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湖南十年十村,郴州占两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湖南郴州有啥特产 厉害了!湖南十年十村,郴州占两个!

厉害了!湖南十年十村,郴州占两个!

2023-04-20 05: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人之变:“半条被子”地,青春复又来

▲在沙洲村,返乡青年在自己开的奶茶店前拍VLOG(2021年2月摄)。《新华每日电讯》 记者陈泽国摄

元宵节后,湖南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景区依然热闹。

临近中午,离徐解秀故居不远,红色记忆奶茶店里,坐着一群外地客人,悠闲地喝着饮料。

“90后”老板朱晓英边忙着招待客人,边打电话调运奶茶原料。她记得刚嫁来村里时,路上坑坑洼洼,房屋破破烂烂,经常停电漏雨。婚后不久,她就和丈夫朱宏辉去了娘家——广东揭阳生活。

“十年前,这是所有年轻人对村子的感受。”沙洲村村支书朱向群告诉记者,村子位置偏僻,贫困落后,年轻人都不愿回来,村子也随之越来越没有生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的春风吹临,小山村迎来了大发展。尤其是201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召开后,“半条被子”的故事,让沙洲村一举成名,成了远近闻名的“红色乡村”。

基层组织用好这一温暖人心的“红色故事”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吸引年轻人回来建设家乡。

2017年,朱晓英和丈夫回到村里,开起土特产店。她勤快麻利,嘴甜心热,很受游客喜欢,店里生意一年比一年好。

朱晓英见证了沙洲村发生的全方位变化,“交通方便了,物质丰富了,条件变好了,既有城里的便利,又有乡村的美丽,我现在超级喜欢这儿,我还把自己的亲妹妹也带了过来发展。”聊起近来的高兴事,朱晓英乐得合不拢嘴。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沙洲村,正在成为人才“热土”。

“瑶家吧”是朱晓英的好闺蜜朱丽娟开的。这位姑娘是土生土长的沙洲村人,2008年大学毕业后在外地打拼。5年前,回到村里创业,先后开了土特产店和咖啡店。

她说:“村里水电路和通讯都很便利,在这里也能认识很多新朋友,我过得很开心。”

沙洲村首个夜宵店,是朱世伟2018年开的。夜宵店一个晚上营业额,最多时达到了3000多元。抱着出生不久的孩子,这位28岁的年轻人一脸幸福:“从没想过,在家一年能赚10多万元,比打工时多了一倍多。”

2020年,“90后”朱小梅选择回村当一名电商达人。“我们村有种水果的传统,但过去只能本地卖,卖不上价。”

她利用过去做羊绒制品电商的优势,在村里搭建了电商渠道,把村里的奈李、水晶梨、小黄姜卖到全国各地。

“比以前价格高许多,很有成就感。”她说,去年村里新建了芙蓉学校,条件非常好,她把孩子送到这里就读,准备留在村里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扎根沙洲,充满时尚元素的咖啡店、奶茶店、民宿、文创店越开越多,带动沙洲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村支两委的班子里,也有了年轻的身影;青年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在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巡逻巡防等工作中大显身手……

“村里的年轻人基本都回来了,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沙洲具有更多的青春活力。”朱向群说。

业之变:产业进了村,就业在家门

▲这是源田村(二〇二一年三月十八日摄)。新华社发

立春不久,纷纷扬扬一场罕见的大雪,让湖南郴州市安仁县源田村的田野里银装素裹,格外秀丽。

村民何红花正忙着给自家的16亩葡萄覆膜。“去年赚了8万元,希望今年又是丰收年。”回乡创业第7年,她至今不敢相信返乡能挣这么多钱。

源田村距安仁县城60多公里,土地少且贫瘠,全村1600多人,人均水田面积仅0.5亩多。

“别的村戏称我们是‘三多三少’,人多地少、山多田少、旱多涝少,附近的女孩子都不愿嫁过来。”村总支书记谭根女回忆。

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儿童,致使大量土地抛荒,源田村一度成了当地有名的“空心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带来乡村巨变,关于产业与就业的变化,在一个个“空心村”悄然上演。

“村民没手艺,在外务工挣不到什么钱,还带来很多留守问题。”2012年,时任村支书段华提出通过土地整村流转、引进企业发展产业,让村民在家门口上班。

村民将信将疑。“一怕拿不到入股分红,二怕土地流转出去后,时间长了就不是自己的了。”为打消群众顾虑,段华把自己养牛赚来的钱作抵押,确保入股贫困户每亩分红不低于50元。

村干部集体上阵,给在外务工的村民打电话,沟通土地流转的设想。谭根女说:“多的时候,一天要打几十个电话,手机打到发烫,半边脸都是麻的。”

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土地整村流转,接着就是引进企业,种下百合、富硒大米。百合种植大户段凌锋说:“过去流转土地,一户一户谈,沟通成本很高,还面临村民毁约的风险。源田村由村里出面统一流转后,长期承包得到保障,我们愿意做。”

得益于精准扶贫,省市县给予源田村巨大支持,高低不平的农田得到平整,大棚、喷灌设施陆续建立,消费扶贫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销路……源田村的产业发展获得坚实基础,村里引进了更多企业,发展起韭菜花、葡萄、砂糖橘等产业。

产业不再“空心”,村民陆续返乡。在外务工多年的廖爱娇2015年返乡,在韭菜花基地务工,既照顾了老人孩子,又能在家门口挣到钱。她说:“从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

刘声乐的丈夫因意外丧失劳动能力,家庭一度陷入困境。村里发展产业后,她在百合基地就了业,获得稳定收入。“我现每月能拿到近2000元,生活更有奔头了。”

目前,源田村的特色产业种植规模达到了1167亩,年产值达800余万元,增加劳动用工12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近30万元。

告别“空心村”,谭根女对未来信心满满,“我们还要发展特色旅游,通过乡村振兴让源田村民过上更美满的生活。”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罗晗敏

二审:谭小华

终审:王首栋 袁俊杰

更多精彩内容戳下图

郴州表彰!名单公布!

郴州市三完小北校区来了!地址就在......

预计今秋开学!郴州城区这所新学校有进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