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湘江大洪水看湘潭站洪水特性之变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湘江支流 从2019年湘江大洪水看湘潭站洪水特性之变化

从2019年湘江大洪水看湘潭站洪水特性之变化

#从2019年湘江大洪水看湘潭站洪水特性之变化|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 前言

2019年7月6日至15日,湖南全省普降大到暴雨,降雨主要集中在湘中及以南的衡阳、株洲、永州、邵阳等地,暴雨中心位于湘江支流洣水、渌水、潇水下游等流域。受强降雨影响,湘江、资水、沅江干支流均有不同程度上涨,洞庭湖从西到东发生了超警戒洪水,控制站城陵矶站超警戒水位62小时。湘江涨幅较大,干流长沙以上河段全线超警,控制站湘潭站最高洪峰超保证水位(39.50米)1.92米;干流的衡山、株洲站也发生了超历史流量的洪水。

湘潭站洪峰水位41.42米,居历史实测第二位,低于1994年的41.95米;但洪峰流量达26300立方米每秒,远超过历史实测最大流量(1994年6月18日的20800立方米每秒),其洪水特性与往年相比有明显不同。

 

2、 湘江流域概况

湘江发源于湖南省蓝山县紫良瑶族乡,向北流经江华、道县、双牌等地,至永州市萍岛纳湘江西源(原来的湘江干流),至常宁市茭河口纳舂陵水,至衡阳市纳蒸水和耒水,至衡山县纳洣水,至株洲县渌口镇纳渌水,至湘潭纳涟水,至长沙市区纳浏阳河、捞刀河、沩水,至湘阴县城西镇浩河口村分东、西两支汇入洞庭湖。流域面积94816平方公里(其中省内面积85383平方公里、省外面积9433平方公里),全长948公里,平均坡降0.189‰,是洞庭湖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湘江在永州市(萍岛)以上为上游,水流湍急,河水有时穿切岩层而过,形成峡谷,流域内石灰岩分布很广,岩洞较多,地下水对河水的补给量较大。在永州至衡阳之间为中游,沿岸丘陵起伏,盆地错落其间,有几条较大的支流汇入,水量大增。在衡阳以下进入下游,衡山以下地势平坦,水流平稳,比降减小,河面增宽,沿河沙洲断续可见。

湘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丰沛,年内分配不均,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之间,夏热冬冷,暑热期长,形成了流域内高温多湿的气候特征。流域年平均降水量1300-1500毫米,多集中在4-6月,降水量占全年的40-45%;7-9月干旱少雨,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8%;1-2月最少,仅占全年的8%。湘江的降水量南北多、中部少,上游广西全州、兴安一带,是湘江的暴雨区之一,雨量较多;中游衡阳盆地降水较少;下游长沙又比中游略高。降水量年际分配不均,一般变差为2-3倍。

湘江流域洪水均由暴雨形成,洪水时空变化与暴雨情况大概一致,年最大洪水多发生在4-7月,期间洪水主要由气旋锋面暴雨形成,8月及以后洪水多为台风雨产生。一次洪水过程历时约3-5天,多为复式洪峰。

 

3、 湘潭水文站基本情况

湘潭水文站系湘江下游控制站。测站集水面积81638平方公里,距洞庭湖口90公里。测验河段较为顺直,主槽偏右,无死水、回流及水草生长。河床由淤泥、细沙、卵石等组成。河底坡降较为平缓,当长江、洞庭湖涨水时,易受变动回水顶托影响。例如,2017年湘潭站受下游及洞庭湖的洪水顶托,39.72米时流量为18200立方米每秒;到40.21米时,流量减小为15200立方米每秒。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湘潭站的大断面河床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近40年期间,河床平均下切2.0米左右,最多的地方下切3.0~4.0米。从断面横向分布看,中间沙洲部分的冲刷比岸边部分更为明显,中间部分普遍下切3.0米左右,而岸边部分仅1.0米左右。河床逐年下降,同水位下的断面面积也随之增大。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测站水位27.00米以上,断面过水面积增大约1200平方米。

 

4、 2019年湘潭站洪水特性的变化

随着断面的不断下切,湘潭站水位流量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尤其是低水部分,水位流量关系线不断向下延伸,同流量下的水位逐年下降。21世纪以来这种趋势更为明显,枯水位逐年降低,同水位下的流量逐步加大。而高水部分受断面面积扩大、水面比降增加等影响,同水位下的流量同样加大。

2019年湘江大洪水中,湘潭站洪峰水位低于1994年的41.95m;而洪峰流量比1994年的20800立方米每秒还偏大5500立方米每秒,同水位下的流量显著增加。与往年相比,2019年湘潭站的洪水特性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4.1流速加大

2019年大洪水中,湘潭站7月10日最大断面平均流速达到2.50米每秒。而近些年的湘江大洪水中,2010年、2017年的最大断面平均流速均在1.70-1.80米每秒之间。2019年的断面平均流速远远大于其他大水年份。流速的加大,导致了同水位下流量的增加;同时,也使得洪水从上到下传播过程中的洪水附加比降增大,反过来又引起流速的增加。另一方面,流速的增加也使洪水在上下游测站之间的传播速度大为缩短。

4.2水面比降加大

随着湘江下游及尾闾河床的不断下切,河底坡降也越来越大,水面比降随之增加,上下游测站之间的水位落差相应加大。2019年与1994年相比较,两年的洪水均来自于株洲站以上流域,1994年株洲站洪峰水位时与下游湘潭站的落差为2.63米,而2019年为3.04米,比1994年偏大0.41米。与2010年相比,两年的洪水均来自湘潭站以上流域,2010年湘潭站洪峰水位时与下游长沙站的水位落差为2.18米,而2019年为3.07米,比2010年偏大0.89米。水面比降的加大,导致了流速的增加,以及流量的加大。

4.3同水位下流量增加

随着湘潭站过水面积的加大、流速的增加,同水位下的流量也逐渐加大。与1994年相比,水位40.00米时,2019年流量偏大7000立方米每秒;41.00米时,流量偏大3500立方米每秒。与2017年(水位40.00米时受下游顶托流量严重偏小)相比,水位41.00米时,2019年流量偏大5400立方米每秒。流量的增加,也使得短历史洪量迅猛增加。2019年湘潭站最大1天、最大3天洪量分别为22.45亿立方米、60.23亿立方米,均超过了1994年的17.80、51.49亿立方米,居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大值。

5、 思考

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天然水体的干扰越来越多,天然河道的变化也越来越大,一些测站的水文特性也随之发生了显著改变,这对水文规律的研究、水资源分析以及水情预测预报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对水文历史资料的分析研究,还要根据河道上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变化,及时了解河道河床的改变,以及它们对洪水特性带来的影响和趋势变化,从而在站网的优化、测验方式的更新、预报方法的调整等方面做出相应改变,使水文测验、水资源分析、水情预测预报等工作更加精准和全面。

 

责编:尹舒艺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