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白茶:“风花雪月”的味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湖南四大茶厂是哪四个村 桑植白茶:“风花雪月”的味道

桑植白茶:“风花雪月”的味道

2024-07-13 23: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报记者 李冰洁

湖南张家界的风景秀丽人尽皆知,正所谓好山好水出好茶,在这里也诞生了白茶界的“新秀”——桑植白茶。

从工艺改良到形成公共品牌,桑植白茶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路,并迅速成长为湖南省委省政府主推的“三湘四水五彩茶”区域公共品牌之一,茶业也成为桑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最主要的农业主导产业。

风花雪月 白族为源

来到桑植,处处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品桑植白茶,赏风花雪月。”记者从湖南省张家界市政协委员、桑植县茶叶协会会长伍孝冬那里,了解到这“风花雪月”的故事。

别看桑植白茶近两年才崭露头角,成为湖南茶业的一匹“黑马”,其实,桑植县种植茶树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南宋时期,一支白族军队从云南大理东征而来,因为有喝茶的习俗,同时白茶有很好的消炎作用,可医治战士们因水土不服、寒暑伤风等症,所以白族军队随身携带白茶。“其实,云南的茶果泡水喝也有药用,部分解甲归田的军人到了桑植,把茶果中的种子种下,遵循古法制作白茶,这就是桑植白茶的起源。”伍孝冬说。

桑植少数民族有不少,以白族特色最为明显,这里也是全国白族第二大聚居地,又因白族带来了白茶,所以在给桑植白茶分类定级时,结合了白族文化,定了“风花雪月”四个系列。

“风花雪月是白族人的图腾。”伍孝冬介绍,在白族少女的头饰上,垂下的穗子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为此,打造桑植白茶时,我们便结合白族服饰为白茶分类,这也是一种巧思。”

“风、花、雪、月”四个系列,代表桑植白茶的四种原料等级。风系列原料为一芽三叶,花系列原料为一芽二叶,雪系列原料为一芽一叶,月系列原料为芽头。

“月系列对应福鼎白茶里的白毫银针,是桑植白茶四个系列里最高端的,雪系列对应的是福鼎白茶中的白牡丹,这两种茶因品质好、样貌佳,常作为礼品流通。”伍孝冬说。四个系列里性价比最高的,是花系列和风系列,作为桑植白茶中的“口粮茶”,适合平时自饮。“别看花系列采用一芽二叶的原料,它的香气和味道比月和雪都要好,只不过样子没有那么好看罢了。”伍孝冬笑道。

桑植白茶的鲜叶原料的采摘也是十分讲究,分手工采摘和机械采摘两种,并且有着严格标准。例如,风系列的一芽三叶,如果采摘的鲜叶长度超过10厘米,做出的茶氟含量会超标,所以采摘时茶青必须控制在10厘米以内。

如此,桑植白茶便开始了她“风花雪月”的味道……

独辟蹊径 柳暗花明

与大众所熟知的福鼎白茶、云南白茶不同,桑植白茶有着很鲜明的特点——甜。为此,桑植一直致力于打造“最甜的白茶”。

伍孝冬说,这“甜”的来源本是桑植白茶的缺点。因为地处山区,桑植人采茶要用竹制背篓压紧运输,外侧靠篓壁的叶子常会受损,叶片不完整的形态着实影响了白茶价格。

但是,伍孝冬发现,叶片受损后反而令茶叶更香、更甜。“我们就利用这个特点,把曾经的缺点做出了特色,反而变成了优点。”对于这个“柳暗花明”的发现,伍孝冬颇为自豪。

桑植白茶的“甜”,还源于这里独特的自然生态——茶区森林覆盖率超过了90%,散射光多;板页岩母质土壤矿物养分含量丰富,有机质含量高达6.63%……

“别看桑植种植白茶历史这么悠久,但以前市场情况并不好。”伍孝冬说,原来的白茶以药用为主,山区老百姓就医不方便,出现头疼脑热后,喝老白茶就能好个大半,但作为茶叶销售时,因口感一般并不能受到大众喜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对桑植白茶进行实验、审评,从而实现工艺改良。区别于福鼎白茶萎凋24小时,伍孝冬加长了桑植白茶的萎凋时间,改为48小时。“这样做的好处是茶叶中的可溶物能达到50%左右,其他白茶种类则不到40%,桑植白茶溶于水的物质更多,则口感更香甜。”

