易大城,福建也需要泉州变得更强。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泉州市完全可以将主城区周边已经跟中心城区的城市建成区连成一片的县市撤县市设为泉州市辖区,比如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等4个县市就可以考虑撤县市设市辖区。这些县市撤县市设市辖区后,就可以纳入泉州市中心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行集中统一布局,泉州市的中心城区规模将会突破300万人的Ⅰ型大城市规模,也就符合了国家关于申报建设地铁的条件。届时,泉州市可以申请六条地铁项目,打造轨道上的泉州市,同时还可以将地铁延伸至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实现泉州市和厦门市地铁的互联互通,打造闽南都会区。

四、关于调整泉州市行政区划打造大泉州或厦漳泉三市合并设想

作为古代“海上丝路”重要起点城市、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出发站。泉州市作为国家“金改区”、“民综改革试点”、新型城镇化、“海上丝路”先行区,有力带动了改革全面深化;环泉州湾中心城市、县域大城关、重点小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泉州市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就目前泉州市行政区划的格局已严重束缚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已成为瓶颈问题,泉州中心城市核心区影响力和辐射力得不到发挥,适时对泉州中心城区进行区划调整十分必要,是形势所趋,群众所盼。

(一)设想方案一:对泉州市行政区划进行优化调整

建议加快大泉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做大做强泉州中心城区,加快泉州市城镇化进程,加快行政区域资源整合,可以解决泉州市环湾地区“跨行政区、多区域”分割带来的诸多问题。一是适时对泉州市域部分县(市、区)进行撤县(市、区)设区,将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等4个县市撤县市,设立泉州市晋江区、石狮区、南安区、惠安区,加上现有的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这样泉州市的市辖区总数达到8个。

由于晋江城区、石狮城区与泉州中心城区已经建成一片,撤市设区后就实现了行政区划建制市与空间实体城市上的统一,泉州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突破300万,成为Ⅰ型大城市,与福州市、厦门市城市规模相当。同时,加快环湾地区城镇空间优化布局的调整进程,进一步做大做强泉州环湾都会核心区。

(二)设想方案二:厦漳泉三市合并为一座建制市

因为厦门人口土地少,泉州的土地多一点,而且物价比厦门有很大的差距,厦门物价太高,各个方面泉州都有很大的优势。且历史上厦门就属于泉州的一部分,历史上厦门不叫厦门,而是泉州府同安县下属的一个渔村名曰“嘉禾里”。而现在厦门市与泉州市经济和城市建成区基本互联互通,产业互补性较强。

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厦门市与泉州市可以考虑合并为一座建制城市,这样新成立的城市级别为副省级国家计划单列市,且同时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为福建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区域增长引擎。城市经济总量将跃升为福建省第一强市(福州市又重新回到福建省经济第二市的位置)。

甚至可以考虑将泉州市、厦门市和漳州市一起合并,形成一个具备全国重要话语权和地位的厦漳泉都市圈。厦漳泉都市圈三个市合并后,2022年,厦漳泉都市圈经济总量达2.55万亿元,占到福建全省48.1%。在全国建制城市中可以排名第6名,仅次于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重庆市、广州市,高于苏州市、成都市、武汉市、杭州市、南京市、天津市,妥妥的全国第六城。

厦门、漳州、泉州的土地面积分别为1651平方公里、12873平方公里、11245平方公里,合计25769平方公里,厦漳泉都市圈在发展腹地上就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了。市域总人口方面,七普数据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的常住人口分别为516万人、505万人、878万人,三市合计1899万人,深圳市常住人口则为1756万人,将超过广州市和深圳市,成为继上海、北京、重庆、成都之后的全国市域常住总人口第五大建制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