同时,桑植白茶不经过杀青、揉捻工序,融入晒青、晾青、摇青、提香、压制等工艺。伍孝冬说,摇青作为桑植白茶工艺创新中最核心的技术,最大的优点是给茶叶去涩,这样做出来的新白茶都不会有涩味,反而独有呈杏花香的“毫香蜜韵”。

对于这项创新,伍孝冬笑着说,本是“不得已为之”的改良,没想到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好的白茶在市场上流通,一般需要陈化3年以上,而作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桑植如果效仿这种做法,就会造成茶叶积压,起码两年不能销售,茶企也就没钱从茶农处收茶,如此,会形成恶性循环。

“改良后,我们的新茶非常好卖,这也铸就了桑植白茶‘新工艺、老茶味’的独特风味:毫香显现,汤味鲜爽,回味悠长。”伍孝冬说。

打造品牌 持之以恒

2012年以前,桑植全县茶园面积不超过2万亩,亩产值仅2500元;到2016年3月,县委政府为提高产业扶贫成效,启动建设“桑植白茶”公共品牌,按照“风花雪月”确定分级标准,形成桑植白茶品牌文化。伍孝冬说,短短的四五年,桑植白茶虽飞速发展,历程却也十分艰难。

其实桑植县原以生产红茶、绿茶为主,但由于受山区交通不便影响,采茶成本高,鲜叶原料较之湖南其他产区没有竞争力,茶叶销售难度大。且这类茶只能消化春季鲜叶,浪费了夏秋茶原料。自从开发桑植白茶品牌后,如今红茶和绿茶都只按订单制作,订多少做多少,其余茶叶全部用来做白茶。白茶易储存,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越陈的白茶,药用价值也就越高,让桑植白茶有了升值空间。如今,桑植县茶园面积发展到7.9万亩,亩产值超4000元,产业扶贫效果显著。

“以前做红茶、绿茶时,每年只有1个月的工期,闲时太长,茶厂里都只雇用临时工,现在做了白茶,工期延长到了七八个月,茶厂有了固定工人,大大提高了加工水平,茶叶生产也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伍孝冬说。

说起桑植白茶的推广,伍孝冬也有一件颇为自豪的事,就是野生白茶。全县茶园中,有2.3万亩是野生茶树,曾因地处原始森林,采摘难度非常高,无人愿采。“我把收购价翻了两倍,提高到每人每天150元,才有人愿意采摘。”伍孝冬说。而且因为是野生乔木种,茶叶做出来叶子非常大、不好看,所以根本销售不掉。“野生白茶一直在亏本,我就到处送人,每人送一个月的量,一送就是3年。”伍孝冬的执着终于感动了一位投资人,直接花100万买下他的野生白茶,不仅填平了他送茶3年的亏空,还有了资金周转,他给茶农的收购价翻到了原来的5倍。

“送了这么多年,现在我的野生白茶不愁推销,大家也发现,野生茶的鲜叶很香。”伍孝冬说,现在,从茶农到加工厂再到茶企茶商,都很认可野生白茶,“大家都很喜欢我。”说到这儿,伍孝冬开怀大笑。

“做产业、做品牌,要持之以恒。”伍孝冬直言,没有一二十年的功夫潜心做下去,是不会有成效的。桑植白茶以前在县内名气大,却一直打不出去,因为各企业自行其是,品质参差不齐,直到转变思维后做了公共品牌,让大家都冠上“桑植白茶”的名字,终于在2018年进入了湖南“五彩湘茶”之一,才算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五彩湘茶里,虽然我们茶产区不强,但我们做到了白茶中的最强。”伍孝冬自豪道。

如今,桑植白茶凭借地标产品宣传之势,迅速进入张家界旅游市场,伍孝冬说,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在以张家界为中心的景区进行宣传,但来张家界旅游的游客会把桑植白茶带向全国各地,不仅发展了新客户,也留下了回头客,宣传效果非常好。

当前,桑植全县有茶叶加工企业56家,茶叶产量近2000吨,年综合产值约3亿元。曾经为全面实现“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桑植白茶,由绿叶子真正变成“金叶子”,在老百姓的富裕路上,继续书写她“风花雪月”的浪漫故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